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1/25 18:57:59瀏覽489|回應0|推薦0 | |
富雄的三頓燒
by 許炎初 2011-12-14
「三頓燒」 的意思是,三餐的飯食都是剛煮熟熱騰騰的或飯菜都尚有餘溫。 在以往農村社會這應該是最基本的條件,只是社會變遷,現在能夠在晚餐全家聚在一塊兒吃頓晚餐就已經是一種奢求了。 昨天媽媽回娘家看大舅舅,一個人吃著飯配著醬菜加一大罐肉鬆。大舅舅說平常就是這湊著吃!媽媽心軟,看見兄長這樣過活,浸著泛淚喁喁道來。 餐桌上兒子瑋倫在一旁,我順道說出父母在,「三頓燒」是我們能做的,為人子最基本的態度,我以身教為子典範。死後色壇要做七層,布幔要三道,相信在生不孝,死後大張旗鼓搞這些,都是做給外人看的。 或許現代人,為人子女的對父母的奉養要做到「三頓燒」,的確不容易,年輕時求學外出、長大後工作要離鄉背井、或種種因由無法承歡膝下。尤其在地處偏郊高山的鄉鎮,一些老人家守著那份祖產家業,總不能老綁自家兒女的前程,要想有一個「養兒防老」的教條,也有說不出的無奈與苦衷! 《小說孔子》一書內有段話是這樣寫著: 子路:「父母的衣、被、簟席、枕頭、小几,不能隨便更換地方。不能亂動父母的手杖和鞋。父母有所使喚時,應該立即恭恭敬敬地答應。」 子路:「父母年老,要時時為父母去口水和鼻涕。父母衣服髒了,要及時洗滌。衣裳開線,要即時縫好。三天燒一次溫水,為父母洗頭;五天燒一次溫水,請父母洗浴。父母腳髒了,要為父母洗腳。父母去世以後,子女將要做善事時,想到這會給父母帶來好名聲,就一定去做;將要做不好的事情時,想到這會羞辱父母的名聲,就一定不去做。」 孔子讚道:「這樣做子女,就盡到孝道了。」 [P302-305] 以上這套倫理規範是老祖先留下的,相信很難在當今社會執行,也難被時下任何人所接受,行之得宜是要有所分寸、要有所協調,這是一種時勢的權變。社會福利是否要涵蓋這一氛圍,諸如種種,似乎見仁見智。但秉持「子欲養而親不在」的思維,不要落個無法盡全孝的罵名,立足當下社會,取得的一個平衡點,已經不容易了。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