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新竹店面佈置模型推薦 》白飯模型 五穀飯 即食飯 熟飯食物模型製作推薦
2023/07/20 13:29:34瀏覽11|回應0|推薦0

高雄食品模型客製化推薦:擬真度最高,值得信賴的製作團隊

視覺上的味覺盛宴

對於美食,我們往往先以眼「饗」為快。一道精緻的料理、一塊質感濃郁的巧克力,它們的吸引力首先來自於視覺的饗宴。

各種繽紛的色彩、豐富的紋理、創新的造型,都是觸動我們味蕾的先鋒。而這正是我們服務的核心所在——將美食的視覺體驗提升到一個全新的境地。

3D列印食物模型,重新定義視覺美食

在這個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我們將3D列印技術與傳統美食藝術相結合,推出了3D列印食物模型服務。

這種全新的技術讓我們可以將各式各樣的美食重新塑造,更精準地捕捉到食物的形狀、顏色、紋理等細節,從而將視覺美食體驗提升到一個全新的層次。

不論是一塊酥脆的烤麵包、還是一杯濃郁的拿鐵咖啡,我們的3D列印食物模型都能夠將它們的視覺美味呈現得淋漓盡致。

透過我們專業的設計和精細的列印技術,每一個模型都是一件藝術品,每一個細節都充滿生活的氣息。

在這裡,美食不再只是吃進口裡的享受,而是變成一種可以觀賞、可以收藏、可以分享的視覺藝術。

我們相信,這種新的視覺美食體驗能夠為你帶來全新的樂趣,讓你的生活更加色彩繽紛。

專業的食物模型設計服務

我們致力於創造各式各樣的食物模型,包括但不限於烘焙品、主食、點心、飲品等,滿足您所有的視覺需求。

我們的專業團隊由經驗豐富的設計師和技術人員組成,他們具有深厚的技術功底和獨特的藝術眼光,致力於為每一個模型注入生命。

我們的服務核心在於精確再現食物的形狀、顏色和紋理。

無論是金黃酥脆的麵包皮,還是熱氣騰騰的熱狗,或是冰凍的冰淇淋,我們都能將它們的細節刻畫得栩栩如生。我們的目標不只是創造出形狀相似的模型,更是讓每個模型都能傳達出那種食物所帶來的感官享受。

再加上我們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我們能為您提供獨一無二的食物模型設計服務。從初步的設計概念到成品的製作,我們都會與您密切合作,確保我們的模型能準確地捕捉到您的想法和感覺。

食物模型作品案例

美食的視覺藝術

對我們來說,美食不僅僅是為了滿足我們的味蕾,更是一種藝術的展現。每一道菜,每一個食品,都有其獨特的形狀和色彩,都是一種視覺的享受。

我們的目標,就是將這種享受轉化為實體,通過我們的3D列印食物模型,將美食轉化為一種視覺藝術形式。

我們將專業的技術和獨特的藝術視野相結合,致力於創造出能夠傳達美食魅力的模型。我們希望,透過我們的模型,更多的人可以感受到美食的魅力,可以欣賞到美食的藝術。

我們不僅僅是在製作模型,更是在創造藝術。我們的3D列印食物模型,就像一個個小型的藝術品,讓您可以隨時隨地欣賞到美食的美,感受到美食的魅力。

感謝您選擇我們的服務,我們期待與您共同創造出更多美食的視覺藝術!讓我們的3D列印食物模型,為您的生活帶來色彩,帶來樂趣,帶來藝術的享受。

需要我們相關3D建模與3D列印服務,請點擊下方按鈕與我們聯繫

 

臺南食物模型設計工廠推薦在當今的視覺導向社會裡,食物模型設計成為了極其重要的工具,尤其在飲食業、教育業,甚至於市場營銷方面都有其不可或缺的價值。我們的專業服務,利用最新的3D列印技術,為各種食物創建出栩栩如生的模型。

從烘焙品到主食,從點心到飲品,我們都能將其精確地再現。每一道菜色,每一種食品,無論是形狀、顏色,還是紋理,我們都能捕捉到並賦予模型。這是因為我們的專業團隊具有豐富的經驗與精湛的技術,他們掌握了精確控制3D列印過程的能力,將數位圖像轉化為實體模型。彰化食物模型訂製推薦

