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父親的親身經歷:馬鈴薯汁治療癌症等多種疾病
2014/01/24 22:26:37瀏覽12066|回應0|推薦0

 

父親的親身經歷:馬鈴薯汁治療癌症等多種疾病

 

 

 

父親於09129日在省四院診斷肺癌晚期,CT片子顯示肺部的病變已經和氣管粘連了,情況很糟糕。醫生說:不能手術,如果還想治,就做放化療,至於能否有效果,也不見得。至於壽命,已經晚期了,後期發展的很快,倆月仨月,不好說。我當時掉下了眼淚,心裡很難過,不知該如何面對接下來的日子。

 

隨後了解到放、化療的嚴重副作用,父親歲數大了,身體又一直不太好,所以決定不化療放療,准備依靠傳統的中醫中藥,沒准能對上證,就有轉機了。回家找了幾個中醫治療癌症的驗方,趕緊配好了藥,可是吃了幾幅,沒想到還有很嚴重的副作用,不得已停藥了。西醫治不了,原想指望中醫中藥出效果,可沒想到才吃了幾幅藥,身體就受不了,父親自己也很灰心,也拒絕再配別的藥方子,還說一聞到中藥味,就腦袋嗡嗡的,任憑我怎麼說,就是堅決不吃草藥了。

 

可是咱也不能坐以待斃啊,又要能治病,還不能有副作用,這可怎麼辦呢?說來也巧,這時我無意在網上碰到了“馬鈴薯生汁治療癌症”的文章,咱也不太懂啊,看了以後,心裡也犯嘀咕,醫院也沒治、藥都治不了,一個馬鈴薯能治?馬鈴薯太司空見慣了,吃了多少年醋溜馬鈴薯絲,怎麼馬鈴薯還有這作用?疑惑歸疑惑,死馬當個活馬醫,試一試呗,有法子哪能不給父親試一下啊。於是我給父親打電話,告訴他文章如何說,馬鈴薯汁又如何如何做。父親聽了,也並太不感興趣,說:管用嗎,那玩意?即便在電話裡我也能感覺到他明顯的不相信。我說試試吧,有用咱們就賺了,沒用又不會有副作用,為何不試一下?

 

過了兩天,我去看他,問:你喝馬鈴薯汁了嗎?他說沒喝,還鬧騰身體難受,感覺很不好,我一下子急了,說中藥有副作用你又不用,這個沒准有效果呢,又絕對沒有副作用,怎麼就不試一下?哪怕一線希望咱也不能放棄啊!好說歹說,父親不吭氣了,終於答應晚上弄馬鈴薯汁喝。第二天,還不到中午父親就打來電話,很高興,很歎服的說:“昨天喝馬鈴薯汁了,今天早晨也喝了,昨晚上可睡了一宿好覺,脖子也不脹了,也不那麼疼了,可輕鬆輕鬆!這馬鈴薯汁可真見效啊”!

 

自此就喝上馬鈴薯汁了,每天早晚一次。結果怎麼樣呢?且聽我慢慢道來:首先,原來腫起來的右胳膊已經消腫了,現在恢復正常;再者脖子肩膀發緊、發皺巴,不舒服,好像老別著個勁,不自在,也慢慢減輕變好了;原來胸部老痛,疼得厲害,慢慢減輕了;氣色由原先的發灰發白,現在看著比較健康、比較潤澤,不說誰也想不到是得了絕症的人;還有體重一直沒有減輕,一點不瘦,飯量也不錯;原來渾身沒勁,有氣無力的,走路都好像搖晃一般,現在可好,能騎車子,能上六樓;就連說話也有底氣了,精神也不錯。

 

我之所以說的很仔細,就是想告訴大家,馬鈴薯汁真的很好,對治癌症的效果,好到簡直意想不到啊!

