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二戰德軍三大名將簡介 - 隆美爾、古德林、曼斯坦
2006/05/01 21:05:57瀏覽12363|回應1|推薦7

加班其間閒來無事,寫寫文來看看自己記憶如何,以下大部分都是憑印象,不過也應該不會相差太遠才是,如有錯誤,還請原諒指教。

1. 隆美爾(Rommel):

軍校出身,但是在一次大戰期間以步兵連長身份帶領部下於義大利戰線某次戰役中,一次俘獲一千多名義大利部隊,因此獲得當時最高榮譽勳章。戰後在削減過的德軍中各部隊任職並出版一本名聞遐邇的軍事著作「步兵攻擊」,且於二戰前任職希特勒元首警衛部隊的少將指揮官,波蘭戰役中跟著到處視察戰情而獲得不少裝甲兵運用的資訊。1939底到1940年初,轉任第七裝甲師師長參與1940西線戰役,其勇猛衝鋒的精神頗獲層峰賞識且晉升為中將。

1941年初因義大利於北非戰線節節失利,頗有丟掉利比亞殖民地的可能,故獲派為德意志非洲軍(Deustch Afrika Korps)中將軍長,轄下有第五輕型師與後來的第十五裝甲師,開始主導起北非戰線。DAK在隆美爾的領導下與大英國協軍隊在北非沙漠上相互交手,不少地方都是失而復得,且這裡也是非常適合進行裝甲兵戰術演練或實驗的地方,隆美爾雖然是基層軍官出身卻很快抓到裝甲兵運用的訣竅,頻頻將盟軍打的落花流水或者挽救DAK於落敗中。

1941年末,饒勇善戰的DAK納入部分的義大利部隊而擴編為非洲裝甲軍團(Afrika Panzer Armee),隆美爾也因戰功升任二級上將並於1942年年初升任一級上將。擴編後的德義聯軍其實實力並未增加多少,只是德軍的主導性越來越強。1942年初德義聯軍發動攻勢終於攻下了前一年一直久攻不下的托布魯克要塞,因此戰功讓隆美爾晉升為元帥。但是隆美爾並不滿足且隨即向埃及進軍,只是沒想到碰到了蒙哥馬利而不得不頓兵修養,待該年11月盟軍對北非進行雙面夾攻,一邊從埃及發動攻勢而另一邊登陸阿爾及利亞。隆美爾抵擋不住盟軍的凌厲攻勢而退至突尼西亞與援軍會合,底下部隊也從非洲裝甲軍團再度擴編第五裝甲軍團(5. Panzer Armee)以至非洲集團軍(Akrika Armeegruppe)。雖然在1943一月發動反攻並期望擊退敵軍,但是已經無法阻擋北非德義聯軍於五月投降的命運。

隆美爾在北非德軍投降前回國養病,並再度出任西線德軍B集團軍司令(B Armeegruppe),防區是從荷蘭一直到法國與西班牙的邊界,此一重任不可謂不大。只是隆美爾再怎樣努力也擋不住盟軍於1944登陸,一方面西線裝甲預備部隊被掌握在希特勒手上,另一方面盟軍各項資源優勢早已不是德軍所能抵擋的,而且加上被懷疑與反抗運動掛勾,該年七月初受傷後就只不過是預告死亡的到來,最後終於被希特勒下令服毒自殺。

2. 古德林(Guderian):

也是同樣在一戰期間既已活躍的基層軍官,在戰後轉任各隊職,但是由於對新型戰術和武器裝備的興趣,出任機械化部隊職務時大力推廣,並且積極奔走以促成德軍第一支真正裝甲部隊的形成。在某次大規模機械化演習中,希特勒不禁高興喊道「這就是我要的!」,後來古德林奉派出任德軍第一裝甲師師長,之後升任裝甲兵司令部中將司令,當中經歷「進軍佔領蘇德台」、「合併奧地利」和「進軍捷克」等事件,對於後來德軍裝甲兵的發展有不少的幫助和歷練,而且也可說是「德軍裝甲兵之父」。

二戰爆發,古德林的裝甲兵司令部改編成第十九裝甲軍(XIX Panzer Korps),在波蘭戰役北集團軍(Nord Armeegruppe)當中一馬當先,戰功彪炳。1940西線戰役前夕第十九裝甲軍在古德林率領下由亞爾丁森林勇往衝鋒直向英吉利海峽,當中有句名言「只許集中,不許分散」,簡直成了當時裝甲兵的準則。但是古德林大膽的行為也讓上級頗為不安,最後而有了「威力搜索24小時」以及「AA運河停頓」等事件,最後還是讓英軍在敦克爾克溜走了,頗讓古德林扼腕。

