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人體疾病自癒的原理
2020/04/02 12:28:20瀏覽356|回應0|推薦1

 

人體疾病自癒的原理

 

 

     轉載

 

  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和無知的差異很大。

 

  為了提高以色列陸軍士兵的行軍能力曾做了一個試驗。他們把預備行軍十萬米的士兵分成兩隊,並將他們的行軍距離、計畫以及目的等詳細情況告知了其中一隊; 而另一隊士兵則沒有被告知有關行軍的任何情報。這個實驗的結果顯示出兩隊士兵的行軍情況產生了極大差異。未被告知行軍情報、只按照命令列軍的隊伍中約有 40%的人中途掉隊了;而事先知道所有情報的隊伍中卻沒有一個掉隊的,並且很順利地完成了行軍任務。這個實驗不僅僅是告訴了我們部隊行軍時當注意的問題, 同時也向我們啟示了在與疾病作鬥爭時所當抱有的態度及採取的對策。當人們清楚地明白自己所處的境況時,就會尋求恢復和維持身體健康的方法。

 

  我們身體的健康狀況不會在一夕之間突然變差。一般情況是當我們開始感覺到自己的身體狀況變弱時,其實它早已開始逐漸變壞了。但由於人們總是尋找著種種理由 而並未重視,甚至忽略我們身體所表現的“覺悟症狀”,而繼續從前的生活。後來,突然在某一天就發現身體的這個症狀更嚴重了,這時候才去醫院,當拿到檢查報 告聽到醫生宣佈為時已晚,就陷入了不安和絕望中,於是就自暴自棄了。就此情況,大部分患者正是因為從前忽略了身體所發出的不良信號,後來在聽到醫生所下的 結論時就輕易地放棄了,因而讓自己的人生走向了悲慘的結局。所以,正確地認識自身的身體狀況和病情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說,有人患了癌症,那麼大多數人就會 認為已經無法救治了,而患者就因著這種錯誤的思想便在恐懼中度日,結果反倒加速了死亡的到來。其實在我們身邊有很多癌症患者得治癒的病例。對疾病的錯誤認 識是患者與疾病鬥爭的最大敵人。

 

  “一旦患了癌症就註定是致命的”,這 種認知只不過是基於醫生統計的資料結果。若只是一味地認定醫學統計的資料結果必是每一位癌症患者的結局,而不重視本應明瞭的對抗疾病的方法,就必然導致我 們歪曲了與疾病鬥爭的方向。所以在這裡懇勸各位朋友,不要死死地認定這些統計的結果,確切地知曉如何與疾病作鬥爭才是最重要的。不論是身患病痛的人,還是 身體健康的人,只有正確地認識我們自己的身體機能才能過健康的生活。知道就是力量,這是一項有條件的真理。千萬不要忘記:只有正確地知道,才能成為力量。

 

  治療應治本

 

  我們身體本身有能力維持健康,這是上 帝起初創造人類時的設計。但是人們長時間處在錯誤的生活習慣中,結果身體就變弱而生病了。而與之相反,當我們回歸到上帝原本放在我們身體中的法則時,我們 就再次找回了失去的健康——這就是生命的法則。病好了,這句話更準確的表達就是細胞的病好了。肝有問題,就意味著肝細胞變質了。肺癌,指的是正常的肺細胞 變為了癌細胞。所有疾病都是細胞的病。

 

  無論什麼問題,只有知道其原因,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面對疾病也是同樣的道理。知道了疾病的原因再去治 療,才能從疾病中得痊癒。若肝有問題了,只是擔心憂慮,然後就去醫院檢查,接著按醫生的吩咐吃藥,這種與疾病鬥爭的方法只能帶來比之前更嚴重的後果。因為 這種治療法並不是治療疾病的根本原因,只不過是緩解其症狀。現在世界上的治療方法基本上是治療患者的症狀。頭痛,就吃抑制頭痛症狀的藥;肚子疼,就服用讓 腹痛好轉的藥。當人們花時間、花精力去治療這些症狀的時候,病情反倒更加嚴重了。藥是吃了很多,針也是打了不少,而病卻始終不見好轉,最後只能絕望地悲歎 身世的不幸。不去追溯與反省患病的原因,而只想通過控制因疾病而引起的身體症狀來獲得健康,這就是大部分患病者所存在的問題。

