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5/06 19:46:15瀏覽129|回應0|推薦6 | |
最近有人發起「回歸廚房運動」,提醒為人父母回家煮晚飯。 台語俗諺「灶冷那成家」、「無鼎無灶,誰來有孝。」意思是說:「爐灶冷清清,家裡不開伙,那像個家。」「家中鍋爐都沒有,怎能孝順年老的父母,扶養年幼的子女。」不過這是早年社會的處境,現在人工作忙,外食又方便,只要有錢不怕沒飯吃,外食風氣鼎盛。 早年有個類似的運動「爸爸回家吃晚飯」,那是男主外、女主內的年代,男人為了家庭在外打拚,忙於工作、應酬,經常不回家吃晚飯,長久下來,疏於親情,讓家失去溫度。 工商社會,雙薪家庭普遍,夫妻忙碌,子女托人照顧,外食成了族群,鍋冷灶寒,不開伙的家庭到處可見。而父母出門,孩子還在睡覺,也有孩子出門,父母還在床上,碰頭機會不多,關係日漸生疏,甚至只建立在金錢給付。 有一則笑話,老師出作文題目「爸爸像什麼?」,有人說爸爸像「提款機」,要錢才想起他。也有人說爸爸像「鬧鐘」,每天只叫我起床。 更有人說爸爸像「標本」,偶爾看到他。 不管父親像什麼,孩子的童言童語,天真之外還有點辛酸,透露出對親情的期待。 悶經濟時代,收入趕不上物價,正是回歸廚房的好時機。為人父母的把工作做完,趕緊回家進廚房,分工合作,洗洗切切、煎煮炒炸,合作完成可口清淡的晚餐,省錢又養生。 一家人在餐桌上吃吃喝喝,有說有笑,對家庭和樂與子女教育絕對有幫助!(曾言)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