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柯羅莎減為中颱 風雨持續至明天中午
2007/10/06 22:54:36瀏覽314|回應0|推薦1

好怪類的強颱 風真是狂呀 吹陣到讓人神經緊繃 還亂成一團

大家千萬別隨便出門 乖乖在家就好 別學想要逛街不拒狂颱人累

猛颱柯羅降為中颱,宜花外海打圈後仍可能再撲,不可掉以輕心

更新日期:2007/10/06 18:30

今天下午一度即將從宜蘭一帶登陸的強烈颱風柯羅莎,就在登陸前一刻,可能是受到地形效應影響,突然呈現打轉的現象,不過,柯羅莎「颱風眼牆」附近的強風區已經在宜蘭基隆一帶,出現了16級及15級的強陣風!不過,柯羅莎卻突然偏轉向南,並且在宜蘭花蓮間的近海打轉,颱風的強度受陸地的摩擦破壞,傍晚五點,強度迅速減弱為「中度颱風」,氣象局表示:減弱為中颱的柯羅莎,仍然會朝北北西轉北的方向,以每小時14轉11公里前進,位置在花蓮東方約30公里的海面上。預估明天晚間將移動到宜蘭北方約210公里海面上。對台灣陸地產生的狂風暴雨,將持續到明天凌晨,明天上午過後,強風區才會逐漸離開,暴風圈完全離開,要等到後天。由於颱風眼牆已經遭到破壞,因此登陸時的破壞力,已經相對減少,近中心最大風速為14級風,瞬間最大陣風為16級風

預報課長蔡輔甸說:未來有可能再回到陸上,進入北部海面,也有可能沿著北部海面,最後還是會進入北部海面。影響時間仍然都是從現在起到明天上午。沒有改變。

氣象局也持續針對柯羅莎颱風發佈海上陸上颱風警報,陸上警戒區域:苗栗以北,花蓮以北及南投地區,應嚴防強風豪雨,加強戒備。台中到恆春半島及台東地區,以及澎湖地區都應戒備。海上警戒區域包括:台灣東北部海面,東南部海面,巴士海峽,台灣北部海面,台灣海峽,航行及作業船隻加強戒備。目前10級暴風圈持續籠罩北部及東北部地區,狂風暴雨也會一直延續到明天上午。

由於颱風行進速度放慢,氣象局清晨也向上修正了總雨量的預估,北部、東北部山區累積雨量可能高達1300毫米。中部山區可能出現700毫米的降雨。位於背風面的東南部地區出現焚風現象,花蓮,台東,成功都出現了焚風現象,高溫都打破了10月份的紀錄,濕度也下降到40%以下。

到目前為止,蘇澳觀測到16級陣風,基隆,宜蘭都有15級強風,陽明山鞍部,東吉島,台中梧棲12級風,台北,台中,花蓮11級風,宜蘭,高雄,台南,台東成功,恆春,澎湖都有10級強風,蘭嶼昨天出現15級風,目前太平山累積雨量933毫米,新竹縣鳥嘴山863毫米,苗栗泰安647毫米,桃園高義559毫米,台北縣桶後459毫米,台中縣武陵494毫米,台北市鞍部438毫米,嘉義大湖427毫米,南投望鄉309毫米,台北市文山區381毫米。

強烈颱風柯羅莎目前位置在北緯24.0度,東經121.9度,也就是在花蓮東方30公里海面,目前以每小時14轉11公里,朝北北西轉北前進,七級風暴風半徑300公里,十級風暴風半徑120公里,近中心最大風速每秒45公尺,相當於14級風,瞬間最大陣風每秒55公尺,相當於16級風以上,預估明天將移動到宜蘭北方約210公里的海面上。陸上警戒區域包括:宜蘭、花蓮、基隆台北,桃園、新竹、苗栗、南投,蘭嶼,綠島,應嚴加戒備並防強風豪雨,台中到恆春半島及台東,澎湖,馬祖地區,也應戒備。海上警戒區域包括:台灣東北部海面,東南部海面,巴士海峽,台灣北部海面,台灣海峽,航行及作業船隻應加強戒備。

氣象局表示:未來導引颱風前進的太平洋高壓勢力將會東退,受北方鋒面系統南下影響,颱風在進入北部海面之後會向北偏轉,朝東北遠離,但行進速度緩慢,只要停留時間越久,對台灣的危害也就越大!風雨將持續籠罩北台灣,民眾絕對不能掉以輕心。請山區防範落石、坍方、土石流,低窪地區嚴防淹水。

柯羅莎減為中颱 風雨持續至明天中午

更新日期:2007/10/06 18:20

(中央社記者馮昭台北六日電)中央氣象局表示,今天下午五時柯羅莎減弱為中度颱風,過去三小時颱風向南移至花蓮縣北部近海,呈現打轉現象,由於減弱為中颱,未來無論颱風中心登陸與否,風雨都會持續至明天中午,明天清晨以前降雨最明顯。

蘇澳和蘭嶼下午都出現十六級強陣風,宜蘭有十五級陣風。

氣象局預報中心課長蔡甫甸表示,由於慣性作用,預計颱風未來會向北北西,移回原路線移動,將通過台灣東北部附近,逐漸進入台灣北部海面。

蔡甫甸表示,未來颱風中心若登陸,強度減弱快;如果沿海岸移動,減弱速度較慢,但是無論登陸與否,風雨都會持續到明天中午,差異不大。

蔡甫甸提醒,雖然颱風減弱,但雨帶仍在,不僅台灣北部和東北部累積雨量高,中南部降雨也會增加,新竹山區和中部山區雨量增加快,今晚至明天清晨降雨明顯。

從昨天零時至今天下午五時,宜蘭縣大同鄉太平山累積降雨最高,已達九百三十三毫米,新竹雨量累積速度也相當快,新竹縣尖石鄉鳥嘴山八百六十三毫米。961006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0913905567&aid=128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