 

  肝臟要得到恢復,就必須讓肝細胞健康,若要讓肝細胞健康,就必須恢復肝細胞基因的健康。恢復基因,就是治療疾病的核心。現代科學的焦點瞄準了基因。生病是 意味著細胞變質,是細胞中決定細胞性質的基因出現了問題,這是疾病的根本原因。找出病根後還不能就此作罷。基因為什麼不能被啟動呢?只有找出這個問題的答案,才能瞭解病因的核心。

 

  人體細胞裡有46條染色體,而且據報告顯示,人類的基因在10萬種以上。這些基因決定著細胞的活動。所謂基因死亡,細胞就死亡;細胞死亡的話,身體的組織 和器官就會隨之死亡,其結果就會威脅到人的生命。所以一切疾病的根源在於基因。若想讓身體保持健康的狀態,就必須預備能讓基因正常存活的環境,這被稱為生命環境”。即使基因出現了問題,若是它能回歸到維持生命環境的狀態,基因也能再次恢復。這個過程,被稱為再生。即使是變質的基因,讓它在維持生命的環 境下活動,通過一定時間的治療過程,也能使之恢復正常。這是創造主上帝在創造人類的時候放置在人體基因中的定律。患者只有相信並實行這個原則才能得到恢。靠著相信上帝放在基因中的再生定律,為獲得再次充滿活力的生命基因,就會燃燒起強烈的與疾病鬥爭的意志。

 

  基因再生的最佳環境

 

  事實上,人生病之前總是需要經過非常 艱難且漫長的過程。任何非外界直接性傷害的疾病,都不會是突然就有的。無論是糖尿病,或是癌症,還是其他疾病,都是由於基因長時間艱難地生活在死亡環境中 所帶來的後果。一位患者也許在一周之前才被鑒定為癌症,但實際上這癌細胞早在15年前,甚至20年前就開始活動了。一個正常的細胞要轉變為癌細胞,這不是 很容易就能發生的事情。只有長時間苛刻地折磨正常的細胞,它們才會變為癌細胞。然而,若為已經變質的細胞提供良好的生命環境,不需要太長時間它們就會重新 恢復為正常的細胞。雖然健康的細胞發生癌變需要很長時間,但是細胞的再生速度是非常快的。當我們看到人體的基因具備這種不可思議的特質時,就真的要不得不 為我們受造的奇妙可畏而感謝創造主上帝了.

 

  一 般人認為得了肝硬化或腎衰竭的肝臟和腎臟就不會再生了,但從科學角度來講這種認知是錯誤的。雖然,統計結果所顯示的似乎是事實,但是通過基因再生的特性來看,肝硬化或腎衰竭都是能治癒的疾病。人之所以得肝硬化或腎衰竭,是因為患者的肝臟或腎臟沒有了再生的能力,若他們再繼續忽略已經讓身體器官產生嚴重問題 的死亡性環境,而總依賴於治療由疾病所引起的症狀,結果就會印證醫學家所統計的數字並使之不斷增多。不去改造讓腎臟變壞的環境,就不能期待腎臟再生。只有把死亡的環境變為生命環境,才能等待基因的再生。

 

