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桃園有色不鏽鋼雷雕 新竹烤漆壓克力字雷射加工 桃園網紅打卡招牌定做雷射雕刻
2023/01/02 00:56:31瀏覽28|回應0|推薦0

 

世弘所使用的是CO2雷射切割機。適用於切割壓克力,切割速度快,質量好,平板切割様式多變化。

切割的同時材料邊緣,會有類似火焰拋光的效果。

雷射雕刻是運用光的能量來燒熔材料的表面,因此可雕刻出深淺差異,也可利用金屬的特性產生顏色變化。

雷射雕刻可雕刻非金屬材料,像是壓克力、木頭等,也可以雕刻金屬材質,如不繡鋼、鋁、鈦等材料。

如今,隨著科技不斷進步,全球創新電子消費性產品日新月異,不僅外觀炫目多彩,集成的新技術更是層出無窮。電子行業“朝暉夕陰,氣象萬千”的變化給雷射切割製造業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板料、板厚、板的複合形式,甚至板的設計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傳統機械加工方式無法滿足客戶品質要求,常見雷射加工又不能實現量產。這些變化成為線路板行業生產能力發展、升級的瓶頸。
 世弘的專業雷射切割技術無論是加厚的硬板材料或軟硬結合板材料還是軟板材料都能幫您搞定;效率高,其各類板材切割效率大大地超過CNC和衝壓等傳統加工的效率

圖紙內只保留需要切割的實線,其他輔助線段,備註等都必須去掉
零件之間間隔2mm,零件與邊框至少間隔5mm
兩個零件不能有公用線段,兩個零件不能有鑲套
切割小零件需要製作0.3-0.8mm的中斷點,以防止零件掉落後丟失
板材名義厚度和實際厚度有一定偏差,請留意相關資訊
如果除了切割還需要雕、鏤空、折彎、粘結、焊接等工藝,請聯繫客服報價;
      

台北廣告牌雷射切割,台北廣告牌雷射加工,台北金屬雷雕,台北不銹鋼雷雕,台北鋁雷雕,台北鋁板雷雕,台北銅雷雕,台北銅板雷雕,台北陽極鋁雷雕,台北玻璃雷雕,台北壓克力雷雕,台北有色不鏽鋼雷雕,台北金屬雷射雕刻,台北不銹鋼雷射雕刻,台北鋁雷射雕刻,台北鋁板雷射雕刻,台北銅雷射雕刻,台北銅板雷射雕刻,台北陽極鋁雷射雕刻,台北玻璃雷射雕刻,台北壓克力雷射雕刻,台北有色不鏽鋼雷射雕刻,台北三重金屬雷雕,台北三重不銹鋼雷雕,台北三重鋁雷雕,台北三重鋁板雷雕,台北三重銅雷雕,台北三重銅板雷雕,台北三重陽極鋁雷雕,台北三重玻璃雷雕,台北三重壓克力雷雕,台北三重有色不鏽鋼雷雕,台北三重金屬雷射雕刻,台北三重不銹鋼雷射雕刻,台北三重鋁雷射雕刻,台北三重鋁板雷射雕刻

好文賞析

好文01

元旦晚,與幾位朋友在潁西的方怡小吃店聚會,把酒共祝新的一年來臨。因小吃店是小妹所開,平時沒事我多在這里幫忙,所以朋友們在二樓包間“飯前摜蛋”的時候,我就在一樓幫助點菜,招呼客人。 大約六點一刻,一位穿著工作服、操著安慶口音的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推門進來,然后又進來四位年齡不一的,年齡最大的有六十開外了。他們蓬頭垢面,滿身泥灰,看樣子是剛從工地上下來。我迎了上去,將他們安置在一張桌子邊坐下,為他們倒好熱水。他們很口渴的樣子,顧不得水熱,端起來就吸溜著嘴喝了起來。 最先進來的年輕人點了四個菜,兩葷兩素。我說你們喝酒嗎?一位年齡大點的急忙將口袋里裝的酒掏出來,舉起,晃了晃,說我們帶酒了。我看了一下,是兩個小瓶的迎駕糟坊,這可能是他們平時喝大瓶,中獎后送的小瓶酒。這幾個人我認出來有兩個曾經來過幾次小吃店,大多是只要一大份手搟青菜面條,不吃炒菜。我猜想,他們一定是和我們一樣,懷揣著美好的夢想,來這里共同慶祝新年吧! 想想他們要喝酒,我對點菜的年輕人說,送你們一盤蘿卜牙花生米吧。他遲疑了一下,看了看我,我急忙解釋,說這個菜喝酒挺好的。他“哦”了一聲,然后說,我們點一盤吧。我說免費送你們,但是他堅持不讓送,而是點了一盤。我想了想,便答應了他,可能過度的堅持免費,對他們來說并不一定是一種友好,他們需要的是一種肯定,是一種尊重。 將樓下的幾桌人安排好,我便來到樓上與朋友把酒言歡。酒過三巡,想起樓下的幾位,突然莫名地就很想去敬他們一杯酒。我端著酒,走到樓下,來到他們身邊,說,敬你們一杯酒,祝你們新年快樂!他們一開始沒有反應過來怎么回事,然后就不知所措起來,慌忙要站起來。我說,你們不要站起來,今天是新年第一天,我來敬你們一杯酒。他們不知道說什么好了,急忙端起杯子,可能是酒已經喝沒了,有幾個人杯子里都是空空的。我想給他們加點酒,又擔心他們夜間還要工作,就說,喝水也一樣。我又說,感謝你們不遠幾百里地,大老遠地從外地來到阜陽,幫我們建設阜陽,謝謝你們!我的話讓他們更加窘迫,你看看我,又我看看你,然后一起看著我,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我仰起脖子,喝了一大口酒。他們也紛紛仰起脖子,很豪爽地,喝水的喝水,喝酒的喝酒。但是我看到他們每個人的杯子里都喝得干干凈凈,點滴不剩。 “我們阜陽以面食為主,手工面條,手工水餃,還有饅頭,想吃什么就點什么。今天是新年,一定要吃好,喝好!”我對他們說。他們不停地重復著一個字,一連聲地向我說“謝謝,謝謝!” 轉身離開他們的時候,我感覺自己的眼眶熱熱的,心里也熱熱的!我想起此刻可能和他們一樣,在某個小吃店,或者就在工棚里,和幾個工友一同喝酒慶祝新年的二姐夫,還有那些所有在外謀生的親朋好友、兄弟姐妹,連同小吃店里的這幾個外地人,他們都是我們的親人啊!無論身處何地,在這樣的美好夜晚,他們都應該得到我們溫暖的祝福,和親人般的呵護。 >>>更多美文:情感日志

