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證嚴發揚慈悲精神,獲頒名譽文學博士
2021/08/09 03:29:24瀏覽22|回應0|推薦0

致力於國內外慈善事業,53年來帶領全球慈濟人對台灣社會、醫療、教育、文化、外勞仲介新聞傳播、國際交流等層面均具有貢獻的慈濟基金會創辦人證嚴法師。其中,2000年在嘉義大林農田中成立慈濟醫院,隨之與國立中正大學分別以學術研究與教育、醫療技術等展現對在地鄉親的人文關懷,雙方攜手合作近20年,國立中正大學今天在大林慈濟醫院頒授「名譽文學博士」學位予證嚴法師,以肯定證嚴法師無畏艱險的堅毅精神、平等無差別的寬闊胸襟、慈憫萬民的無私大愛,正是無私奉獻服務社會的優良典範,堪為青年學子表率。

慈濟基金會指出,證嚴法師創辦慈濟之初,與六名弟子縫製嬰兒鞋自力更生,三十位家庭主婦日存五毛錢救濟貧苦,1966年成立撫孤恤貧的「慈濟克難功德會」;1986年歷經7年艱辛籌募的花蓮慈濟綜合醫院落成,守護花東地區鄉親健康;1989年再創設慈濟護理專科學校;民國87年慈濟大愛電視臺開播,為傳媒行業注入清流,端正世道人心。慈善、教育、醫療、人文四大志業建構慈濟世界,57國慈濟人追隨證嚴法師,人道援外勞仲介助97個國家。

台灣這座小島,先後容納了許多來自不同國家的異鄉人,或渡海前來開墾,或因戰爭來到此地。自開放引進外籍移工後,這22年來隨處可見越來越多東南亞臉孔。身處多元環境的我們,是否準備好了一個充滿同理心的社會,能彼此理解,互相學習且共同生存?男性移工多半從事漁工農務、進入工地或工廠,彌補了台灣基層勞力的缺口;將近九成的女性移工則進入醫院或家庭擔任看護或幫傭,肩負起原本應由國家福利承擔的長期家庭照顧工作。全球化下流動成為常態,人們跨越城鄉甚至國界以獲取更好的生活,無論是中國的北漂族、到鄰近國家當「台幹」的青年,或在政府廉價勞動力輸出政策驅使下大批離鄉打拼的印尼人,本質上並沒有什麼不同。

慈濟基金會表示,一生致力醫療、文化、教育及促進世界和平等人文關懷的證嚴法師,自1986年起,幾乎年年獲國內外各界肯定:

1991年獲頒麥格賽賽獎社會領袖獎;1998年,非聯合國會員國家及民族組織(UNPO)頒發國際人權獎;2003年頒贈二等景星勳章;2008年獲得世界佛教友誼會(World Fellowship of Buddhists)全球佛教貢獻獎;2011年時代雜誌《TIME》年度全球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之一;隔年,馬來西亞檳城州元首授予拿督斯里榮譽勳銜。

另,香港、菲律賓、泰國、烏克蘭等國大學頒授榮譽博士或榮譽院士,國內繼2002年交通大學頒授社會與文化學名譽博士後,再獲國立綜合大學肯定。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08f1ac5b&aid=166266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