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禪師與“資深麻友”老杜的擺談(東山、葵心)
2019/03/23 19:22:44瀏覽118|回應0|推薦0

禪師與“資深麻友”老杜的擺談(東山、葵心)

 
老杜是商場上叱吒風雲一位老闆,家資頗豐,吃穿不愁。他覺得自己打拼多年,是時候享受生活了。於是把大部分生意交給兒子打理,自己主抓大局。心寬體胖後,他迷上了搓麻將,約上朋友、客戶天天到麻將館報到,而且一旦搓起麻將來,可以說是六親不認。
 
有一次母親住院,他都沒心思管,最後還是趁下午某個麻友缺席的空檔到醫院看了一眼母親,然後又火急火燎占位去了。自從迷上了麻將,老杜不在麻將館,就在去麻將館的路上。
 
他的太太是一位佛弟子,就常勸他:“你無事一身輕了,歲月不饒人,趁現在還耳聰目明,趕緊跟我一塊兒學佛修行吧!再說父母年紀大了,你不能老混跡麻將館,抽空要陪陪他們!”
 
 
誰知老杜根本不領情:“我現在還是有業務的,還要應酬客戶,哪有時間學佛啊?再說現在生活這麼好,跟著你學佛,不讓吃這個,不讓吃那個,那活著有什麼勁?要學佛,過幾年再說吧!現在沒空,沒看到我很忙呀?”
 
無論老杜的太太如何苦口婆心的勸說:老杜聽了就過了,絲毫不為所動,繼續搓麻將消磨時光。很快有人跟他加大賭碼,讓他小贏了幾次之後,又連續讓他輸了更多次,這下老杜的損失就非常大了!
 
為此,老杜非常沮喪,心想我牌技這麼好,居然運氣這麼差,連續輸!贏他錢的老王還嘲笑他水準太臭!老杜實在鬱悶極了,回家便帶回了各種負面情緒!
 
他太太看在眼裡,疼在心裡,就商量帶他去見一位禪師,開導開導。誰知老杜理解為這個禪師可以傳授他搓麻將不輸的本事,因此爽快答應了。
 
那是個雲淡風輕的下午,許多人向禪師求教。禪師慈悲耐心地為大家作了解答,指點迷津,並告誡大家要及時修行。生死事大,無常迅速,了生脫死才是才大事。錢財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大家都法喜充滿,對禪師恭敬禮拜!
 
 
此時,禪師意味深長地看了下老杜。老杜正想上前請教時,手機急促地響了起來。
 
一位麻友驚恐萬狀的聲音傳來:“老杜啊,不得了啦,出大事啦!前兩天贏你很多錢的老王,半個小時前還誇下海口,今天要讓我們輸得找不著北,就在他哈哈大笑,喊‘又自摸了’,突然往後一倒,直挺在地上瞪眼大口喘氣,嚇得我們慌作一團,急忙打120。可老王在去醫院的路上就斷氣了,醫生說是激動過度,突發腦溢血。你說,咋好好的人說沒就沒了呢?”
 
老杜掛了電話,踉蹌爬到禪師身邊,語無倫次地問:“師父呀,你能告訴我,這是怎麼啦,活蹦亂跳的人怎麼說走就走了,說沒就沒了呢?他贏了我好多錢,我還想贏回來呢!”
 
禪師反問:“你是為錢難過?還是為消逝的生命難受?”
 
老杜囁嚅道:“兩者皆有,可我的錢呀,好多萬哪,就這樣打了水漂。”
 
禪師又問:“你那個朋友,現在把金山銀山給他,他還用得著嗎?一口氣不來,兩手空空赴黃泉,錢還是他的嗎?金銀財寶能擋得住無常,擋得住黃泉路上無衣食旅店的淒慘下場嗎?生而為人,不珍惜暇滿人生,醉生夢死,爾虞我詐,蹉跎歲月,等待他的就是無比痛苦的輪回,慘不忍睹。看到他的無常,就是你將來的下場。”
 
老杜額上冒冷汗了,深跪下來,眼神帶著乞求:“師父啊,你要救我呀,我還不想死,還想含飴弄孫,頤享天年呢,我該怎麼辦呀,請您告訴我法子。”
 
禪師開解:“唯有一條,就是如法修行得解脫,才能去一個常的永恆的不生不滅的世界,永脫輪回。”
 
老杜依然疑惑:“這個我太太已說過多次了,我覺得自己還年富力強,生意還很忙,等再過幾年閑了,事務輕鬆後再來學佛修行吧。現在我還靜不下心來,還有其他什麼妙方嗎?”
 
禪師歎息:“黃泉路上無老少,你到殯儀館看看裡面躺了多少年輕人,死的都是老人嗎?你的朋友高高興興出來打麻將,準備贏大把錢,他會想到今天會死嗎?你能保證幾年後你還能健康活著?發起真心來,當下修行就是最好的妙方。”
 
 
聽到此,老杜的太太趕緊從包裡請出《淺釋邪惡見和錯誤知見》翻開錯誤知見第二十四條誦道:“認事務輕鬆後再學佛:有的人想到我現在非常忙,等以後把工作做完了,生意發展好了,或者等我歲數再大點,退休了再來學佛。有這種想法,馬上就種下墮落種子了,而且這個種子就是從這種認識產生的那個時候種下的。學佛要當下開始,當下提起正念,就是現在我講法的時間你們就要開始學了。因為人死無定期,你不知道哪一天就要死了。
 
這一次,這些法語如驚雷般在老杜耳邊產生了轟鳴!
 
他若有所思地站起來,接著又無比虔誠地向禪師禮拜:“感謝師父,我今天徹底明白了,現在開始我要學佛,我要修行!”
 
禪師微笑頷首,老杜感覺禪師的目光那樣熟悉、溫暖。
 
老杜牽起太太的手:“走,我們趕緊回家探望咱爸咱媽!”
 
文:東山/葵心
 
轉載自:今日頭條 佛教新視野
 
本站註:佛弟子修學如來正法的知見與受用文章,其內容可能有若干錯誤,故只能作為參考交流、薰陶鼓勵之用,不為正見法理依據。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5b42b45d&aid=12523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