好文02

我家的六間房 文/申雷清 在廣袤遼闊的冀南平原,有一個正在脫貧的大縣——魏縣。魏縣往南十五公里有一個不到千人的村莊叫申鋪村,我就出生在那里。至今我身上還帶有濃郁的鄉土氣息,無論走到哪里,還操著一口地道的魏縣方言,“四”“十”不分,渾身貼著地方標簽,無處不寫著一個“不忘本”的魏縣人。 父親申月明如今年近八十,母親封配榮年長父親四歲。父母傾盡一生心血孕育了我們姐弟五人,他們褶皺的臉上刻著歲月留下的痕跡,道道深刻,條條無情。一到農忙季節,我便趕回老家幫忙。盛夏的風焦躁地撫摸著這里每一寸土地,塵土飛揚,熱浪滾滾。平原大地一望無際,我腦海中又浮現出六十年代的記憶。   那時,爹是第四生產隊隊長。爹目光長遠,看中了村南邊臨路的一個大坑,想作為新宅基地。由于坑大且深,村民都不愿要,爹提議后經村支部研究,很快便批復下來了,于是家里有了一塊新的宅基地。但由于當時家里經濟條件拮據,“坑”一直閑置著,每逢雨季就變成了村民圍觀的“海景”。 一九七七年恢復高考后,姐參加高考落榜,便跟著村建筑隊外出打工,兩個多月時間竟然掙了七十多塊錢。她把人生的第一桶金無私地奉獻給了這個家,再加上爹開代銷點積攢了點錢,奶奶喂羊、娘養豬掙的錢,合計起來能蓋兩間房。爹和娘籌謀著,畢竟孩子們大了,不能再擠在一起住了,先蓋兩間緩解一下。爹的表情時而憂慮時而舒展,娘不吭聲,她一生都在爹的領導下,活脫脫活成了一個言聽計從的附和者。因為她知道反對無效,爹是自己的法官,也是她的主宰者。 蓋房的念頭一起,爹便開始著手準備,先是找人拉土把那個“海景坑”填平,萬一下雨時可以先讓地基往下洇著,以便更加牢固。接著便開始自己燒磚和拖坯。首先,選擇在氣溫高、日曬時間較長、雨水不大的季節扣磚坯和拖坯;其次,選擇家里在南環的自留地作為盛放磚坯和土坯的場地,將其整平、壓實;再次,選擇在我家南地的小片開荒地帶用土,這里的土半沙半淤,盤出來的泥最好用;最后,請尚駢村的二姨夫尚保銀、前文義村的四姨夫申文堂,還有叔伯哥等人來幫工,爹說那時候幫工都是義務的(那時候幫工不論時間長短,只要需要就隨叫隨到,不像現在用人大部分要支付工錢)。   約定了時間,大家都如期而至,兩輛排子車,誰裝土,誰拉車,大家簡單組合后,就開始用排子車一趟一趟拉土,堆成小土山,堆著全家人對新房的希冀。將大的土坷垃整碎,爹開始搭帳篷,灌水盤泥。向土堆中澆上適量的水,悶上幾個小時,讓土里面的坷垃充分吸水,然后人們就開始盤泥。盤泥時要穿高腰膠鞋,有時候干脆脫鞋光著腳丫,盤上幾十次,直到感覺沒有坷垃塊,用鐵掀攏起的泥也不往下流了,泥就算盤好了。 接下來用鋼絲劃弓在泥堆上劃出一塊泥,雙手捧著使勁砸進磚匣子里。匣子里有三個磚坯杈,用鋼絲劃弓刮去磚匣子外面多余的泥,端起來倒扣在平整的場地上,再起身提起磚匣子,磚坯就算做成。這樣不停地像工蟻一樣來回往返一天,到了晚上大家累得不得不早早休息,第二天繼續重復第一天的工作。但大家累并快樂著,邊干邊說說笑笑。 尚駢村二姨夫尚保銀身材魁梧,憨厚老實,性格內向,一干起活來就不歇息,一人能頂一個半人干,每天出的苦力最多,扣的磚坯最多;前文義四姨夫申文堂干活累了就愛喝兩口,這一點和我爹相似,所以每到晚上爹就準備一點燒酒,讓娘弄上兩個小菜,他們幾個就圍坐在姥爺親手做的小飯桌前,一起樂呵呵地喝上幾杯。四姨夫喝酒后說起話來滔滔不絕:“修房蓋屋是大事,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我不幫忙誰幫忙。”他和二姨夫形成明顯對比,二姨夫酒后便早早進入夢鄉,鼾聲如雷。第二天一早,他們被窗外麻雀嘰嘰喳喳的叫聲吵醒了,便開始投入到新一天緊張的勞動中。沒出一個月就扣完了磚坯,休整幾天,磚坯也慢慢變硬了,奶奶、爹娘還有姐姐等人,將磚坯一塊緊挨著一塊排成一行一行的,用刮墻的膩子刀將磚坯上多余的泥塊刮平整。爹一直強調:刮的過程注意保護棱角,沒有棱角,磚的功用便大打折扣。待磚有八九成干后便準備上架了,原來的幫工再來,把磚坯有節奏地上架,讓風刮到自然干。磚架是事先在場地邊用土攏的一塊平地,要比地面高出40-50公分,下雨后不至于將底層的磚坯浸泡壞,周圍還要挖個小溝溝,便于下雨后排水。 我們六零后孩子的童年樂趣,沒有一點科技含量,哪像現在的孩子,電子游戲、五花八門的大型游樂場,有種讓孩子上天入地的感覺。我們那會兒的游樂場就是場,也就是麥場、磚場等等。上下學的途中必然要拐進去玩上一會兒,圍繞磚架上竄下跳,捉迷藏,透過磚架的縫隙悄悄看對方藏到哪里,有時巧合得很,磚架兩邊的人都在同一個縫隙去看對方,結果撞在一起,目光對視,故作驚恐,然后你追我趕,直到披著夕陽的余暉回家。那時的幸福就是 “一擲千金渾是膽,家徒四壁不知貧”。   待磚坯在磚架上自然干透后,就開始裝窯、燒窯了。那時村里都有土窯,方便社員燒磚、燒瓦,改善住房。我們在村東頭生產隊的土窯上燒磚,裝窯時家里找上鄰居幫忙,將磚坯從磚架上運至窯上,人們像織布傳梭子一樣將磚坯傳遞給裝窯的師傅們,再由窯匠師傅按火道及煙道的位置,先從底部的“粗壁”一塊塊、一層層有順序地往上擺放。裝窯是個技術活,一般人做不好,那時的我,對裝窯師傅有著非同一般的崇拜,總覺得他們就是工程師之類的,一大窯磚裝滿也能讓煙道暢通、火苗順暢,真是獨門絕技。 燒窯時要注意控制火侯,若火太猛,容易把磚燒焦、燒瘤;火太弱了,磚燒不透。火候大小由聘來的窯匠師傅掌控,他們會時刻調整窯內填炭或者填柴禾的數量,因為一窯磚燒得質量好壞,主要取決于窯匠師傅運用的火候大小。窯一般燒上“一對時”,即兩天兩夜,便開始封窯了。在封窯之前,窯匠師傅會安排幾個強壯勞力持續不停地往窯里快速填大量的煤炭,填到一定量的時候就馬上用磚將窯門封死,再用稀泥糊嚴,防止窯內的火氣漏出;同時將窯的頂部也封嚴實,防止跑煙、漏水。