台灣之光 佛大學生以京劇入選太陽劇團
2008/11/25中廣新聞網
日前以精湛演出風靡全台的加拿大「太陽劇團」,公佈最新一次的團員徵選名單,佛光大學藝術研究所學生(楊舒晴)被列入正式團員;而(楊舒晴)也是太陽劇團裡,第一位以京劇表演被錄取的台灣人。
就讀佛光大學藝術研究所一年級的楊舒晴,十歲起苦練京劇身段,每天練習下腰、拉腿等基本功至少四小時,最擅長京劇花槍表演;去年,她看到太陽劇團招募團員的消息,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情應試,沒想到竟然錄取,成為加拿大太陽劇團裡第一位以京劇表演被錄取的台灣人。
![](http://lh5.ggpht.com/_2viXVCktRtU/ST07_1N0NWI/AAAAAAAAAYc/RIoRvHZcplQ/s800/713757816.jpg)
楊舒晴今天在校方安排下粉墨登場,在全校師生面前獻藝,秀出拿手的連翻動作(串翻身)、涮腰、360度扭腰大旋轉,俐落的身手贏得全校師生的熱烈掌聲。
楊舒晴說,下個星期開始,她將休學一年,前往美國拉斯維加斯向劇團報到,展開在異國的京劇演出
唯一台灣女性演員 楊舒晴甄選入太陽劇團
2008/11/26自由時報 郭顏慧/礁溪報導
佛光大學藝術研究所一年級學生楊舒晴擅長京劇,今年獲選為太陽劇團演員,成為團內唯一一位女性台灣演員,校方今晚將舉辦歡送晚會。
從小對京劇具有濃厚興趣的楊舒晴,小學五年級就到復興劇校國劇科學習,大學就讀文化大學國劇系,畢業後考上佛光大學藝術研究所,並同時於台北新劇團工作,近二十幾年的苦練造就一身柔軟身段。
楊舒晴說,2006年7月時,她得知太陽劇團在甄選團員,當時她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報考,但一年多來都無下文,直到上月底接獲劇團通知入選,為期一年,明年元旦預定於美國拉斯維加斯登台首演,楊舒晴相當興奮,她相信往後一年的演出經驗將為自己加分不少。
![](http://lh6.ggpht.com/_2viXVCktRtU/ST08AG58IGI/AAAAAAAAAYk/itO0EleAsFo/s800/2779554889.jpg)
昨天楊舒晴在校園內演出一段精采的刀馬旦摺子戲,令在場圍觀師生大呼驚奇,藝術研究所所長林谷芳說,太陽劇團成功結合藝術和雜技,因而聞名世界,這次楊舒晴順利通過四關考驗進入劇團,證明了她的特質與實力。
台灣京劇女學生 躍上太陽劇團 2008/11/25 TVBS簡大程
靠著音樂和挑戰人體極限表演,風靡全球的太陽劇團,即將有一位台灣京劇表演者加入其中,還在就讀佛光大學的楊舒晴,參加徵選過關,下星期就要啟程到拉斯維加斯演出,從10歲開始苦練京劇的她,要站上世界舞台,讓觀眾見識她精湛的花槍技藝。
京劇中相當困難的「串翻身」,楊舒晴表演起來易如反掌,「耍花槍」也讓台下觀眾忍不住拿起相機狂拍;10歲開始苦練身段,現在還要每天練習至少4小時,楊舒晴靠著這一身紮實的京劇底子,把自己推向更精采的國際舞台。
還在就讀佛光大學研究所的楊舒晴,2006年參加太陽劇團的甄選,原只是姑且一試,結果卻成為太陽劇團中,第一位以京劇表演錄取的台灣人。
![](http://lh5.ggpht.com/_2viXVCktRtU/ST08AazqIZI/AAAAAAAAAYs/9WH0sojV_3g/s800/2112953052.jpg)