  如 果肝硬化患者繼續喝酒的話,正常的肝細胞就不能繼續存活,最終肝細胞就無法再承受下去了。若戒酒而改喝純淨的水,呼吸新鮮空氣,攝取均衡的營養,細胞就會 恢復活力。所謂死亡性環境,就像是憎惡、抱怨、憂傷等精神壓力,以及煙、酒、肉食、咖啡,缺乏運動的生活,還有社會公害等對身體本身的損害。必須除去這些 死亡性環境,而在生命環境中生活。新鮮的蔬菜、水果、穀類,還有硬殼果等非肉類食物,無害於人身體健康的食物,除此之外,還要呼吸新鮮的空氣,要把這些生 命環境提供給基因。當然,最重要的是要把心門向創造主打開,當天上的喜樂與平安滲入各細胞的時候,基因則會迅速再生。只要給基因提供再生的條件,必要時基 因就會再生。

 

  沉睡的基因也能再生

 

  最近美國科學家在進行實驗研究時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現象,已經完全摘除了卵巢的女性身體裡竟分泌出了女性荷爾蒙。對於卵巢已經摘除的女性,醫生一般會建議服用荷爾蒙藥品。但是有些患者忽略了, 就沒有服用該藥。於是對沒有服用荷爾蒙藥物的患者血液進行了檢測,結果驚人地發現她們依然會分泌女性荷爾蒙。於是醫生就開始研究,沒有卵巢,這些荷爾蒙到 底是從哪裡產生的呢?後來,他們發現荷爾蒙是由腎臟上面的腎上腺皮層分泌出來的。當然,腎上腺皮層並不是一開始就產生女性荷爾蒙,但由於卵巢被摘除了,所 以腎上腺皮層細胞中的荷爾蒙生產因數 即一直沉睡著的基因醒過來了,並開始活動起來。

 

  一個人的細胞最初始於一個卵子和一個精子結合而產生的一個細胞。雖然構成所有器官的細胞都各司其職,而且擁有著不同的性質,但其本質上是同一 個細胞。舉例來說,產生女性荷爾蒙的基因在人體所有細胞中都有存在,但是細胞可能根據其性質及分工不同,而被分為腦細胞、肝細胞,或是卵巢細胞,根據其需 要,某些基因就醒著,並且活潑地運作著,則其他與之無關的基因就處於沉睡狀態。

 

  換句話說,因著某些基因醒著工作,另外一些基因在沉睡,從而就決定了細胞的性質和角色。比如說腦神經細胞,其擔負大腦工作的基因是醒著的,而肝和胃細胞的 基因就在沉睡。由於卵巢中女性荷爾蒙基因活潑地運作著,這樣其他能做此工作的基因就處於沉睡狀態。只有腎上腺皮層產生腎上腺皮層荷爾蒙的因數最為活潑,卵 巢細胞的基因可以正常分泌女性荷爾蒙的時候,腎上腺皮層就不會啟動。而當卵巢摘除後,這個原先沉睡的基因就醒來了。由於身體需要女性荷爾蒙,那些沉睡的基 因就醒來進行再生工作了。這樣的再生原則真實的適用於我們的身體。

 

  已破壞的細胞也能再生

 

  有人曾因突發的交通事故而失去了 90%的胰臟。胰臟中主要分泌胰島素的部分幾乎沒有了,所以這個人在交通事故後就得了糖尿病。按醫生的說法,他必須接受定期注射胰島素才能正常生活。但是 這個人對細胞再生的真理有信心。他就通過改變生活方式而把細胞的死亡環境改變為生命環境,並且帶著希望開始了遵循維繫著生命健康之原則的生活。結果,讓人 驚奇的事情發生了,胰臟開始生長,分泌胰島素的細胞再生了。如果一開始這人因著失去了胰臟就放棄細胞再生的機會,而繼續停留在讓細胞死亡的環境中生活的 話,那麼其結果會怎樣呢?他很可能在糖尿病的後遺症及併發症的折磨下生命垂危了。所以對細胞再生的正確認識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我們身體的細胞是不會騙人 的,你怎樣對待它,就會有怎樣的反作用歸還於你。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1688ku&aid=132294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