如果這樣自然冷卻,得到的是紅磚;但爹要的是藍磚,它在抗氧化、水化、大氣侵蝕等方面優于紅磚,所以就接著在窯頂的外圍用土攏起一個壁高約30-40公分的池子,從封窯的第一天開始擔水往池子內灌,讓水從窯頂向下慢慢浸泡,大約浸泡七天,再過上十天半月等窯內的溫度降下來了就可以出窯了。這一窯我們燒出來了一萬多塊藍磚,質量特別好,顏色純正,如淡墨浸染,又如天邊那一抹遠方的藍;兩手拿磚相互一碰,聲音清脆,堪稱音符,彈奏出爹和窯匠師傅的得意笑聲。為此,晚上爹請窯匠師傅喝了一場,那一夜全家人的幸福在星光下洋溢、飽滿,至今令我記憶猶新。 隨后,幫工的親戚和鄰居開始脫坯。爹說拖坯用的泥可以粗一些,還要再放入一定量的麥秸或者稻草,和現在蓋房澆筑預制板放入鋼筋一個道理,起到連接加固的作用。拖坯要用坯杈,其他工序和扣磚坯一樣。扣磚坯、拖坯前前后后用了二個多月時間。   轉眼到了秋天。記憶中的秋天,天空高得莫測,藍得深邃,尤其是夜晚,各種蟲鳴聲混在一起,詮釋著鄉村的特色情感,不像現在,由于農作物生長的過程中使用農藥過多,生態環境被破壞,蟲鳴單調了許多。 我也特別喜歡那些日子,雖然大人們很忙,但我們玩得開心,還能吃到好飯菜,早上的蘿卜小菜用香油調拌,再點一點醋和辣椒,香脆、酸辣,特別爽口;中午偶爾能吃到半截白面饅頭和帶點肉絲的熬菜。二姨夫尚保銀是種瓜能手,承包的土地里種著酥瓜、菜瓜、西瓜(打瓜)、甜瓜,這個季節大量上市,二姨到大街上叫賣,二姨夫來我家幫工,每次都帶來滿滿一大袋子瓜果,讓我垂涎欲滴,不亞于現在的饕餮盛宴。這一袋子瓜果能讓我們家吃十天半月,爹娘在平時是絕不會給我們買這么多瓜滿足我們的口腹之欲的。 磚和坯都有了,接著開始在宅基地上挖溝洇水,然后打夯。那時候還沒有氣夯,是人工打夯,這是個力氣活,兩個人抬起來一塊像小磨盤一樣大小的圓石頭,反復在洇過水的地基上夯實,邊打夯邊在地基上灑上一些用白灰和土攪拌在一起的“灰土”,讓地基更堅固。一邊打夯還一邊喊著口號,為的是給自己鼓勁且又起落一致。現在想起來,那個時候為了把日子過下去,人出的都是牲畜的力氣,每一份力氣都充滿著對未來的憧憬。地基打好后,十里八鄉臨時湊到一起的泥瓦匠外加幾個小工開始施工,大工、小工忙得不亦樂乎。雖然忙和累,但日子過得熱火朝天,一派“朝陽溝”的景象。房子蓋到了一定高度時,地面上的磚往上運輸的方式有兩種,一是用跨簍往上提,二是徒手往上扔。那時候沒有升降機,扔磚的人和坐在上面接磚的人,配合得天衣無縫,扔出去的是自信,接到的是安全。   終于到上梁的時候了,上梁的日子和時辰是經過風水先生看過的吉日、吉時,寓意吉祥。大梁的材料是院子里栽種十幾年的榆樹,已經風干了多年。爹在大梁上貼上紅紙,上有爹親手用毛筆書寫的“上梁大吉”四個大字,再用紅布將大梁圍一圈,然后檢查拔大梁的繩子是否完好,有沒有斷痕。用繩子將大梁拴好,找體力較好的十幾個人用力往上拔,齊聲高喊:“一、二、三!一、二、三!……”由最好的木匠吊線,將大梁坐落房屋中央,爹點著特地買來的“大地紅”,一陣鞭炮齊鳴。房頂上的人將準備好的糖果、香煙拋撒到下面圍觀的人群中,大人、小孩在地上不停地搶拾。爆竹飛炸,人聲鼎沸,氣氛達到了高潮。那一瞬間,我突然明白了老師在課堂上說的將來要做一個對社會、對家庭有用的“棟梁之才”的含義,原來“棟梁”是這么的值得尊重。 上梁那天的午飯,是我懂事以來見過的最豐盛的高端家宴,酒肉上桌,大家喜笑顏開。午飯后開始接著上檁、上椽,鋪高粱桿做成的箔、上泥、泥瓦。一個多月后,兩間新房落成。全家人在院子里久久佇立,像欣賞宮殿一般,目光里全是欣喜和滿足。爹一身泥土,疲憊地坐在地上抽著煙,從繚繞的煙霧中吐出了“如負釋重”四個字。終于有新房住了,再也不用借宿鄰居家了。爹高興地說,我們還要繼續蓋房,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刷存在感、成就感。 接著,爹和他的好友又外出做生意,跑新疆、去內蒙,足跡遍布幾個省市,去賣雞蛋餅,拿掙回來的錢,用同樣的方法緊挨著那兩間房又蓋了兩間新房,不過這次蓋房用的是自家燒制的紅磚。 又過了幾年,社會經濟迅速發展,農民收入不斷增加,日子寬裕了很多,富裕起來的人家紛紛翻蓋或建新房。我家也一樣, 爹要第三次蓋房,這次蓋的是“四面硬”純磚新房,不再燒窯和拖坯,而是直接從大磚廠買磚。 就這樣,爹娘為了這個家,一生辛勞,用沒日沒夜的操勞換來了積蓄,前后費了八年時間在南邊宅基上蓋了六間青瓦房,打下了屬于爹的一片江山。 一九九三年,三弟高考成績不理想,放棄了繼續復習參加高考的念頭,在爹的大力支持下,把原有的六間瓦房改成教室,建了本村的第一所私立學校。三、四年后隨著生源逐漸增多,三弟在院子東邊蓋了三間東屋,擴大教學。由于學校辦得有聲有色,規模日漸擴大,取得了辦學許可證,原有的教學樓遠遠不能滿足教學需要,1997年,三弟征求了爹的意見,要拆除爹親手蓋的六間房,爹說:“教育不是你自己的事,是我們一家子的事,說大了是國家的事,只要你好好干,就是給國家分憂,給家庭爭光。別說是拆除六間房,就是要我給你拿一部分錢都可以。”在爹這個堅強后盾的支持下,三弟建造了本村第一座二層、合計十二間的教學樓,從挖地基、砌磚、鋪鋼筋,到打圈梁、澆制頂,半年時間教學樓就落成了,院落整潔規范,同時得到了上級教育部門的肯定,在我們縣也算小有名氣。   轉眼間,三十多年過去了,我從當年的青澀少年到了現在的年過半百,爹都快八十歲了。村東頭的土窯已成了人家的院落,開了四十多年的代銷點早已歇業,父親越來越老,佝僂的背影,滿頭的白發,清楚地告訴我歲月無情,不容回避。村莊也發生了巨變,從裊裊炊煙到煤氣入戶,從深井里挑水到自來水入戶,從泥濘的小路到村村通公路,從排子車、自行車到摩托車再到現在大街小巷停放的各種小汽車,很多村民的住宅是二層的小樓,房頂上也不是青瓦,而是紅色的、藍色的彩鋼,在日照下異常奪目,形成一道亮麗的農村風景線。這是改革開放的時代見證,交織著農民的喜悅和幸福,折射著新農村的新天地、新氣象。 作者簡介   申雷清,男,漢族,1964年12月出生 +10我喜歡

