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12/09 18:28:46瀏覽424|回應0|推薦0 | |
做好自己─一入耳根,永為道種 《還在學‧成功的秘密》這本書「企業的心與腦」這一章節有段話: 眾所周知,機器越來越「聰明」,聰明到在許多方面「腦」不比人差,但沒有人會相信機器可能有「心」。…………許多人在談「未來的企業」,其實企業的未來就在人心裡。企業領導人首先該做的,就是找到自己的「心」。在上位者有心了,自然會影響到所有人;就是找到自己的「心」。 老師您給我《做好自己》這篇短文中提到,有兩個年輕人大學畢業後一起到廣州闖天下。十年之後境遇大不同。作者藉和尚回信給他:「阿彌陀佛,你還沒找到自己。」 說真的,要找到「自己」,很難! 大家不是說「心想事成」嗎?這不是人人都想要的嗎? 「爾愛其羊,吾愛其體」這是子貢和孔子交談的話:春秋時代,魯國的禮制衰廢,告朔之禮徒然保存一隻供羊而已,正禮久已廢而不行。子貢認為這供羊此禮制,只是聊樹一格、只具備禮之形式而已。但孔子與他的意見相反,他覺得即使存著這一形式總比完全廢棄好,至少在後代子孫看到這隻供羊,還能識別這個禮制,或許還能恢復它,如果連羊也免除了,那麼這個禮制就滅亡了。故羊在子貢見之為羊,在孔子見之為禮。 我要說的就是「一入耳根,永為道種」。有時候我們看了一本書或是聽了一場演講,確實很難全部記下,但我相信在「心裡面」的心念,已經感染到這正面的意念,且從中受益,當因緣成熟的時候,這些善的種子將成就自己的慧命。 甲的成就,造成乙的嗔念。他自己對於別人的起興衰落,羨慕忌妒也好!沾沾自喜也罷!這都已經讓自己陷入佛說的分別心,悉現在前。 慈濟上人常勉眾要向「草根菩提」看齊,去除煩惱、安住於清淨本性,方能不受外境影響而動搖道心。其實別人的好與壞,與你又有什麼關係呢?你需要做的其實只是你自己!在人生追求的路上自我升級,對照別人的一切,不斷的鞭策自己,才能實現人生的夢想。 今天社會的癥結是我們丟掉了老祖宗的智慧,以致觀念上和價值上判斷昏亂了。當下教育功利太濃厚,一切講速成,忘了基本倫常。從小學開始就要補習,要學各種技藝類門,深怕自己的孩子會輸在起跑點,殊不知在景氣低迷,低薪資的壓力下肩此重責,已是當下社會一種常態!老祖宗所言的真誠美善中忠恕、仁德、禮教,以焉漸漸螁色而無存,遑論要談做好自己,對普世價值的追求視一種畏途! 《做好自己》原文 有兩個年輕人,大學畢業後一起到廣州闖天下。甲很快做成一單大生意,升為部門經理;乙業績很差,還是一個業務員,並且是甲的手下。乙心理不平衡,就去廟裡找和尚,求神明相助。 和尚說:「你過三年再看。」 三年後,他找到和尚,很沮喪地說甲現在已經是總經理了。和尚說:再過三年再看。 三年又過去了,他又去見和尚,氣急敗壞地說:甲已經自己當老闆了。和尚說:我也從普通和尚升為方丈了。 我們都是自己,你是誰? 我們都為自己活著,監管著自己的責任,你在幹什麼? 你痛苦地為甲活著,監管著他,你丟的不是職位、金錢和麵子,你丟掉了自己。還不是你自己呀…… 一年後,乙又來了,幸災樂禍地說:和尚你不對,甲公司破產,他坐牢了。和尚無語,心裡悲憫:坐牢了,破產了,甲還是他自己。可是你這個可憐的人啊,還不是你自己呀。十年後,甲在監獄服刑時,思索人生,寫了一本書,很轟動,成了暢銷書。甲減刑,提前出獄,到處見記者,簽名售書,成了名人,無限風光。甲還在電視上與和尚一起,作為名人談經論道、感化眾生。乙在出租屋裡看電視,手裡翻著甲的書,內心極度痛苦。他給和尚發短信:我相信命運了,甲坐牢都能坐出好風光來。 和尚回短信給他:阿彌陀佛,你還沒找到自己。 乙就這樣一輩子把自己給弄丟了。 你看到別人一路暢通時,心中是否會憤憤不平?看到別人失意落魄時,又是否會幸災樂禍,沾沾自喜? 其實別人的好與壞,與你又有什麼關係呢?你需要做的其實只是你自己! 真正智慧的人,在人生追求的路上,只有不斷的自我升級,對照別人的一切,不斷的鞭策自己,才能不斷的昇華,實現人生的夢想。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