這不僅僅是一種新的技術或者服務,更是一種藝術的實踐。透過我們的3D列印食物模型,您可以將美食的視覺饗宴帶入您的生活、您的商業空間,甚至您的教室裡。我們期待著通過我們的服務,將美食的視覺藝術傳遞給更多的人,讓美食的魅力得以延續。新北日韓料理模型設計推薦

朝著有陽光的方向一路前行    文/孟祥菊    多年前,我從市內一所頗有名氣的師范院校畢業。當時,因家里沒有“人脈”,留城的名額被擠占,只好到一所偏遠的山村小學去任教。離家路遠,我選擇了住校。    工作時間久了,愈發感覺到山村教師的俗氣來:他們不會得體地修飾自己,一件漂亮的小西服居然配著運動褲一起穿;女教師們很“可愛”,年紀不分長幼,臉型不論圓扁,一律把頭發燙成“時尚”的大波浪;男教師更是土得掉渣,腳上的旅游鞋都是冒牌貨,還常常搭配一雙絲襪出行……最讓我不屑的是,這所小學里除我之外,竟然沒有一個正宗的師范類畢業生!    面對這樣的一群人,我終日有種貴腳踏賤地之感,高傲與孤獨與日俱增。但也奇怪,山區的老師們骨子里似乎缺少了一根世俗的弦,他們照樣和我走近,并一直孩子般地寵著我。他們會時常塞給我一些好吃的東西,無非是些鄉下的土特產,諸如烏雞蛋、松針蘑、黑木耳、山野菜等,偶爾還會送我一碗鮮嫩的燉鴨血……我常常會把這些物品轉手送給打更的張大爺,因為有些東西我實在吃不慣。    或許是心情太過壓抑的緣故,我的體質明顯下降。一次,我終于病倒了,連著幾天發燒不退,連著打了幾針都不見好,終日精神恍惚。這可嚇壞了單位里的領導和同事們,他們全員出動,輪班照顧我,幾個阿姨級的老教師晚間也不離左右,給我端水、喂藥、擦身、洗涮……我成了她們眼中的“小女孩”。聽說用山里的一種野草藥泡水喝可以退燒,幾位男同事便利用雙休日親自到大山深處去找,然后曬干,研成碎末,留給我代茶飲。一位臨退休的老教師居然在我的脖子上掛了一串桃符,說是可以驅邪……在眾人的關愛下,我的病情日漸好轉,一顆心也漸漸有了溫度。    病愈后的我像換了一個人,把自己完全融入到山里人的質樸中。我開始教女老師一些簡單的著裝常識,教她們化清秀的淡妝;我會利用大段的教研時間,主動給老師們上教學觀摩課,并利用課余時間無償地輔導孩子們朗讀和寫作;我還把自己隨身帶來的一部錄音機和一箱子文學書籍捐給了學校……    從那時起,我不再把自己放得太遙遠,而是把自己變成了山林中隨處可見的一株荊條樹,肆意地生長,適時地開花,彈性地生存。    后來,由于工作出色,我被破格調入市內的一所小學任教。而今,大城市光怪陸離的生活偶爾會閃了我的眼,但骨子里“本色做人”的堅守未曾改變。我知道,那是來自大山深處的質樸在心底里扎了根,帶著這種質樸,我將朝著有陽光的方向一路前行…… 我們各自努力,朝著相反的方向 迎著陽光行駛的竹子 生命里總會有陽光分頁:123