好文03

●  楊曉天       慕向華,內蒙古敖漢旗交通局公路管護和運輸保障中心安管辦主任。1963年出生于敖漢旗古魯板蒿鄉,1979年9月在敖漢旗交通局參加公路養護工作,199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慕向華同志情系公路,一干就是44年,是一位典型的敖漢公路人。2022年1月19日,慕向華被中共敖漢旗委宣傳部、敖漢旗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敖漢旗總工會、共青團敖漢旗委員會、敖漢旗婦女聯合會聯合授予“2021年度敖漢旗敬業奉獻好人”稱號。        01  | 學生時代的夢想       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從小就牢牢的扎根在他的心里。電視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做出恢復高考決策的鏡頭,每每使他心潮澎湃。恢復高考兩年的高考成績確立了古魯板蒿中學在敖漢旗的名校地位,這曾使得慕向華萬分驕傲有奔頭。一九七九年九月,塞外秋韻的節拍正在有節奏的唱響著豐收前的喜悅,九月一日這天,陽光明媚,風和日麗,天高云淡,碩果飄香,赤峰紅山水庫下游的老哈河畔,一群群學生正在從四面八方匯集到敖漢旗古魯板蒿小學和中學,因為這一天正是中國法定的秋季開學日。慕向華作為古魯板蒿中學九年二班的一名新學生也正在開學報到之列。   上課鈴聲響起,學生入座拿出課本等待著課任老師的到來,隨著班長一聲“起立!”大家異口同聲的喊出“老師好!”老師回敬“同學們好!坐下”。上課就正式開始了。一切的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作為只有十六周歲的慕向華同學,如愿以償的按照上學、放學、吃飯、作業、玩耍、睡覺這個模式開始了新的學習生活。緊張而有序的學習生活中,有一件事他觸動很大。經過認真細致地選拔, 學校要從他們班優中選優選中了六名同學代表古魯板蒿中學參加中專考試。   那個年代正好趕上高考和中考制度恢復的第三年,能考上中專就等于端上了“鐵飯碗”,而且是堂堂正正的公務員編制。這六人真是不負眾望,而且是全部以優異的成績被中等專業學校錄取。對于當時的形勢來講,既是學校的榮譽,又是老師的光榮,誰人不羨慕呢?由于當時教育的大環境好,學校教育方法得當,學生對參加中考的優秀學生沒有任何的嫉妒和攀比之心,一場比、學、敢、幫、超的熱潮正在古魯板蒿中學掀起。由此,也奠定了古魯板蒿中學輝煌時代的到來。慕向華與千百萬學子一樣,摩拳擦掌,信誓旦旦,迎著科學春天的到來。                02  | 命運的安排       正當慕向華暢游在知識的海洋憧憬大學夢的時刻,歷史和形勢的發展總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全國糾正和平反文革時期“冤假錯案”的步伐已經來到。而慕向華這個地地道道農民的兒子的命運也因這件大事而經歷一次脫胎換骨的蛻變。蛻變的原因就是他的爺爺,一位參加過解放戰爭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村里人都親切地叫他老八路。從一九四七年參軍到一九五三年回鄉,期間經歷過大小戰斗無數次。這位曾經轉戰江西等地浴血奮戰的四野48軍的老八路,沒有倒在敵人的槍口下,卻在一九六九年的冬天被文革“群專”冠以“內人黨”莫須有的罪名,被造反派和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在九天之內活活打死。   正是這個原因,慕向華的命運正在悄然的發生轉變。一九七九年九月十五日以后,擺在慕向華面前的有兩條路:一條就是千載難逢的國家落實政策,給那些受過迫害的人家安排一個人去上班,身份是響當當的工人,也就是老百姓常說的國家職工;一條就是繼續念書,等著考中專或大學,圓大學夢。   當時只有十六周歲的慕向華,雖然有升學的理想,但是,生活不能獨立,只能聽父親在那里嘮嘮叨叨地說:“現在多少人想當職工都當不成?一旦考不上學咋辦?過了這個村沒有那個店,就是能考上學還得念好幾年書,有這幾年得多掙多少錢啊?況且現在單干了,我在家種地,你在外面掙錢,有多好啊!”還有最拿手的一條理由是,“爺爺的命不能白送,血不能白流。”聽起來是這個理,但在慕向華的心中,讓他馬上就離開學校,心里總是惆悵和失落的。如何選擇?說實在的,那個時候雖然思想單純,但就想念書的思想始終占據上風,沒有辦法他就躺在炕上“糟”唄。   后來聽別人說,國家招工年滿十八周歲的才可以去,得到這個消息真是把慕向華樂壞了。但父親不甘心啊,為了求真親自坐班車去敖漢旗勞動局找石玉局長(曾任古魯板蒿公社書記),沒有想到,當老局長聽明白父親的來意后,二話不說當場拍板,“年齡不是問題,這個事你不用操心了,他們這批是道班養路工人。”慕向華最后的希望徹底破滅,他只好服從命運準備上班。   慕向華這樣描述自己當時的情景,“記得到學校和班主任告別時,真是失落到了極點,看著昔日的同學都在教室里讀書,而孤零零的我卻跟著父親一步三回頭的離開學校,有誰又能體會到一個剛剛滿十六周歲少年的心情呢?                03  | 道班來了個小工人       慕向華自幼懂事,他接受父親安排,順從地來到道班上班。那年月,不分什么公務員、事業編,能夠當上工人也是十分榮耀的了。他認準了修好路,甘當一輩子的“鋪路石”。   慕向華當時上班的單位是敖漢旗公路段孤山子道班,距離古魯板蒿鄉所在地是十五華里。報到上班的第一天,父親趕著毛驢車,拉著一套行李、一個箱子還有他,沿著大馬車道上一路前行。坐在車上的慕向華看著眼前荒涼的大地,就要到一個陌生和獨立生活的地方,內心充滿了希翼與忐忑。一路上,除了父親把他能想到的話全部說給了他聽。父親說:“別小瞧這道班工人,伙計不累,工資挺高,可能要比教師工資高上一倍,補貼也多。”一路打聽著,爺倆終于走進了孤山子道班大院,出現在眼前的大院用破爛不堪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誰能想到就是這個還不如農家的破大院,開啟了慕向華人生的新起點。   