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科學家會拿各種動物做實驗,
當然是希望實驗結果最後可以套用到人類身上,
而老鼠就剛剛好符合這個特質,
老鼠跟人類都是哺乳綱,與人類同樣有30000條基因,
其中竟然約80%的基因是完全一樣,
小白鼠的染色體也和人類非常接近(小白鼠是40對,人類是42對)
難怪遺傳學科學實驗那麼喜歡用老鼠做為實驗對象,
為了降低成本、遵守倫理道德,
畢竟很多實驗都是需要解剖死去的實驗對象來檢查生理變化,
因此實驗用的小白老鼠都是經過篩選繁殖的,
同時也可以有效避免因為基因差異對實驗造成過大的影響,
除了白老鼠之外,像是小丑魚、果蠅、兔子、蟾蜍等等也都是常見的實踐對象,
白老鼠體積小容易收納,比較好進行實驗觀察,
對於適應環境能力極強,相對容易飼養,
因為小白鼠是雜食性動物且體積小又吃得少,
而且眾所周知白老鼠的繁殖能力極強,
小白鼠出生3到4個月就會進入性成熟階段,
一年可以懷胎多達8次,每窩最少5-6隻,
最多還可以達到15隻左右,
數據樣本越多,在實驗統計結果上也更容易看出差異,
白老鼠跟蟑螂不一樣的地方就是老鼠生命週期是2-3年,
這樣會更有利於科學家去觀察實驗操作後對後代的影響,
並且在許多國家的實驗中都能發現老鼠是具有複雜的思考能力,
老鼠是有能力思考評估自己的能力可否通過測驗的
也就是所謂的後役認知(metacognition),後設認知是「穩定」的,
因為學習者的初始決策是衍生自他們多年學習經驗裡對於自我認知的相關實證。
同時,它也是「情境」的,因為它會視學習者對於任務、動機、情緒等等
因素的熟悉程度而定。每個個體在思考他們正在使用的策略時需要管理規範,
同時也要根據策略所要運用的情境來進行思路的調整。
如今我們的實驗還是無法離開動物實驗,
當我們遇到「世界實驗動物日」4月24日,
在1979年由英國反活體解剖協會(NAVS)發起的重要的實驗動物保護節日,
呼籲人類減少和停止不必須的動物實驗。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讓我們對牠們懷有一份敬意和感激之情,
向牠們生來就賦予崇高意義道一聲「謝謝」!
關注實驗動物的現狀,心懷感恩和敬意,
共同用心祭奠那些逝去的生靈,
感謝牠們為人類作出的貢獻。
希望更多時間都能以科學和人道的態度善待實驗動物,
給牠們最起碼的尊重,無言禮讚,至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