 

馬鈴薯的選擇,發芽的有毒不能用,舊馬鈴薯(灰頭灰腦的)最好也別用,舊馬鈴薯的汁喝著辣氣、發苦,不過也不用怕,喝完了再含一口蜂蜜就好了。新馬鈴薯,皮是黃的,好喝,還有點甜呢,每次搾汁,中個的馬鈴薯有2-3個、大個的一兩個就夠了,主要看汁的量,一般搾汁出來有220-250ml

 

再者,馬鈴薯汁的制作,其實也很簡單,我家是用搾汁機,把馬鈴薯切成幾塊,放進去幾十秒,馬鈴薯汁就搾好了,搾好立刻喝。據我觀察,時間長了會變紅、再變紫、再變黑,估計是氧化了,一氧化有效的物質肯定就發生化學變化了,肯定影響效果。所以用搾汁機最好了,快!而且出汁率高,還省馬鈴薯呢,今年馬鈴薯可是很貴的呀!(我們這裡新土豆要18塊到20一斤)

 

諸位朋友,不止父親經歷的這些讓我欣喜,還有呢:我家親戚也在喝啊,高血壓、頸椎痛,喝的減輕了、不痛了、輕鬆了,還有一位80多的老爺爺,也是肺癌,剛剛檢查發現,歲數太大,不能手術、也不放化療,趕緊告訴他喝馬鈴薯汁,有20天嗎,今天去探望老人,氣色豈止是變好了,還紅光滿面的呢,尤其疼痛也輕多了。

 

如果你身邊有類似的親朋好友,這麼好的方法,趕快告訴他們吧!

 

自從今年410日,除了依舊喝馬鈴薯汁,我們開始了新的療法(是美國最新研究發現,目前醫學界還有爭論的方法),自己在家裡按照國外的研究和案例,自己治療,效果也很好。另外從413號,我還給父親配合“五行蔬菜湯”喝,在419日這天,父親說他看書不用戴老花鏡了,你說神不神?我笑著對他說,您呢,要返老還童了,好好治吧,咱們會好的!

 

願天下的病人都能找到對治疾病的方法,少遭罪,趕快好起來,阿彌陀佛!

 

下面附《馬鈴薯生汁治療癌症》的原文:

 

此“馬鈴薯生汁療法”搜集於《健康雜誌》,《佛說療治病經》轉載介紹,被稱為“真正成為起死回生的魔杖”。開始為日本禅宗僧侶~富澤知芳師提供,由冀公孫建永搜集整理,據介紹對治療癌症有特效,有些人喝不了可加蜂蜜或半個蘋果。重病患者需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每一個看到此偏方的好心人應大力宣傳,造福廣大民眾。

 

喝馬鈴薯生汁治好疾病的人越來越多,可以控制癌細胞蔓延——“進入今年有好幾十名癌症患者實行這種療法,而且有很多患者逐漸康復,甚至有些人已經感到必死無疑了,但後來因此得救,紛紛來電告知他們內心的無限喜悅。”提倡馬鈴薯生汁療法的禅宗僧侶——富澤知芳師在自家接到來自日本全國各地癌症患者的熱烈回響,所以再度刊出,馬鈴薯生汁療法的臨床試驗例子。

 

將生的馬鈴薯擦碎,每日持續喝其汁一至二杯。馬鈴薯生汁療法不僅可以治癌,也治好了很多人肝髒病、糖尿病、胃潰瘍、腎病、心髒病、高血壓、腰痛和肩膀痛等病。還有各式各樣其它疾病治愈的患者也陸續出現。如果是正被慢性病所苦的人,請務必嘗試。沒有任何副作用,可以立刻實行,長期使用——富澤師有一本著作《健康道——癌症並不可怕》,他說過以下一段話:即使做癌症手術,但可能因為擔心會蔓延或者未全部切除干淨,反復不斷地使用抗癌劑或做放射線療法。但是卻很少聽到因此而把癌症治愈的。而且那些治療的副作用相當大,會使人失去食欲,使身體急劇衰弱下去。

 

與此相對的是,馬鈴薯生汁療法完全沒有任何副作用,而且可以恢復體力,提高自然治愈力,實在是一種高營養的食品。若長期持續此療法,就具有抑制癌細胞的神奇力量。馬鈴薯生汁療法沒有任何危險,任何人都可以立刻實行,而且在極短時間內就可以實際感受到效果。患部有痛感的人,只要喝過一至二周,痛感就會逐漸減輕,沒有痛感的,只要持續一些時間,食欲隨即增加,血色好轉,體力可以漸漸恢復。