隆冬時節,走進位于首山腳下、汝河西岸我的故鄉——襄城縣山頭店鎮,只見山野河畔鋪滿綠色,那是一大片油菜苗,在冬日陽光下欣欣向榮地長著。 首山是一座不起眼的小山,位于襄城縣城南。山北邊是一灣清碧的汝水。 春天,油菜花開了。登上首山之巔俯瞰家鄉,大地鋪滿金黃,綿延起伏,無邊無垠。山溝里、河谷邊、田野上鋪天蓋地的燦爛明麗。我驚訝,我陶醉,感慨萬千。那一刻,我才真正意識到藍天下的這片土地正是我們魂牽夢繞、生生世世向往的人間天堂。想起兒時追逐嬉戲在田間地頭,一個個把少年的萌動與夢幻,伴著歡聲笑語大把大把地灑進無邊的金黃里;臉上載滿希望的老農,默默耕耘的老黃牛,犁尖翻過一波一波的泥土;遠處村莊炊煙裊裊,散發著人間的溫暖氣息…… 菜花凋謝后,會留下一串串飽滿的希望的果實。黝黑的莊稼漢,在榨油房里揮汗如雨,一陣陣高亢快樂的“呵喲呵喲”號子聲中,油坊里溢出菜油香,香味一圈圈地升騰起來,風一吹,彌散開來。行走在山崗、河畔,誰都會狠狠嗅上一口那誘人的清香。 繞過櫻桃溝,沿著環山渠,山腰的柿子樹林里隱隱露出一片紅色房頂的“農家樂”,一個農婦正彎腰在油菜地里麻利地剔油菜苗,那正是我的老同學劉二花。聽到招呼,她仔細端詳我,高興地喊出了我的名字。 她雖然年過花甲,但體態勻稱健碩,那一對豌豆花一樣明亮的眼睛勾起了我往事的回憶。她是人們公認的校花。我倆從小學讀到高中,又一起考大學,那時她瘦高挑兒,性格開朗,她那柳葉樣的眉,水靈靈的眼,霞一樣的臉留在同學們的心間。考大學那幾年,她常常背著紅薯面、紅薯餅還有腌的香椿芽和我們步行翻崗跨溝步行20多里地去縣高中,她下定決心考上大學跳出農門,結果連考三年名落孫山。1981年,她帶著滿腹遺憾從胡崗村嫁到首山東頭的山頭店村,出嫁那天,她背著一個紅包裹坐著“永久”牌自行車到了婆家。誰知婆家更窮,住著三間破草房,頓頓離不開紅薯面,三年里她生下兩個男娃,終日吃了上頓沒下頓。為了擺脫貧困,她和丈夫沒明沒夜上山挖石頭賣錢,不料丈夫在石渣坑里被巨石砸折腿落了殘疾。她家日子過得更凄苦。盡管山腰里還有自家種的26棵柿子樹,早先山路沒修,果子賣不出去,只能眼睜睜看著果子落地爛掉。 這次見她,她興奮地告訴我,“農家樂”飯店是她家開的。這幾年,政府號召治理首山、美化汝河,大力發展生態觀光旅游農業,村里的水泥路一直修到了山頂,沿山20多個村莊種油菜超過萬畝。趕上這好年景,她又鼓足勇氣承包了17畝桃園,搞起林下循環經濟,林子里養鴨養雞,清冽的山泉水使雞鴨蛋口味好,游客爭相購買。 “游客偏愛油菜苗兒,過去生產隊種油菜是為了充饑,度春荒,現在鎮上讓種油菜是為了扮靚家鄉。花開果熟時節,城鄉人像趕會一樣來游玩,采摘、照相、拍片兒,品嘗土雞土鴨山野菜,俺農家樂的生意紅紅火火……”40年前的愁人生活,如今被笑臉與舒心代替。她家里蓋起了三層小洋樓,還有兩輛小轎車,城里的公交車通到村里頭,每到夜晚,村里路燈明亮,劉二花和村民們在文化廣場里健身、跳舞、扭秧歌,生活多姿多彩。 “俺干勁更足啦,你瞅瞅,環境好了,水清了,天藍了,山道、村道光亮亮,土地升值了,咱農民富裕了,日子越過越舒坦……”一談起變化,她有說不完的開心話,臉也笑成了一朵燦爛的油菜花兒。 “現在咱村上人不出村都有活干能賺錢,冬天人更忙,鎮上李書記還常到俺這兒指導移栽技術哩。你看,恁多人都在忙著移栽油菜苗哩!” 我順著她的手指,看到層層梯田里,山民們成群結隊在種“風景”。 那也是在種希望,種幸福。 >>>更多美文:美文閱讀