大門口沒有大門,周圍的院墻兩邊的沙土基本和院墻一樣高,院內幾畦子小菜長得待死不活,一口水井在房子的東北側,后來才知道,打個十幾桶水就干了。道班是四間土坯正房,只有房頂是扣著紅瓦,一進屋和當時農村住房的構造是一樣的,兩邊是鍋臺,左邊一間屋,右邊是兩間一明的大挑山炕,都是用來住人的。當時的大挑山炕被道班人形容:在炕頭睡覺的人看不見炕稍的人。由于人多,又都是干活的,晚上屋里的空氣太不好了,臭襪子,臭鞋,放屁咬牙,打呼嚕等混雜在一起,條件太艱苦了。   道班正房的前右邊是三間廂房,一間用來放手扶拖拉機裝油和機件,一間是煤房,一間是工具房。正房和廂房前面都是厚厚的沙土面子。這和綠樹掩映、朗朗讀書聲的校園相比,真是天壤之別!對慕向華來說,真是情何以堪?相信,如果放到現在的小青年身上,不瘋也得患上抑郁癥,這不是癔話。   中午吃的是玉米餅,菜是一碗沒有油的燉酸菜和嘎大白咸菜,到月末算伙食費才知道,父親吃的那份飯錢也是全部由他來買單的。   上班的第一天中午吃過午飯,下午就隨著大伙上路用鐵耙摟砂子去了。什么活計不累啊,都是“鬼話”啊!報到上班的第一天,慕向華就嘗到了什么是體力勞動的滋味。這之前沒有適應環境的過程,沒有崗前實際操作技能專門的培訓,沒有專門的安全技術培訓和交底。形容就好比上戰場拿過一支槍能摟火就行,一切都在干中學,是真正的從頭再來。但這對于年齡最小的慕向華來說,困難和磨練才剛剛開始。                 04  | 冬戰嚴寒、夏戰酷暑、春秋斗風沙       當時的道班組成人員,有落實政策的文革時期的受迫害人員,有下鄉知識青年,有亦工亦農人員,有農村代表工,還有全民所有制工人,組成人員很復雜。剛剛走出校門的慕向華雖然血氣方剛,但同時也是一個乳毛未退略顯稚嫩的小伙子,對于只有十六周歲的他,按照現在人們的觀點,說他是個孩子一點都不為過。由學校上學、放學、吃飯、做作業、娛樂、睡覺這個模式,突然轉換到出工上路、收工下班、吃飯、睡覺的模式,我相信沒有有幾個人能適應。   慕向華說:“當時的整個道班沒有一丁點文化氣,電視機、收音機沒有,甚至連一個廣播小喇叭都沒有。下班后,人們只能湊在一起打宣戰、嘮嗑、侃大山。”因為慕向華對玩撲克不感興趣,每到晚上,他就和幾個伙伴舍皮扒臉的去鐵路道班看人家12英寸的黑白電視。電視里的姜昆、費翔、霍元甲、許文強等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慕向華說:“后來敖漢旗交通局、公路段為了豐富基層道班的文化生活,在獎勵道班時,有意的獎一臺小收音機,聽著里面的流行歌曲,真是耳目一新啊!”   慕向華清楚地記得,當時他們那個道班有14人,除一名做飯的大師傅外,其余的同志全部到公路上作業,鏟搓板、回砂、清沙阻、恢復水毀、冬季上山打砂子,備夏季養護用料,是他們日常的工作項目。慕向華說:“那時工作環境非常艱苦,大家上路都是走著去,偶爾用道班唯一拖路的手扶拖拉機接送一下,就比較奢侈的了。”   冬戰嚴寒、夏戰酷暑、春秋斗風沙,一年四季長期奮戰在公路上。慕向華說,那時他們一個人就負責1.5公里—2公里的砂石路養護任務,忙時干不過來,家里人到路段上幫忙是經常的事,而且是無代價的。除此之外每個人還必須保證路面沒有搓板、坑槽、露骨、車轍等病害,所有的病害全靠人工修補,工作量大和勞動強度高,養護難度大可想而知。上路就扛著一把鐵鍬和一把刮板,邁開大步往前走,宵衣旰食,櫛風沐雨,確實是當時養路工作的真實寫照。                05  | 認準了路就要走下去       慕向華說:“那個時候的道班絕沒有‘貓冬’這一說。”冬季作業時間是上午9點至下午3點,也就是和農村一樣“吃兩頓飯”。進入冬季,旗公路段和養護工區就給每個道班下達備砂石料的任務,由于敖漢北部道班周圍沒有河流,打砂備料全是在當年修通赤鐵路時炸過的山頭里開采,用手將大塊石頭清理出去,再用鐵鍬、鋼釬、大錘等工具翻出碎石,篩選后路面能用的小碎渣石料。別看就是這樣簡單的操作過程,其勞動強度是非常大的,稍不注意就會把手腳劃破或者砸腫,還要注意山上滾落的石塊。一身衣服一天不到頭就會弄的臟兮兮的,鞋里面都是土和砂子。下班后沒有熱水洗涮,只能等待手扶拖拉機拖路回來從水箱放出的水洗頭、洗腳。   冬季不但勞動6個小時,而且是吃兩頓飯。對于年輕人來講,由于常年吃不到幾頓肉,正是長身體的時候,餓是真的,晚上只能用大鍋熱點玉米干糧或剩高粱米飯填補肚子。記得有一次,大伙就著嘎達白咸菜吃的正香的時候,不知誰將最后一口咸菜吃完,再往碗里一看,碗底正好剩下一個小小的“羊粑蛋”,這不是笑料,而是真事。   勞累一天本來想好好的休息一下,無奈房屋透風,大挑山炕又不熱乎,只能將所有的衣服都壓在被服上面取暖,還有第二天起床時透風的窗戶刮進來的沙子浮在被服上面是厚厚的一層。慕向華就是在這樣的環境里摸爬滾打地渡過了道班的冬天。   慕向華說:“當時每次回家時都不敢和同學見面,因為那個時候道班工人的社會地位是非常低下的,和考上中專、大學的同學比、和在糧食供銷等系統工作的同學比,真是天上人間啊。”   “認準了路就要走下去!”由于工作出色,又能吃苦耐勞,又有一定的文化基礎,慕向華參加工作不到兩年,就被上級提拔為道班的核算員,協助老班長主持道班的日常工作。那個年代每個星期只休一個禮拜天,而且是非常珍惜的一個禮拜天,慕向華全部把他貢獻給了養路事業。1983年3月,鑒于平時成績突出,慕向華又被昭烏達盟交通局授予先進生產工作者稱號。                06  | 有人在,路就在       相信,許多人不會忘記當年砂石公路“搓板道”的顛簸。當養路工完成路面墊砂碎料平整的任務后,還要用手扶拖拉機帶著由膠皮和鐵架構成的拖子再次托平路面,其目的就是行車更加舒適。有時因為拖子重量不夠,路面有拖不平的現象,養路工不得不坐到拖子上面加大配重達到預期效果,手扶拖拉機在前面行駛,后面拖起的滾滾煙塵是又嗆人、又不安全,一趟作業下來,拖子上面的人就成了“土人”。   為了解決“搓板路”這個難題,保證行車舒適,慕向華和工友們一道利用雨后路面比較松軟的關鍵時節,站在手扶拖拉機的鐵刮板上加大刮刀的重量完成平整路面的任務。由于路面松散保護層下面都是“骨料”,鐵刮刀在路面上是顛簸著行走,刮完路面后,整個人的雙腿被顛簸的腫脹站不穩,經常是連續疼痛好多天,但沒有一個人發一句怨言和牢騷,沒有任何請假休息的想法,總感覺是應該做的事。   這樣的生產場面,想想都讓人震撼,是不是有點鐵人王進喜奮不顧身跳進水泥漿池里用身體攪拌壓井噴的場面。