1941侵入蘇聯前,古德林晉升為第十九裝甲軍擴編後的第二裝甲兵團(2. Panzer Gruppe)二級上將司令,編在中央集團軍之下,與北邊友軍第三裝甲兵團要以鉗型攻勢突破俄軍在莫斯科前所設下的層層關卡。途中裝甲兵團升格為第二裝甲軍團(2. Panzer Armee)且參加了斯摩稜斯克會戰、基輔會戰以及布理安斯克雙重會戰等等足以擊破俄軍主力的大型會戰,甚至在颱風作戰中距離莫斯科已經不到一百公里了,但仍因為俄軍頑抗與天候補給因素而停頓。這當中古德林與不少將領非常反對希特勒的干涉,最後導致不少包括古德林在內的諸多優秀將領於該年年底被迫辭職。

在休養半年多之後,希特勒又徵召古德林出任裝甲兵總監,其中對於德軍裝甲部隊的改編重組整訓有巨大的貢獻,只是希特勒早已頑冥不靈且對於一些「玩具」頗多喜好,卻忽略了原有菁英部隊的補充。之後希特勒將古德林升任陸軍參謀總長且晉升為一級上將,只是就跟之前歷任參謀總長一樣,局勢早已無力挽回,在戰爭結束前古德林終於卸下了擔子而在家中面對結局。

3. 曼斯坦(von Manstein):

這是三位名將中唯一有經過參謀本部系統正規訓練的參謀軍官,但是在二戰前不甚出名而出任南方集團軍(Sud Armeegruppe)少將參謀長一職。在1940西線戰役規劃階段,波蘭戰役中的南方集團軍改編為B集團軍且負擔整個攻勢中的中央突破,曼斯坦隨即針對地形和部隊部署提出異議,並在與古德林討論後提出多次備忘錄期望原本規劃的全線攻擊改為由亞爾丁森林重點突破,以便將盟軍包圍在比利時與法國東北角一隅。希特勒感到很高興並將此「鐮割計畫」交付規劃執行,但曼斯坦則被調任第五十六裝甲軍(LXXIV Panzer Korps)中將軍長擔任攻勢中的第二波攻擊。

隨即而來的進攻蘇聯戰役,曼斯坦的第五十六裝甲軍被派賦給北方集團軍下的第四裝甲兵團(4. Panzer Gruppe),目標是列寧格勒並與北邊芬蘭盟友會師,只是這裡地形破碎且多森林沼澤,單靠第四裝甲兵團仍不足以快速突破。既使第五十六裝甲軍跑在前面,後面總有很多俄軍衝出來威脅補給交通線,步兵更是得花上不少時間去掃蕩,所以沿途不但要擔心前方的堅強障礙,更要煩惱後方補給是否被切斷,以致攻擊常常停頓甚至轉換方向!不過曼斯坦的部隊仍是跑在最前頭。

就在經過數月苦戰,南面集團軍的第十一軍團(11. Armee)軍團司令陣亡,曼斯坦奉派升任二級上將軍團司令,目標是與羅馬尼亞部隊協同攻擊克里米亞半島以及上頭的賽凡堡要塞。經過半年多與俄軍熬戰後,終於在1942年秋天攻下了該要塞,並且升任元帥。只是就在此時德軍在南俄的進展遭受挫折,大批德軍不但停頓在高加索,更有一整個軍團被包圍在史達林格勒,曼斯坦臨危授命於1942年十一月接任B集團軍改編的頓河集團軍(Don Heergruppe)以拯救被包圍的第六軍團(6. Armee)數十萬同袍。只是破碎漫長且兵力不足的防線擋不住俄軍如潮水般的攻勢,最後第六軍團十餘萬兵員仍於1943年二月投降,此時曼斯坦卻運用高明戰略將A集團軍(A Armeegruppe)由高加索撤退出來,並將其補充到各脆弱的防線上。

此時俄軍的反攻已經到了強弩之末,曼斯坦的南方集團軍(由頓河集團軍改編)運用剛抵達前線的第二SS裝甲軍(2. SS-Panzerkorps)與剛從高加索撤退出來的部分裝甲兵力打了一場漂亮的卡爾可夫(Kharkov)會戰,並將之前不斷後退的戰線穩定下來。但是該年春天所預備發動的「衛城 citadel」作戰,曼斯坦苦勸希特勒等俄軍進攻後再行反攻的「反手拍戰略」不獲重用,僅能與中央集團軍(Mitte Armeegruppe)向庫斯克(Kursk)突出部做向心攻擊,既使該年七月發動當時南北兩支攻擊兵力集結了當時所能見到最大的裝甲兵力(共五個裝甲軍和十幾個裝甲師,戰車型號數量相當齊全),但仍抵不過洩密後加強準備的堅強俄軍防線,最後藉口盟軍登陸義大利而草草收場。

之後德軍東線就再也沒有像樣的演出,面對源源不絕的俄軍,德軍有的只是不斷的後退,曼斯坦有再大的能耐也無法將局勢挽回,最後因為與希特勒不合而於1944年年初被迫辭職。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zbv2004&aid=258706

 回應文章

123酷媽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隆美爾、巴頓將軍
2006/05/06 01:18
 這些一代將才
俱往矣, 數風流人物, 還看今朝。
今朝又有誰呢?
唉.....


七月,一片金紅豔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