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當反毒的馬部長成為馬總統後的台灣治安
2010/02/23 23:10:40瀏覽496|回應0|推薦2



【聯合報╱記者熊迺祺╱台北報導】 2009.08.30 03:18 am

中正大學犯罪研究中心調查今年上半年的治安及施政滿意度,民眾雖對人權進步及兩岸司法互助滿意度提升,但近七成四受訪民眾認為治安不好。

學者解讀治安不滿意度比去年高,是民眾對施政不滿的反應。

與會學者強調,治安滿意度其實是依附在政府施政滿意度之下,調查結果,透露出民眾對政府信任感崩盤的警訊。

這份調查根據全國總戶數,推估今年上半年全國民眾遭遇竊盜的戶數及財物損失,高達八十七萬戶、七百一十五億元,遭遇詐欺的戶數及財損為卅一萬戶、八百九十四億元。

不過,刑事局警官江慶興認為應以官方數據為主,不宜推估。

這份調查報告在今年七月進行,從撥通的一萬三千多通電話過濾出兩千零四個有效樣本,昨天上午在中正大學台北辦公室公布調查結果,並且和去年的治安施政滿意度作比較。

有百分之七十三點八的受訪民眾認為,過去半年的治安不太好或非常差;百分之七十五點六的受訪民眾,不滿意政府改善治安成效。

另外,有近六成民眾擔心自己或家人成為犯罪被害人,有超過四成民眾被害後並未報案。

民眾對兩岸簽訂司法互助協議雖有疑慮,但仍有六成認為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對治安有幫助;另有三成四民眾認為馬英九政府上台後,人權有進步跡象。

昨天的發表會由中正校長吳志揚主持,多名學者與法務部、內政部代表與會。

計畫主持人楊士隆學務長建議政府成立國家犯罪研究機構,進行全國犯罪被害普查,不要願意編卅億元蓋司法官訓練所,卻不願花五千萬元來了解民眾對犯罪被害的感受。

作者:吳琬瑜、謝明玲、丁嘉琳(採訪)  出處:天下雜誌 405 2008/09

台北監獄技能訓練班裡,理著平頭、穿著白汗衫、藍褲子制服,腳踏藍白拖鞋,幾十名受刑人低著頭,專心地學裁切國民領的襯衫;隔壁的西點教室裡飄出陣陣核桃糕的香味,受刑人爭先將手上新出爐的鳳梨酥,熱烘烘地交到訪客手上。

這些人裡,有近四成是煙毒犯,而且他們的回監率高達八成。助長了台灣各地監獄人滿為患,二萬多的煙毒犯,也使台灣的每十萬人入獄者高達二五五人,比日本的四五人、韓國的一三五人高出甚多,僅次於美國的七百人。

監獄裡,估計有七成以上的人口是因吸毒和販毒,衍生殺、搶、偷等社會案件而入獄。

「各類犯罪中,毒品都扮演一種穿針引線的角色,」前警政署長,現任警察大學校長侯友宜說。

毒品,是治安沉痾的源頭。

犯罪學裡,常把毒品稱做萬惡淵藪。沒錢買毒的毒癮者,常迫於發癮的渴求與痛苦,衝動犯罪。以海洛因成癮者來說,一天的藥費就要五、六千元,很多人一個月花上二十萬稀鬆平常。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院長黃世傑自從到雲林工作後,看到很多毒癮患者偷電纜、偷水溝蓋,打破車窗偷錢,和家人要錢起爭執、傷害家人,只為了一點小錢買毒品。

查閱聯合新聞網電子資料庫,光在今年七月一個月,與毒品直接相關的新聞、或有毒品前科的社會新聞案件就有約九十五件,平均一天有三件。這尚不包括未經報導曝光或未遭逮捕的。

而去年年中大減刑後,一位更生人在毒癮發作時,將正在騎自行車的台大副教授謝煥儒痛毆致死,譁然的全國民眾才發現,原以為在他處黑暗角落的毒品問題,可能在你我身邊,隨時發生影響。

節節敗退的鴉片戰爭

台灣為毒品耗費的成本驚人。光吸毒者的戒治(包括勒戒所、戒治所與監獄),一年就要花五十一億,占法務部年度預算近五分之一,這還不包括調查局緝毒的預算,還有治安危害的社會成本,及衍生疾病的醫療成本。