現在當人們開車跑在寬敞舒適的柏油馬路上時,又有誰能體會到當年養路工的艱辛呢?又有誰記得那一段永遠抹不掉的歷史記憶啊?   上世紀八十年代,敖漢的生態環境還沒有取得像現在這樣的成績,敖漢北部孤山子、羊場、木頭營子一帶是最大的風口,沿線公路長年積沙,沙阻公路是常有的事。   慕向華說:“當時的養路工人沒有交通工具,為了保障通車,我就和伙伴們一道起大早、貪大黑來回步行去清理公路上的積沙,保證車輛正常通行。那個時候,道班院墻內外經常被大眼沙埋沒,農村散撒的驢馬牛羊進入院子也如走平地一樣。”   為了保證春季院內種的蔬菜不被牲口糟蹋,慕向華就和工友們利用上班吃飯前和下班吃飯后的時間清除墻內外的積沙,那個時候敖漢北部地區可以說是春天的大風是不斷頭的,有時晚上清理完的積沙,第二天一場大風下來又填平了,路上也是這樣。   “一天進嘴二兩土,白天不夠夜里補”。俗語道,立夏鵝毛止,孤山子地區,立夏以后大風還在刮。慕向華說,“他們當時的信仰只有一個,有人在,路就在!”在這樣的惡劣環境下,如果沒有堅定的信仰,沒有一種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有誰會把自己的少年青春獻給公路事業呢?                07  | 苦中作樂的“鋪路石”       路,是由鋪路石筑成的。沒有鋪路石,就沒有四通八達的平坦大道。鋪路石,把自己的生命凝聚在水泥和瀝青之中,毫無怨言地承載著來來往往奔馳的車輛,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1982年,慕向華用積攢的工資買了一輛“白山牌”自行車。因為孤山子道班的路是東西路,雖然有了自行車,每天上路干活正好往西邊去,路段是風口,刮西北風的時候太多了,自行車根本騎不了,沒有辦法只能步行推著自行車走。為了趕時間,經常就得提前上路。晚上下班,自行車還不能放在外面,沒有大門和院墻,怕丟了,都得推到屋里去。所以,屋里不但住人,而且還成了工具房。   因為那個時候都是砂石路,最怕水毀。大家就起早貪黑的在易泛水路段的周圍搞小流域治理,比如挖渠,修擋水大壩。那個時候大部分都是集體土地,只要是道班用的山頭和地段,老百姓都認為是天經地義的。   “由于路途遙遠,大家都是中午帶飯就咸菜,不下山。渴了就喝用大白桶裝的涼水。我歲數最小,體格又小,真頂不住啊,但沒有辦法。”回憶當年的往事,慕向華哭笑不得:“十八歲嫁漢子頂大人來的,咬牙也得頂住。說實在的,回去沒少和雙親哭訴了。父親安慰,母親落淚,第二天還得去上班。”   那個時候,養路工一個月是吃42斤糧食,其中,細糧是每個人每月8-12斤白面或大米,供應好的時候就是12斤,差的時候是8斤。因為有代表工,他們沒有細糧。所以,老班長一聲令下,正式職工雷打不動每月每人必須留下4斤細糧,給大伙共同吃,細糧每斤一毛八分五厘錢。   慕向華說:“道班烙餅沒有面板子,就用涂滿紅漆的炕桌搟餅,搟出的餅兩面通紅啊,但烙熟了,照樣吃的香啊,沒有一個人嫌乎的。”   看看那個時候,人們沒有私心,老班長讓留多少細糧就留多少斤,沒有一個有怨言的。要知道,那個年頭細糧可是太缺了,拿回家里老少得多么高興啊!   好不容易,改善一頓生活,剩下的饅頭夜里讓耗子給吃了,大家義憤填膺打耗子,那些個小家伙瞪著眼瞅你啊!                08  | 曾經的“老大難”,今天的“小高速”       修路工人就是一顆小小的石子。他們看似平凡,實則偉大。正是這一顆顆的小石子,淹沒進泥土,揉入到混凝土,卻鋪就了通往遙遠他鄉的天路。正是這一顆顆的小石子,奉獻了汗水,犧牲了自我,卻鑄就了飛向天路的階梯。   由于工作出色,又長年把節假日和禮拜日都貢獻在道班,慕向華在平凡的崗位上相繼被敖漢旗總工會、旗交通局、公路段評為先進生產者稱號。1993年,慕向華光榮的加入中國共產黨。上級根據他工作突出的表現,相繼提拔他為敖漢旗公路段派出單位羊場東工區核算員、羊場西工區核算員、古魯板蒿工區主任兼黨支部書記。   職務變了,工作環境變了,慕向華由過去的一名養路工變成了管理人員。在新的崗位上慕向華沒有滿足現狀,在旗交通局和公路段的正確領導和支持下,慕向華帶領一班人馬對敖漢北部玉四線、萬嘎線砂石路進行了全方位的提質改造。   由于敖漢北部河流少,砂量小,對于靠砂石養護公路來說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作為工區的主要負責人,慕向華騎著自行車起早貪黑跑遍了北部鄉村大大小小的山頭,專門尋找能用于公路養護的砂料,每確定一個砂場,他就及時地到當地鄉政府和村委會匯報,動員建勤民工配合道班工人上山采砂備料,那個時候運送砂石料的車輛有驢車、馬車、拖拉機、汽車等,在公路上形成了全民修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尤其是玉四線羊場地區兩處翻漿路段,在當時可以說是老大難,為了保證行車順利,慕向華帶領一班人馬,起早貪黑的挖溝滲水排水,拉砂備料,親自帶領養路員工晝夜奮戰在第一線。辛勤的勞動必定換來豐碩的成果。玉四線羊場至西白家路段,曾經被司機師傅稱贊為敖漢的“小高速”,足可以和當時的全國先進單位敖漢小四家道班養護路段媲美。   1990年,慕向華把自行車換成摩托車。從1990-1999年這十年,道班管轄路段是各各召到西白家地,新窩鋪王新店到木頭營子、孤山子。由于道班沒有電話,只要是上級下達的生產任務,會議精神,道班人員的吃喝拉撒睡等,都是工區主任一個人的事。“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就是這個道理。無論刮風下雨,還是下大雪,到時候騎上摩托車就得走,冬季護腿幾乎沒有脫下來過。                09  | 在平凡的公路上趕考       慕向華說:“精神面貌如何,直接影響和決定著企業的前途和命運。”為了豐富職工生活,慕向華多方籌措的資金,先后給古魯板蒿道班、羊場道班、孤山子道班、扎蘭營子道班、大五家道班、木頭營子道班等先后加蓋了機庫、庫(煤)房、廁所,并裝修了辦公室和職工宿舍,購買了電視機等。特別是古魯板蒿道班建立的招待所、飯店、商店、洗浴等更是有模有樣。旗政府及各單位下鄉都爭先恐后的去道班招待所下榻。其中,著名內蒙交通記者王振林報道的《道班小店住進了洋客人》,說的就是日本國學者來敖漢搞草業研究,旗政府領導專門安排外賓在道班招待所住宿生活了一個月的真實故事。   