沈從文:瀘溪·浦市·箱子巖  由沅陵沿沅水上行,一百四十里到湘西產煤炭著名地方辰溪縣。應當經過瀘溪縣,計程六十里,為當日由沅陵出發上行船一個站頭,且同時是洞河(瀘溪)和沅水合流處。再上六十里,名叫浦市,屬瀘溪縣管轄,一個全盛時代業已過去四十年的水碼頭。再上二十里到辰溪縣,即辰溪入沅水處。  由沅陵到辰溪的公路,多在山中盤旋,不經瀘溪,不經浦市。  在許多游記上,多載及沅水流域的中段,沿河斷崖絕壁古穴居人住處的遺跡,赭紅木屋或倉庫,說來異常動人。倘若旅行者以為這東西值得一看,就應當坐小船去。這個斷崖同沅水流域許多濱河懸崖一樣,都是石灰巖作成的。這個特別著名的懸崖,是在瀘溪浦市之間,名叫箱子巖。那種赭色木柜一般方形木器,現今還有三五具好好擱在嶄削巖石半空石縫石罅間。這是真的原人住居遺跡,還是古代蠻人寄存骨殖的木柜,不得而知。對于它產生存在的意義,應當還有些較古的記載或傳說,年代久,便遺失了。  下面稱引的幾段文字,是從我數年前一本游記上摘下的:  【瀘溪】瀘溪縣城四面是山,河水在山峽中流去。縣城位置在洞河與沅水匯流處,小河泊船貼近城邊,大河泊船去城約三分之一里。(洞河通稱小河,沅水通稱大河。)洞河來源遠在苗鄉,河口長年停泊五十只左右小小黑色洞河船。弄船者有短小精悍的花帕苗,頭包花帕,腰圍裙子。有白面秀氣的所里人,說話時溫文爾雅,一張口又善于唱歌。洞河既水急出高,河身轉折極多,上行船到此,已不適宜于借風使帆,凡入洞河的船只,到了此地,便把風帆約成一束,作上個特別記號,寄存于城中店鋪里去,等待載貨下行時,再來取用。由辰州開行的沅水商船,六十里為一大站,停靠瀘溪為必然的事。浦市下行船若預定當天趕不到辰州,也多在此過夜。然而上下兩個大碼頭把生意全已搶去,每天雖有若干船只到此停泊,小城中商業卻清淡異常。沿大河一方面,一個青石碼頭也沒有,船只停靠皆得在泥灘頭與泥堤下。  到落雨天,冒著小雨,從爛泥里走進縣城街上去。大街頭江西人經營的布鋪,鋪柜中坐了白發皤然老婦人,莊嚴沉默如一尊古佛。大老板無事可作,只腆著肚皮,叉著兩手,把腳拉開成為八字,站在門限邊對街上檐溜出神。窄巷里石板砌成的行人道上,小孩子扛了大而樸質的雨傘,響著很寂寞的釘鞋聲。若天氣晴明,石頭城恰當日落一方,雉堞與城樓都為夕陽落處的黃天襯出明明朗朗的輪廓。每一個山頭都鍍上一片金,滿河是櫓歌浮動。就是這么一個小城中,卻出了一個寫《日本不足懼》的龔德柏先生。  【浦市】這是一個經過昔日的繁榮而衰敗了的碼頭。  三十年前是這個地方繁榮的頂點,原因之一是每三個月下省請領鳳凰廳鎮筸和辰沅永靖兵備道守兵那十四萬兩餉銀,省中船只多到此為止,再由旱路驛站將銀子運去。  請餉官和押運兵在當時是個闊差事,有錢花,會花錢。那時節沿河長街的油坊尚常有三兩千新油簍曬在太陽下。  沿河七個用青石作成的碼頭,有一半常停泊了結實高大的四櫓五艙運油船。此外船只多從下游運來淮鹽、布匹、花紗,以及川黔所需的洋廣雜貨。川黔邊境由旱路來的朱砂、水銀、苧麻、五倍子、生熟藥材,也莫不在此交貨轉載。木材浮江而下時,常常半個河面都是那種木筏。  本地市面則出炮仗,出紙張,出肥人,出肥豬。河面既異常寬平,碼頭又干凈整齊。街市盡頭為一長潭,河上游是一小灘,每當黃昏薄暮,落日沉入大地,天上暮云被落日余暉所烘炙剩余一片深紫時,大幫貨船從上而下,搖船人泊船近岸以前,在充滿了薄霧的河面,浮蕩在黃昏景色中的催櫓歌聲,正是一種如何壯麗稀有充滿歡欣熱情的歌聲!  