一九九三年,甫上任的法務部長馬英九集結檢調警、海關全力緝毒,成為高喊「向毒品宣戰」的第一位法務部長。那時候,吸毒人口估計只不過將近十萬。

『反毒』這場戰爭非贏不可,而這也是一場長期才能見出勝負的抗爭,」馬英九在當時接受媒體訪問時說。

然而,台灣卻在這場長期抗戰中節節敗退。

時隔十五年,當時的「小馬哥」就任「馬總統」,但現在全台吸毒人口,據估計已升到二十萬到四十萬之間;也就是全台灣每約一百二十到六十人中,就有一人吸毒。

到底吸毒的人有多少?由於政府機構事權分散,無資訊整合,新上任的法務部長王清峰四處追問後承認,「這是一個黑數。只知道很嚴重。」

十五年來,台灣不曾用心檢視毒品問題的全貌,但這逐漸擴大的拼圖上,若正視任何一角透露出的訊息,都會感受到情況已急速惡化到必須立即行動。

前年,台灣查獲二○九公斤的海洛因,以每一次吸食十毫克計算,就可供近九成的台灣人吸食一次。

去年,調查局、海巡署和警政署共破獲三十六座毒品製造工廠,更創下歷年之冠。

 毒潮引爆愛滋危機

毒品圈流傳著一句話「一日吸毒,終身戒毒」。當舊的成癮者難以戒除,新人又不斷加入吸毒圈,社會毒癮人口只有像不斷擴張的龍捲風,席捲各階層。

更令人擔心的是,台灣的毒癮問題交叉嚴重的愛滋病傳染。二○○五年,海洛因靜脈注射成為台灣愛滋病毒大流行的途徑,總新增愛滋人口比前一年暴增二.二倍,七成是吸毒者交互感染。毒品問題,成為蔓延全國的公衛問題。

「我們才忽然發現,『我們』和『他們』之間的區隔,其實其薄如紙,」國家衛生研究院精神醫學與藥物濫用研究組主任林克明說。

毒品漩渦更無孔不入地快速席捲年輕單純的孩子。

從低階、不易成癮毒品開始吸食的年輕人,一不小心就會「升級」,沈淪昂貴而難戒除的一、二級毒品海洛因和安非他命,這就是犯罪學中所談的「門道理論」(Gateway Theory)。

吸毒人口年輕化

「現在的年輕吸毒者,幾乎就是未來成年的吸毒者,」新店戒治所所長,也是犯罪學博士張伯宏說。

從年輕就開始的毒品生涯,殘害的是精華的青壯時期。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主任束連文就發現,毒品初犯年紀集中在二十到二十九歲;而毒品死亡個案,男性集中在三十七歲、女性則集中在三十三歲左右。

吸毒、販毒的案例,也從黑暗角落、社會邊緣人故事,成為一齣齣就在你我身邊真實上演的沈痛戲碼。

白領階級、純樸的農漁民和涉世未深的年輕女孩,都有可能染毒。

染毒的可能是走過身邊的白領上班族。在衛生署管制藥品管理局二○○五年對於全國藥物濫用首次的大型調查中發現,月薪四萬元以上的人,使用毒品人口比月薪一萬五以下者,高出一.八倍。

一日吸毒,終身戒毒

年輕的女孩也可能因為再簡單不過的原因染毒。

穿著牛仔長裙和運動短上衣的小美有一雙美麗的眼睛,看起來就像天真爛漫的大學生。兩年前一次經痛,男朋友要她抽一口海洛因當止痛藥。

「我就抽一口,一口而已哦,身體就完全不會痛,輕飄飄的,」她都不知道,只吸一、二次就可能上癮。

小美曾試過私人診所療程;政府開辦美沙冬門診後,每天過了中午後,她也會到位於昆明街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喝美沙冬。從邊門進去,上到三樓,天花板很低,狹長的走廊擠滿了二、三十位等候喝藥和門診的患者,許多人戴著安全帽不想被認出。突然間,兩名患者起了口角,三、四名警察馬上趕到,原來就狹小的空間顯得氣氛更加緊張。

儘管一直都在接受治療,才二十四歲的小美,卻好像已經認定一生都會和毒品為伍。事實上,不少人認為,美沙冬只是「替代」海洛因,儘管控制了愛滋人口,但一旦開始喝,就可能得一輩子都要喝,可能美沙冬都成癮了,還是沒戒掉海洛因。

「剛開始的時候都會想說,沒關係,我們自己可以控制得了,一定可以戒掉怎樣的。可是走到這邊來,就知道那不太可能,」小美說。美麗的眼睛裡,看不出是絕望還是認命。

毒癮犯抓了又放,放了又抓

毒品像是侵蝕社會的慢性病,台灣卻一直沒學會怎麼面對它。

「以前我們太強調對供給面的處理。所以認真查毒品,一直查、積極查,成效非常好,越查越多,」前法務部長施茂林說。過去重毒品的供給面,對毒品需求面的抑制卻沒有同等的重視,也就是如何讓舊的吸毒人口戒毒、以及加強拒毒宣導,減少新人加入。

警察大學校長侯友宜也發現,過去毒癮犯只是抓了又放,放了又抓,很多基層的警察對這樣的現象充滿挫敗感。

而很多毒癮者想戒毒,卻不知道到哪裡找資源、該怎麼跳出來。

阿洋吸食海洛因時,遍尋不著協助,只能忍著毒癮發作時強烈嘔吐,拿自己去撞牆壁。最後他受不了,只有打了針後,把車橫在派出所門前,車窗車門全部打開,手上還拿著針頭,要求被抓,以最極端的方式,求得一個解脫。