楊舒晴:「我蠻榮幸說我自己有這個機會,然後可以去獲取這個經驗,我自己其實還滿期待;我這一年之後,我可以學習到多少,然後可以再為京劇再奮鬥多少。」
一年的時間,把自己丟到拉斯維加斯,還要自付食宿、交通費用,每個月勉強能存個3萬,未必多優渥,不過能和世界知名的太陽劇團頂尖好手們會一會,楊舒晴相信不枉此行。
佛光大學楊舒晴小姐入選太陽劇團Cirque Du Soleil,對於身處台灣,熱愛太陽劇團Cirque Du Soleil的太陽戲迷而言,亦與感榮焉。雖然並不是醒目的新聞,但是,楊小姐歷時2年多的等待,始終成台灣第一位進軍太陽劇團Cirque Du Soleil參與演出女性,可喜可賀之餘,也為台灣藝文往前邁開大步之歷史時刻。
![](http://lh4.ggpht.com/_2viXVCktRtU/ST09wHlyocI/AAAAAAAAAZk/0_iQ3PxcwDo/s800/wallpaper_generique_1024x768.jpg)
楊舒晴小姐此次入選太陽劇團Cirque Du Soleil於Las Vegas之大戲「KA」京劇角色,實屬不易。太陽戲迷曾於「太陽劇團Cirque Du Soleil KA」篇詳細介紹。該劇對於Cirque Du Soleil穩坐Las Vegas,佈局全球的重要性不可言喻。龐大的管理團隊,控制工程,確保巨大的劇院與演員保持每場最高水準的演出;全球藝文從業相關團體、企業、學者,甚至政府文化機關,近年前往取經者絡繹不絕。台灣如今楊舒晴小姐入選該劇,除了個人成就之外,亦是為台灣藝文界將來佈局全球,爭取不可多得的寶貴太陽成功經驗。太陽戲迷衷心祝福楊舒晴小姐此行圓滿順利,也企盼未來,楊小姐能為台灣藝文界邁向國際,打開一扇窗。
從街頭到殿堂的求生本事 2008/11/28【工商時報 邱莉玲】
文化創意的起頭,往往來自許多個人的星火,而後續如何讓他們發光發亮成就一番事業甚至產業?中外成功案例都指向一個關鍵:須有一套從街頭轉進大雅之堂的生存本事。
所謂求生存,不就是要穩紮穩打嗎?目前年收入近10億美元的太陽劇團創辦人Guy Laliberta,卻是以勇於承擔冒險為名,闖出名堂!
創辦人Guy Laliberta
太陽劇團成立時只有一個概念,就是想把馬戲團藝術和街頭娛樂重組,在取得魁北克政府贊助金100萬加幣即組團演出,由於收入全來自票房,所以除了在城市間演出,也到觀光客聚集的尼加拉瓜瀑布表演,隨著知名度打開,第3年即帶團進軍美國,但在風光演出的背後,其實太陽劇團正經歷快倒閉的風險,在從洛杉磯回加拿大的途中,甚至發生車子沒油的窘境,若行不通,不排除要變賣帳棚因應。
創意來自冒險的精神
那為什麼明知不行還去?太陽劇團亞太市場行銷副總裁Milan Rokic表示,做創意這行本身就是風險,太陽劇團初始成員都是些想看看世界、找點樂子,希望能夠再造馬戲團的街頭藝人,所以他們特別重視創意和新奇冒險,走出去開拓美國市場正是太陽劇團第一個轉捩點。
這種冒險精神也成了他們的創意根本,在太陽劇團的演出裡,看不到砸水球或動物演出,而是充滿音樂、舞蹈、小丑默劇等劇場元素,以及將高空特技、翻滾等高難度的危險動作,透過藝術美學的觀點呈現,創造一種表演產業的新藍海。
可是光有創意不夠,Milan Rokic指出,太陽劇團的成功是建立在商業和藝術的平衡上。在娛樂產業裡要做到這點很難,組織規模愈大,難度會愈高,許多表演團體長大後,會邀請外部的劇作家、演員加入,開始將自己的事業建築在他人的基礎上,或是拿掉創意、縮小規模,去迎合商業機制,太陽劇團非常抗拒這種想法,堅持創意須凌駕於商業之上,時時刻刻想著如何觸動觀眾心理,透過傳達個人化訊息去感動他們,自然會化做實際的票房。
