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學佛的受用
2020/06/21 11:44:22瀏覽174|回應0|推薦0

我學佛的受用 

我非常有幸結緣上南無第三世多杰羌親說的如來正法,恭聞法音是我每天的必修課。 

我是一個60多歲的老人,從小因為父母重男輕女的觀念,我就沒有進過學堂,只會寫自己的名字,其餘什麼字也不認識。 

2014年非常有幸前去香港大嶼山參加了第三世多杰羌佛大法會及《藉心經說真諦》首發式,因看到佛陀從空中降到法缽中的甘露實況錄影,心裡無比激動與喜悅,我雖然不識字,但也義無反顧的恭請了《藉心經說真諦》寶書,我當時就想“這個寶書就是佛菩薩”,我要請回家供在法臺上! 

2016年我得了一場大病,或許是多生累劫的惑業成熟,檢查患了腸癌,因為學習了佛法,知道是因果感報,也沒有害怕,也沒有放在心裡,孩子們直接拉我去了哈爾濱住院手術,手術中,心中始終持念著佛號,手術進行的非常順利,手術後,我在哈爾濱只住了幾天,開了化療的藥就回到家中,但是化療藥我一個療程也沒打。 

術後不到3個月,又去瀋陽簽證,因為去美國的簽證特別的不好簽,很多師姐條件都比我好,都沒有簽證過去,當時師兄師姐們說:就當領著我這個老太太出去見見世面,遊玩遊玩,都沒有抱著我簽證能過去。在排隊簽證的過程中,我虔誠的觀想佛陀師父的法相就在我的頭頂高空處,還時時出現隆慧法師灑淨的場景,我前面的一個簽證者,簽證官問了好多,用了很長時間才完事,到我了,我給簽證官彎腰鞠一躬,簽證官非常和藹的把我的資料拿過去看了一下,都沒有多問一句,簽證就過了,當時真的不敢想像我一個不識字的老太太會這麼順利的通過了簽證。這就是佛法的加持力!用三字願表述“虔誠心,勤修學,廣聞法,落實行”以三字願做為我行持的信條! 

截止今年,我已經手術四個年頭了,沒有化療,沒有吃藥,現在身體非常好,每天能磕大頭200多個,輕輕鬆鬆的。曾經和我一個病房的病友,已經走了好幾個了,我還完好的在這個娑婆世界上,是如來正法救了我!給了我第二次生命(一個身體特徵的生命;一個佛法的生命)今日起,願以此身奉塵刹,只願以此報佛恩! 

沒學佛之前,一點小事都會讓我煩惱,脾氣也大,整天總悲觀的面對生活。我老伴在孩子才10多歲的時候就離我而去,我一人帶著兩個孩子艱難的度日,吃了上頓沒下頓,很多次都有想帶著孩子輕生的念頭。看到兩個可愛的孩子,就把這個念頭掐斷了,在苦在累,為了孩子也要好好的活著。自從學習如來正法之後,明白一切苦難皆是我業力所致,一切皆因果。 

今年我已經66歲了,佛法改變了我,讓我摒棄心裡一切不美好的情緒!自卑,抱怨,嗔怪,糾結,擰巴!帶給我的是吉祥,美好,友愛,感恩,助人。本以是在家頤養天年之年,我放掉享樂,走出家中,只為找一個修持的道場,為大眾服務的機會。哪兒裡需要,我便去哪兒裡。我們新建的佛堂,竣工之時,需要清理磚頭瓦塊、打掃擦灰、搬搬弄弄,師姐們都有工作,沒有時間來,我一人挑起了這個任務,整整幹了大半個月,交給大家一個乾淨整潔莊嚴的佛堂。能為大眾服務,也是大家給我實際行持的機會。 

前半生,不明佛理,沒依教奉行,耗費了大半生,後半生一定不能再錯失了,每天恭聞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親說,師姐們給我恭讀佛陀師父及阿王諾布帕母的寶書,我吃進了心裡,我要用在行動上,好好的修行,學法修法,把學到的用在生活中,家庭中,處事中。我的願望便是今生了脫生死得解脫!!! 

                                                                                 管秀華口述 /果慧整理 

轉載自:華藏學佛苑

https://hzbi.org/10687.html 

文章來源:

https://www.tpcdct.org/index.php?do=article&id=4801&fbclid=IwAR2JZ1nPsYvD0Y0UEeT7W2HvkCKBDsnnmWZH_XFi1ugngMAMRHk-n-emnEs#detail

本站註:佛弟子修學如來正法的知見與受用文章,其內容可能有若干錯誤,故只能作為參考交流、薰陶鼓勵之用,不為正見法理依據。 

學佛相關網站:

 

http://www.macangmonastery.org 

http://pinky4945.pixnet.net/blog/archives/20190115

心靈網站:

帆的心靈補給站https://1012.video.blog/

帆的心靈客棧-痞客邦http://cindyab1012.pixnet.net/blog

帆的心靈步道-udn部落格http://blog.udn.com/5b42b45d/article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5b42b45d&aid=139228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