現存的戒治途徑,成效也不明顯。

從一九九三年開始,毒癮患者的再犯率就節節升高,從一九九三的二三%升到去年的七五%。也就是說,走出矯治機構的四個人當中,就有三個人會再回來。

「台灣在毒癮戒除工作上,說真心話,就是沒有效果,」法務部長王清峰七月中出席一場海洛因防制座談會時直言不諱。

自謙是外行人的她上任三個月以來,努力學習相關知識,發現毒癮戒除問題的關鍵,和她過去專注努力的性侵害案件很類似,在於有沒有「包裹式(Package)的服務」,也就是後段家庭和就業等更生系統的銜接。很多毒癮者和家庭嚴重疏離,出獄了也沒有社會和家庭的保護傘,避免再陷入毒癮泥淖。

因此,獄所流行這樣的笑話:收容較多毒品犯監獄附近的雜貨店,刑警如果要業績,就到那裡等。因為人犯出來了,就在那裡打電路聯絡藥頭。出獄後沒人接他,能去哪裡?只有找以前的同伴。

而如果自行到醫院戒毒,住院七到十天就要三萬元,原來就經濟困窘的毒癮者很難負擔;而且只除「身癮」沒除「心癮」的結果是,走出醫院大門的第一天,就又回去找藥頭。

「到底是毒品可怕?還是空虛可怕?」去年香港導演爾冬陞拍的毒品寫實電影「門徒」中,飾演警察臥底於販毒集團的吳彥祖,貫穿電影最初和最後,都問了這句台詞。

不只緝毒,更要戒毒

吸毒者,在台灣被視為腦部受到侵害的病人。只是,吸毒者愈治愈多,對社會造成的傷害愈來愈大,因毒犯罪的新聞也天天佔據版面。

「我們知道問題很嚴重,」王清峰說,「但問題不用掩蓋,我們要攤在陽光下透明,共同面對和解決。」 

毒品漩渦席捲你我。十五年後,對毒品的長期抗戰,現在才要重新起跑。         

醫學觀點—毒為何易成癮,又戒不掉?

毒品最可怕的,是會「綁架」腦中的酬償中樞(reward center),讓酬償的因果關係被扭曲。

台北市立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主任束連文舉例,譬如認真唸書考第一名,為了上台領獎,很快樂。所以行為上,人會努力唸書,以能上台領獎;可是如果施打毒品就能有同樣的快樂,就不用努力唸書了。

成癮性最高的毒品如海洛因,甚至可能打一、兩次就會成癮。成癮後會產生耐受性,造成需要更大量的藥物,才能得到同樣的效果;否則就會造成身體和心理的痛苦。「因此大部分的人一上癮之後,不是為了追求快樂,而是為了避免戒斷的痛苦才會繼續,」國家衛生研究院副院長何英剛表示。

更可怕的是,研究已經指出,長期使用藥物會讓報償系統的構造與功能發生變化,這會讓成癮者在停藥後數年甚至數十年後仍回頭用藥,就像電腦檔案「建檔」,一搜尋關鍵字就會出來一樣,極淺的動機與勾子就足以讓他們重蹈覆轍。

「記憶的系統已經被改變,所以好幾年好像完全好了,但有時情境一來,不知不覺就覺得突然間很想要用藥,」國家衛生研究院精神醫學與藥物濫用研究組主任林克明說。因此,毒癮者在矯正機構內裡不太會分派到廚房,因為看到味素、味精、麵粉,都容易聯想起吸毒的情境,而有再使用的衝動。

販毒者  為暴利鋌而走險

販毒者,可能就是四周看來正常的一般人。

海巡署署長游乾賜發現走私方法日新月異,檢警也發現,這幾年,藥頭或毒梟開始以重利誘惑沒有前科或沒有基本法律概念的醫生、學生、台商運送毒品。

「不是有前科的人才會販毒,沒前科的販毒才不容易被查到,」調查局緝毒中心專家說,「現在的販毒走私,是『百家爭鳴』。」

這幾年,往來大陸、東南亞的台商也常被吸收,為利鋌而走險。

台商一來對東南亞、大陸情勢夠瞭解,也能和當地販毒集團搭上線;二來沒有販毒背景,是販毒集團最喜歡吸收的低風險運毒者。警察大學校長侯友宜觀察,生意不順的台商,最容易被吸收。

○四年,味丹第三代企業少東楊世銘藉在越南做生意之便,用一包包的小章魚裡面挾帶價值八億的海洛因磚回國,從高雄漁港上岸,準備運送到林口再用大量的水沖章魚,把海洛因取出來。結果楊世銘被抓,判了無期徒刑,雲林家鄉父老都不敢置信。

愛滋專家、陽明大學教授陳宜民觀察九五年的毒癮愛滋大爆發,發現引起這次愛滋大流行的新病毒,就是曾在廣西、香港出現過的愛滋病毒,和毒品傳輸路線高度相關。(文╱謝明玲)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1qaz0328&aid=3798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