既然要挖掘、掌握和創造創意,太陽劇團幾乎凡事自己來,目前員工達4千人,分別來自40個國家、說著25種語言,除了上千個演員外,從卡車司機、廚師、服裝師到旅行安排人員、售票員都有,還有一個趨勢小組負責全球蒐奇並引進新點子,每年投入研發經費少說500萬美金,一個新戲劇從發想到執行往往歷時3年。
這是做這行的風險和成本,Milan Rokic說,太陽劇團持續探索許多不可行的方法,而且重視實驗室的創意,就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賣點就是創意,許多深層概念感動了35歲以上成人,擴大傳統馬戲團客層,在24年間收益成長22倍,獨自就撐起一個高產值的文創產業。
改革創造逆轉勝的機會
在文創業裡,許多街頭民俗表演存活下來,甚至登上大雅之堂,進而躋身國際,背後往往都還有一股改革進化的力量,將近80歲的明華園便歷經3次革命,從台灣走上國際舞台。
歌仔戲這個台灣原生劇種,明華園團長陳勝福估算,從早期有900多團的盛況,到現在只剩1/10,不僅數量大減,一度從戲院退回野台戲,讓明華園心生警惕,在這10幾、20年間銳意改革,引進一些逆轉勝的手法與大環境對抗。
包括舊時一場歌仔戲3小時,只有說書者加上表演者唱歌,常被稱為歹戲拖棚,但明華園在建立編導制度後,堅持劇本自創,常保2年內推出3個新作品,不僅領先同業,並企圖讓歌仔戲朝東方音樂劇演進;再來,明華園引進現代劇場元素加快節奏,將傳統技法結合現代技術、多元藝術來創新,解決這10年來年輕觀眾變少的問題,好比引進國樂團為地方歌仔戲伴奏,融入川劇變臉、爵士樂,或透過現代科技,在不落幕、不暗燈的情況下,只用1秒鐘就做出轉場的視覺驚喜。
就這樣,明華園從野台戲班演進國家劇院、中正紀念堂廣場,「白蛇傳」單場演出創下10萬人戶外收看紀錄,被喻為台灣藝術表演傳奇之一的明華園,現在也受邀到美、法、日等國演出,陳勝福說,接下來這2年明華園會在多個國家設立據點,教育外國市場做打底功夫,讓歌仔戲唱進五大洲。
定位清楚有助國際化
回頭看太陽劇團行銷22國的經驗,Milan Rokic認為,除了從地緣、經濟和市場成熟度,尋找新機會之外,定位也是重要一環。做生意不外2種方式:嚴肅或娛樂,太陽劇團選擇了後者,所以會跟拉斯維加斯和澳門賭場飯店、Disney樂園等休閒產業合作,進而廣開市場大門。
綜觀國內外,文創業的生存經驗大致有2個重點:一是須能夠把創意轉換為經營模式,二是不斷培養出觀眾,在商業和藝術間取得較佳的平衡感。
要做到這2點,台灣文化創意產業學會理事長拾已寰認為,冒險精神很重要,這也是台灣文創人較弱之處,這2年全球文創熱,國際性表演節目大舉入侵,在地的文創業若不敢冒險放眼全球市場,很可能不敵國際團體贏家通吃的險峻環境。
至於對已立足國際的文創企業,Milan Rokic強調,最重要的是不忘記初衷,永保創意和熱情,太陽劇團這24年最大的學習就是學會觸碰觀眾心理並感動他們,這也是文創業與其他產業最大的不同。
2008/11/28【工商時報 邱莉玲】
太陽戲迷BLOG為了節省朋友寶貴時間,避免影音傳輸的漫長等待,並於閱讀文章時即使享受高品質影音饗宴,BLOG內影音皆採自動重複播放,如造成不便請朋友多多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