辛亥以后,新編軍隊經常年前調動,部分省中協餉也改由各縣厘金措調。短時期代替而興的煙土過境,也大部分改由南路廣西出口。一切消費館店都日漸萎縮,只余了部分原料性商品船只過往。這么一大筆金融活動停止了來源,本市消費性營業即受了打擊,縮小了范圍,隨同影響到一系列小鋪戶。  如今一切都成過去了,沿河各碼頭已破爛不堪。小船泊定的一個碼頭,一共十二只船。除了一只船載運了方柱形毛鐵,一只船載辰溪煙煤,正在那里發簽起貨外,其它船只似乎已停泊了多日,無貨可載,都顯得十分寂寞,緊緊的擠在一處。有幾只船還在小桅上或竹篙上懸了一個用竹纜編成的圓圈,作為“此船出賣”等待換主的標志。  【箱子巖】那天正是五月十五,鄉下人過大端陽節。  箱子巖洞窟中最美麗的三只龍船,全被鄉下人拖出浮在水面上。船只狹而長,船舷描繪有朱紅線條,全船坐滿了青年橈手,頭腰各纏紅布。鼓聲起處,船便如一支沒羽箭,在平靜無波的長潭中來去如飛。河身大約一里寬,兩岸都有人看船,大聲吶喊助興。且有好事者從后山爬到懸巖頂上去,把“鋪地錦”百子邊炮從高巖上拋下,盡邊炮在半空中爆裂,形成一團團五彩碎紙云塵。彭彭彭彭的邊炮聲與水面船中鑼鼓聲相應和,引起人對于歷史發生一種幻想,一點感慨。  兩千年前那個楚國逐臣屈原,若本身不被放逐,瘋瘋癲癲來到這種充滿了奇異光彩的地方,目擊身經這些驚心動魄的景物,兩千年來的讀書人,或許就沒有福分讀《九歌》那類文章,中國文學史也就不會如現在的樣子了。在這一段長長歲月中,世界上多少民族都已墮落了,衰老了,滅亡了。即如號稱東亞大國的一片土地,也已經有過多少次被來自沙漠中的蠻族,騎了膘壯的馬匹,手持強弓硬弩,長槍大戟,到處踐踏蹂躪!然而這地方的一切,雖在歷史中也照樣發生不斷的殺戮、爭奪,以及一到改朝換代時,派人民擔負種種不幸命運,死的因此死去,活的被逼迫留發,剪發,在生活上受種種限制與支配。然而細細一想,這些人根本上又似乎與歷史進展毫無關系。從他們應付生存的方法與排泄感情的娛樂方式看來,竟好象今古相同,不分彼此。  日頭落盡云影無光時,兩岸漸漸消失在溫柔暮色里。  兩岸看船人呼喝聲越來越少。河面被一片紫霧籠罩,除了從鑼鼓聲中尚能辨別那些龍船方向,此外已別無所見。  然而巖壁缺口處卻人聲嘈雜,且聞有小孩子哭聲,有婦女尖銳叫喚聲,綜合給人一種悠然不盡的感覺。……過了許久,那種鑼鼓聲尚在河面飄著,表示一班人還不愿意離開小船,回轉家中。待到把晚飯吃過,爬出艙外一看,呀,好一輪圓月!月光下石壁同河面,一切都鍍了銀,已完全變換了一種調子。巖壁缺口處水碼頭邊,正有人用廢竹纜或油柴燃著火燎,火光下只見許多穿白衣人的影子移動。那些人正把酒食搬移上船,預備分派給龍船上人。原來這些青年人劃了一整天船,看船的已散盡了,劃船的還不盡興,三只船還得在月光下玩個上半夜。  提起這件事,使人重新感到人類文字語言的貧儉,那一派聲音,那一種情調,真不是用文字語言可以形容盡致的。  這些人每到大端陽時節,都得下河玩一整天的龍船,平常日子卻各個按照一種分定,很簡單的把日子過下去。  每日看過往船只搖櫓揚帆來去,看落日同水鳥。雖然也有人事上的小小得失,到恩怨糾紛成一團時,就陸續發生慶賀或仇殺。然而從整個說來,這些人生活卻仿佛同“自然”已相互融合,很從容的各在那里盡其性命之理,與其他無生命物質一樣,惟在日月升降寒暑交替中放射,分解。而且在這種過程中,人是如何渺小的東西,這些人比起世界上任何哲人,也似乎還更知道的多一點。  這些不辜負自然的人,與自然妥協,對歷史毫無擔負,活在這無人知道的地方。