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揮別毒癮悲歌 國際治療新趨勢
2008/11/03 17:58:46瀏覽821|回應0|推薦3

中廣新聞2008/11/03 09:05

「揮別毒癮悲歌 國際治療新趨勢」(徐韻翔報導)

   毒癮者再犯率高,而為了繼續使用毒品,連帶也引發不少的社會問題,許多民眾普遍會將「毒癮者」與「罪犯」畫上等號,如果染上愛滋則更倍受排擠。

   署立桃園療養院個案管理師張筠喬舉出,家有吸毒者,有些親人可以勉強容忍家人吸毒,但一旦得知家人是毒癮愛滋患者,親人大都強烈排斥,甚至將患者趕出家門,近來這樣的案例逐漸增多,毒癮愛滋者有心戒毒卻不獲家人支持,只能流落街頭,夜宿公園,萬念俱灰到想自殺,「一旦被家人知道,他得了愛滋的時候,蠻多個案會被趕出家,睡在公園,對自己很茫然,很多個案就會出現自殺行為」。

    臨床上,毒癮愛滋者含括各族群,從六、七十歲老爺爺,到年僅10幾歲的青少年都有,不乏情侶、夫妻、兄弟姊妹檔,甚至是父子,大家一起沈淪在毒海中,最後染上了愛滋。其實,只要有心戒毒,輔以替代療法,毒癮者重生,並不是夢。根據美國學者研究資料,在歐美已經行之有年的替代療法,不僅可以提升戒治率,大幅減低藥癮者的死亡率外,經由共用針頭注射毒品所發生的HIV愛滋感染率也可以獲得很有效的控制。

   根據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統計,國內毒癮愛滋感染者人數比例高達六成,情形之嚴峻,讓衛生署從2005年起,開始推動「減害計畫」,提供成癮者清潔針具及毒品戒斷替代品「美沙冬」的替代療法,成效相當不錯,全台約有一百家醫療院所提供美沙冬替代療法,至今已有超過一萬名毒癮者每天持續服用美沙冬。

   不過,服用美沙冬有一定風險,醫師表示,對於以往從未使用過美沙冬的病患而言,若劑量過高,可能引發呼吸系統抑制、內出血,甚至死亡,因此病患每次接受替代療法都需在醫師監測下使用,天天跑醫院,生活上較為不便,也會降低患者服從性。

    台灣成癮科學學會理事長林式穀表示,藥物治療可改善成癮症狀,以成癮性極強的海洛因為例,共用針頭已成台灣愛滋主要感染源,國外則有更多漸興的鴉片類新替代療法作為戒毒醫療武器,以歐美國家已普遍使用的「丁基原啡因(buprenorphine)」為例,只要病患經醫師評估穩定,甚至可以開立處方箋,讓病患自行拿藥回家服用,不需像美沙冬療法得天天到醫院報到,只需兩週回診一次,更加便利,安全性更高。

   瑞典斯德哥爾摩美沙冬計劃副主任Johan Kakko提出瑞典的毒癮治療經驗,他表示,替代療法可以有效抑制成癮者體內的過動反應,讓成癮者能擺脫毒品控制,在瑞典是採取非單一藥物的綜合性治療,視不同病患情形,給予美沙冬或丁基原啡因等鴉片類藥物,降低成癮者對海洛因的依賴,此外,瑞典更全額補助每一個參與替代療法的成癮者,每人每年費用約新台幣五十萬元,投資看似龐大,但後續所節省的社會成本卻是20倍之多、超過台幣一千萬元。

    台北市立療養院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主任束連文表示,歐美國家最近幾年陸續核准了丁基元啡因療法,歐洲是全球首先將丁基元啡因運用在治療海洛英毒癮者的地區,這種新藥為處方用藥,大大提高了毒癮者服藥順從度。

  反觀台灣藥癮戒治的醫療武器不僅不夠多,國內對於毒癮者的社會觀感,又是另一項有待改觀的課題,束連文說,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很清楚,成癮是一種慢性復發的疾病,就像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一樣,成癮是病、不是犯罪,成癮者不該被抓起來關,而是應該被當作病患治療,遺憾的是,在台灣海洛因成癮者因為毒品的污名化,往往背負著犯罪者的身份。

   國內多位精神科醫師認為,台灣戒毒環境還不夠友善,應開放更多新藥替代療法,以利在治療不同情形與程度的藥癮者時,可施以不同種類藥物的替代療法,提供成癮者健保給付或者動用特別預算補助。而社會也應將毒癮者當作慢性病患包容,支持患者戒毒,給予成癮者更多動力與溫暖。

 

   『美沙冬替代療法』的配套不足,是因為配套所需的經費遠遠高於主體法案。在國際多數國家對海洛因病人的治療所需藥品採取全面開放的態度時,台灣政府還在縱容特定的政客操弄法案。

    呼籲政府應該朝社會實際需要的方向思考,全面的開放國際上有效的海洛因戒斷藥品,必免特定的政客在為己圖利的心態下,把台灣帶入混亂。

 

          延伸閱讀:http://blog.udn.com/teddyteddy2/2226366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1qaz0328&aid=235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