正因為是接待外賓,1998年當時的旗長王國聯到古魯板蒿鄉政府下鄉,就住在道班招待所,當時就相中了慕向華。熱水湯療養院老是虧損,點名要他去當院長。當時是旗政府辦公室副主任魏云凌親自代表旗政府找的他,答應轉干,答應他老伴無條件調回新惠鎮。   慕向華說:“我就覺得咱們伺候路還行,干不了那些伺候人的活。”由于工作兢兢業業默默奉獻,慕向華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先后多次被敖漢旗交通局、公路段評為先進生產(工作)者,被旗人民政府多次授予記功、記大功等獎勵。   1999年,慕向華被調往敖漢旗交通局公路段,先后擔任了旗公路段路政員、辦公室主任。在2001年國省干線和縣級公路分級管理以后,在新成立的旗公路管理工區擔任生產股長。   那個時候全旗黑色路面只有G111線四道灣子至新惠路段,其它黑色路面建設才剛剛開始,面對砂石路逐步減少,瀝青路面逐步增多的情況下,如何做好日常養護提高質量是關鍵的課題。   慕向華作為生產股長既是指揮員又是戰斗員,既和領導直接對話又和養路工直接接觸,在工作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為了將黑色公路打造成“暢潔綠美安”的綠色通道,慕向華和一線的養路工一起吃一起住,積極研究如何將公路里外邊坡、護坡道、線外棄土等線外工程做的好看美觀,哪段路適宜栽花種草?哪段路適宜種植綠籬?全部做到了心中有數。   經過幾年的不斷努力,在上級交通行政部門和業務部門的正確領導下,在公路管理工區的大力支持下,他帶領一班人馬在各個大道班的積極配合下,硬是將全旗近二百公里的國省干線公路打造成了一流的景觀路、暢通路和鮮花大道。在接受國家交通部和自治區、赤峰市的歷次公路大檢查中,為敖漢旗交通運輸系統贏得了榮譽。                10  | 千辛萬苦,保一方平安       2011年3月,做了十年公路管理工區生產股長的慕向華又轉行到了安全管理方面,被任命為安管辦主任。使命重大,責任重大,敢于擔當對安管辦主任來說一點都不夸張。   慕向華說:“黨中央和國家將安全生產管理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針對這樣的形勢,安全管理面臨的是一個全新的課題。”為了有效的遏制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慕向華帶領安管辦一班人馬經常深入到基層養護單位和施工現場進行安全檢查,發現安全隱患及時責令糾正和整改。慕向華做安管辦主任十年有余,在管轄的公路養護方面和公路工程施工方面從沒有發生過任何的安全生產事故。   2020年新冠疫情襲擊武漢乃至中國大地的時候,作為安管辦主任的慕向華首先沖到了最前面,協助公路管理工區主要領導帶領裝載機和翻斗車積極的做好封路等安全事宜,總是在最危險的關頭沖在第一線。   2020年11月18日,一場罕見的暴風雨雪襲擊了敖漢大地,造成路面結冰厚度達20厘米左右,全旗境內各條線路和交通全部陷于癱瘓地步。在這危急關頭,慕向華將年齡大且有病的老母親安頓好后,主動請纓,冒嚴寒、頂風雪,起早貪黑的戰斗在除雪保通第一線。   既要鏟除路面冰雪,又要保障公路正常通行,這對于如何保證現場安全作業是一個十分嚴峻的考驗,尤其是夜間除雪鑿冰其難度相當大,慕向華和工區主要領導一起,一邊在現場指揮,一邊研究保證安全的有效措施,每天都在作業現場指導和巡查十四五個小時以上,餓了啃一口面包,渴了喝一口礦泉水,冷了就在路上來回的走幾步,硬是連續堅持了20多天,將路面的冰塊全部鏟除。由于靠前指揮得當,就是在這樣險惡的作業環境中,沒有發生過一次交通和安全生產事故。   2021年11月7日,敖漢大地又遭受了一場暴風雪的襲擊,交通再一次陷于阻障,這一次慕向華將基本癱瘓在床的老母親托付給了親戚,在老伴又在鄉下上班的情況下,又一次沖到了最前線,與公路管護和運輸保障中心的領導一起在路上進行安全巡視和現場指揮,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直到將積雪完全清除為止。   自古道,忠孝不能兩全,舍小家為大家,這就是一個共產黨員的情懷,也是一個四代同堂幾十年如一日老養路工人的忠實作為。                11  | 站好最后一班崗       “看吧,這路是我修的!”慕向說:“在告別崗位的那一天,我也會像保爾·柯察金一樣告訴自己:我的生命,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我的整個青春和生命早已獻給了偉大的公路事業,我的一生,只為你腳下的路更長更寬更順暢,只為你安全快捷自由到遠方。”   時光飛逝,日月如梭。曾經的懵懂少年不覺中已霜染雙鬢,然而,慕向華的工作熱情卻沒有因年齡以及任何的變故而減弱,在新成立的敖漢旗公路管護和運輸保障中心的安全生產崗位上繼續戰斗,為全旗公路養護事業安全管理貢獻力量。   作為一名普通的公路人,慕向華雖然沒有驚天動地的事跡和讓人稱道的榮譽,但我肯定的是,既來之則安之的慕向華,干一行愛一行,是他四十多年養路生涯的真實寫照。他站在人前應該更加感到無尚光榮,因為他在職四十四年,天復一天、月復一月、年復一年干的都是同一件事,補路修橋、愛路護路,保障公路暢通。   不論你是高官商賈,還是學者學生,只要你踏上敖漢的大路,你都能分享他辛勤勞作的成果,都有他細心地為你保駕護航,他不但是一名公路養護人,更是一名公路安全衛士。從塵土飛揚的砂石路到瀝青水泥路,從國省干線到縣級公路、鄉村公路,到處都有他的身影和他的足跡。路面是否破損?橋涵是否安全?安全標志是否齊全有效,都有一雙鷹一樣的眼睛在為您導航——那就是慕向華和他的一班管理安全的人馬。   “敖漢好人,公路人生。”慕向華在交通工作四十四年,他見證了敖漢公路發展,也見證了人間的歲月靜好。四十四個春秋幾度,慕向華和他的伙伴們為敖漢公路事業默默奉獻著他們的青春年華。2022年1月19日,慕向華又被中共敖漢旗委宣傳部、敖漢旗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敖漢旗總工會、共青團敖漢旗委員會、敖漢旗婦女聯合會聯合授予“2021年度敖漢旗敬業奉獻好人”稱號。         +10我喜歡