另外尚有一批人,與自然毫不妥協,想出種種方法來支配自然,違反自然的習慣,同樣也那么盡寒暑交替,看日月升降。然而后者卻在改變歷史,創造歷史。一份新的日月,行將消滅舊的一切。  我們要用一種什么方法,就可以使這些人心中感覺一種“惶恐”,且放棄對自然和平的態度,重新來一股勁兒,用劃龍船的精神活下去?這些人在娛樂上的狂熱,就證明這種狂熱使他們還配在世界上占據一片土地,活得更愉快更長久一些。但有誰來改造這些人的狂熱到一件新的競爭方面去?(引自《湘行散記》)這希望于浦市人本身是毫無結論的。  浦市鎮的肥人和肥豬,既因時代變遷,已經差不多“失傳”,問當地人也不大明白了。保持它的名稱,使沅水流域的人民還知道有個“浦市”地方,全靠邊炮和戲子。沅水流域的人遇事喜用邊炮,婚喪事用它,開船上梁用它,迎送客人親戚用它,賣豬買牛也用它。幾乎無事不需要它。作邊炮需要硝磺和紙張,浦市出好硝,又出竹紙。浦市的邊炮很賤,很響,所以沅水流域邊炮的供給,大多數就由浦市商店包辦。浦市人歡喜戲,且懂戲。二八月農事起始或結束時,鄉下人需要酬謝土地,同時也需要公眾娛樂。因此常常有頭行人出面斂錢集份子,邀請大木傀儡戲班子來演戲。這種戲班子角色既整齊,行頭又美好,以浦市地方的最著名。浦市鎮河下游有三座塔,本地傳說塔里有妖精住,傳說實在太舊了,因為戲文中有水淹金山寺,然而正因為傳說流行,所以這塔倒似乎很新。市鎮對河有一個大廟,名江東寺。廟內古松樹要五人連手方能抱祝老梅樹有三丈高,開花時如一樹絳雪,花落時藉地一寸厚。寺側院豎立一座轉輪藏,木頭作的,高三四丈,上下用斗大鐵軸相承。三五個人扶著有雕刻龍頭的木把手用力轉動它時,聲音如龍鳴,凄厲而綿長,十分動人。據記載是仿龍聲制作的,半夜里轉動它時,十里外還可聽得清清楚楚。本地傳說天下共有三個半轉輪藏,浦市占其一。廟宇還是唐朝黑武士尉遲敬德建造的。就建筑款式看來,是明朝的東西,清代重修過。本地人既長于木傀儡戲,戲文中多黑花臉殺進紅花臉殺出故事,尉遲敬德在戲文中既是一員驍將,因此附會到這個寺廟上去,也極自然。浦市碼頭既已衰敗,三十年前紅極一時的商家,遷移的遷移,破產的破產,那座大廟一再駐兵,近年來花樹已全毀,廟宇也破成一堆瓦礫了。就只唱戲的高手,還有三五人,在沅水流域當行出名。傀儡戲大多數唱的是高腔,用嗩吶伴和,在田野中唱來,情調相當悲壯。每到菜花黃莊稼熟時節,這些人便帶了戲箱各處走去,在田野中小小土地廟前舉行時,遠近十里的婦女老幼,多換上新衣,年青女子戴上粗重銀器,有些還自己扛了板凳,攜帶飯盒,跑來看戲,一面看戲一面吃點東西。戲子中嗓子好,善于用手法使傀儡表情生動的,常得當地年青女子垂青。  到冬十臘月,這些唱戲的又帶上另外一份家業,趕到鳳凰縣城里去唱酬儺神的愿戲。這種酬神戲與普通情形完全不同,一切由苗巫作主體,各扮著鄉下人,跟隨苗籍巫師身后,在神前院落中演唱。或相互問答,或共同合唱一種古典的方式。戲多夜中在火燎下舉行,唱到天明方止。參加的多義務取樂性質,照例不必需金錢報酬,只大吃大喝幾頓了事,這家法事完了又轉到另外一家去。一切方式令人想起《仲夏夜之夢》的鄉戲場面,木匠、泥水匠、屠戶、成衣人,無不參加。戲多就本地風光取材,詼諧與諷刺,多健康而快樂,有希臘《擬曲》趣味。不用弦索,不用嗩吶,惟用小鑼小鼓,尾聲必需大家合唱,觀眾也可合唱。尾聲照例用“些”字,或“禾和些”字,借此可知《楚辭》中《招魂》末字的用處。