 

真正起死回生的魔杖,介紹一下馬鈴薯生汁的制作方法——第一次准備的馬鈴薯的分量,大個的二、三個,小的三、四個。把馬鈴薯清洗干淨,然後去除馬鈴薯長芽部分。【注意:發芽土豆及青色塊莖肉,含龍葵鹼,可使人中毒,產生嚴重的胃腸炎症狀,用時須謹防之。】再連皮一起(不要去皮)用擦菜板擦碎,擦完後裹入干淨紗布或孔較粗的棉質麻布內用力擠出汁來用力擠出汁來。一次可以擠出一杯大約(180-200ml)的生汁。

 

將這些汁每天早晚餐前30-60分鐘前空腹喝下。可能的話,在晚餐之前也喝一杯。每次做完立刻喝,而且每日持續才是最重要的。身體衰弱的人,一次無法喝一杯的人,可以分做幾次喝完。或者不喜歡光喝馬鈴薯生汁的人,可以摻入酵素果汁約30毫升或蜂蜜,蘋果搾汁攪拌混勻時喝起來更容易。【注意:生汁擠出後要立刻喝完,而且每天堅持。連服兩周,治療見效。見效後繼續持續服用。】

 

但是富澤師嚴厲地告訴患者,不可以把馬鈴薯生汁當作藥物來看。他說:只喝馬鈴薯生汁但是依然不改變過去縱欲生活的人,可以說就是把馬鈴薯視同藥罐子,當自己已經生病了,但自己卻不節制不養生,只是吃藥就想輕易治好疾病。

 

我們生病都是事出有因。例如暴飲暴食、喜歡美食、漫無節制的熬夜,都是造成疾病的原因。只要把過去的生活做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即可,此時的馬鈴薯生汁,才算是真正的起死回生之仙杖。馬鈴薯在歐洲被稱做“大地的蘋果”,顯然是營養價值相當高的食品。尤其含有非常豐富的維他命C和鈣,在德國則自古以來即有喝馬鈴薯擦碎汁治療胃潰瘍和便秘的方法”。

 

另外,馬鈴薯生汁具有抑制致癌的作用,在科學上也慢慢地獲得證明。馬鈴薯含有豐富的維他命C、維他命B、鐵、磷和鈣。這些維他命或礦物質一旦被體內吸收,血管中的血液就可以暢通無阻。因此,只要持續喝馬鈴薯生汁的話就可以使血壓維持穩定。

 

馬鈴薯含的鉀能幫助體內的鈉排出體外,有利於高血壓和腎炎患者的康復。馬鈴薯還有減肥、和中養胃、健脾利濕,消炎解毒的功效。另外,馬鈴薯生汁還對花粉症、濕疹、便秘有顯著效果。重症肝病喝馬鈴薯生汁之後迅速恢復,嚴重的便秘治好了。喝馬鈴薯生汁使尿蛋白完全消失了。馬鈴薯生汁可以增強全身體力。喝馬鈴薯生汁使胸痛消失不藥而愈。

 

另外,肩膀僵硬和酸痛的情形已經不再犯了。狹心症的起因是,心髒內的血液無法通暢所引起的疾病。血液流動若順暢無阻,當然心髒也可以正常地運作。

 

另外,肩膀酸痛多半是因為高血壓或狹心症影響所致。喝馬鈴薯生汁使失聲的喉嚨又可發聲。

 

請大家相互轉告,也許你舉手之勞就可以解除一個人的病痛、挽救一個人的生命,功德無量!

 

附:八大癌症“免死金牌”

 

1.胃癌“免死金牌”——大蒜。

 

2.肝癌“免死金牌”——蘑菇。

 

3.胰腺癌“免死金牌”——菜花。

 

4.肺癌“免死金牌”——菠菜。

 

5.腸癌“免死金牌”——茭白。

 

6.乳腺癌免死金牌——海帶。

 

7.皮膚癌“免死金牌”——蘆筍。

 

8.宮頸癌“免死金牌”——黃豆。

 

轉發一次幫助救人!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1688ku&aid=10749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