E115ERGEG415VEE

台北三重銅雷射雕刻,台北三重銅板雷射雕刻,台北三重陽極鋁雷射雕刻,台北三重玻璃雷射雕刻,台北三重壓克力雷射雕刻,台北三重有色不鏽鋼雷射雕刻,新竹金屬雷雕,新竹不銹鋼雷雕,新竹鋁雷雕,新竹鋁板雷雕,新竹銅雷雕,新竹銅板雷雕,新竹陽極鋁雷雕,新竹玻璃雷雕,新竹壓克力雷雕,新竹有色不鏽鋼雷雕,新竹金屬雷射雕刻,新竹不銹鋼雷射雕刻,新竹鋁雷射雕刻,新竹鋁板雷射雕刻,新竹銅雷射雕刻,新竹銅板雷射雕刻,新竹陽極鋁雷射雕刻,新竹玻璃雷射雕刻,新竹壓克力雷射雕刻,新竹有色不鏽鋼雷射雕刻,桃園金屬雷雕,桃園不銹鋼雷雕,桃園鋁雷雕,桃園鋁板雷雕,桃園銅雷雕,桃園銅板雷雕,桃園陽極鋁雷雕,桃園玻璃雷雕,桃園壓克力雷雕,桃園有色不鏽鋼雷雕,桃園金屬雷射雕刻,桃園不銹鋼雷射雕刻,桃園鋁雷射雕刻,桃園鋁板雷射雕刻,桃園銅雷射雕刻,桃園銅板雷射雕刻,桃園陽極鋁雷射雕刻,桃園玻璃雷射雕刻,桃園壓克力雷射雕刻,桃園有色不鏽鋼雷射雕刻


新北個性壓克力招牌雷射加工
桃園扭力測試儀雷射雕刻 台北店鋪門頭招牌雷射加工 三重公告標語招牌訂製雷射代工桃園廣告招牌雷射加工 桃園廣告牌雷射加工 新北廣告招牌字雷射雕刻
( 創作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4jwdttz452255&aid=178024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