戲唱到午夜后,天寒土凍,鑼鼓凄清,小孩子多已就神壇前盹睡,神巫便令執事人重燃大蠟,添換供物,神巫也換穿朱紅繡花緞袍,手拿銅劍錦拂,捶大鼓如雷鳴,吭聲高唱,獨舞娛神,興奮觀眾。末后撤下供物酒食,大家吃喝。俟人人都恢復精神后,新戲重新上常這些唱戲的到歲暮年末時,方帶了所得豬羊肉(羊肉必取后腿,帶上那個小小尾巴),大小米糍粑,以及快樂和疲勞,各自回家過年。  在浦市鎮頭上向西望,可以看見遠山上一個白塔,尖尖的向透藍天空矗著。白塔屬辰溪縣的風水,位置在辰溪縣下邊一點。塔在河邊山上,河名“斤絲潭”,打魚人傳說要放一斤生絲方能到底。斤絲潭一面是一列懸崖,五色斑駁,如錦如繡。崖下常停泊百十只小漁船,每只船上照例蓄養五七只黑色魚鷹。這水鳥無事可作時,常蹲在船舷船頂上扇翅膀,或沉默無聲打瞌盹。盈千累百一齊在平潭中下水捕魚時,堪稱一種奇觀,可見出人類與另一種生物合作,在自然中競爭生存的方式,雖處處必需爭斗,卻又處處見出諧和。箱子巖也是一列五色斑駁的石壁,長約三四里,同屬石灰巖性質。石壁臨江一面嶄削如割切。河水深而碧,出大魚,因此漁船也多。巖下多洞穴,可收藏當地人五月節用的狹長龍船。巖壁缺口處有人家,如為造物者增加畫意,似經心似不經心點綴上這些大小房子。最引人注意處還是那半空中石壁罅穴處懸空的赭色巨大木柜。上不沾天,下不及泉,傳說中古代穴居者的遺跡。端陽競渡時水面的壯觀,平常人不容易得到這種眼福,就不易想象它的動人光景。遇晴(www.lz13.cn)明天氣,白日西落,天上薄云由銀紅轉成灰紫。停泊崖下的小漁船,燒濕柴煮飯,炊煙受濕,平貼水面,如平攤一塊白幕。綠頭水鳧三只五只,排陣掠水飛去,消失在微茫煙波里。一切光景靜美而略帶憂郁。  隨意割切一段勾勒紙上,就可成一絕好宋人畫本。滿眼是詩,一種純粹的詩。生命另一形式的表現,即人與自然契合,彼此不分的表現,在這里可以和感官接觸。一個人若沉得住氣,在這種情境里,會覺得自己即或不能將全人格融化,至少樂于暫時忘了一切浮世的營擾。現實并不使人沉醉,倒令人深思。越過時間,便儼然見到五千年前腰圍獸皮手持石斧的壯士,如何精心設意,用紅石粉涂染木材,搭架到懸崖高空上情景。且想起兩千年前的屈原,忠直而不見信,被放逐后駕一葉小舟飄流江上,無望無助的情景。更容易關心到這地方人將來的命運,雖生活與自然相契,若不想法改造,卻將不免與自然同一命運,被另一種強悍有訓練的外來者征服制馭,終于衰亡消滅。說起它時使人痛苦,因為明白人類在某種方式下生存,受時代陶冶,會發生一種無可奈何的痛苦。悲憫心與責任心必同時油然而生,轉覺隱遁之可羞,振作之必要。  目睹山川美秀如此,“愛”與“不忍”會使人不敢墮落,不能墮落。因此一個深心的旅行者,不妨放下坐車的便利,由沅陵乘小船沿沅水上行,用兩天到達辰溪。所費的時間雖多一點,耳目所得也必然多一點。   沈從文作品_沈從文散文集 沈從文:沅陵的人 沈從文:除夕分頁:123

FOO715VDE5VED


台北食物拍照道具推薦
台南日韓料理模型製作推薦 》韓式豆腐鍋模型 韓式嫩豆腐鍋 嫩豆腐煲 海鮮嫩豆腐鍋食物模型製作推薦台南飲料模型設計推薦 》滷豬腳模型 滷豬腳可樂 滷豬腳麵線 滷腿庫食物模型製作推薦
( 知識學習國際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4jwy4vsq37072&aid=179622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