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閱讀札記29蔣曉薇《秋鯨擱淺》(聯合文學出版)(國際書展優惠7折)
2021/02/23 18:00:42瀏覽1075|回應4|推薦50
「荒謬當道,愛拯救之。」——阿爾貝 · 卡繆


  活在深海中的鯨魚,離開水面擱淺地上,承受自身巨大的重量,費力地呼吸;如同異鄉人,離開故鄉前往異地,承受對故鄉巨大的思念,費力地求存。

  《秋鯨擱淺》的故事背景設定在2017年,主角蘇月秋是新移民學生,適應不了香港的生活,自覺是「異鄉人」;另一主角游敏兒是蘇月秋的老師,雖在港土生土長,礙於政治氛圍及社會現况,也生出「此地他鄉」之感。她們彼此依靠,用閱讀當作「逃生門」,希望從中找到面對生活抉擇的出路。

  海的深處,傳來幼鯨的歌聲,
  柔和又低沉,將人間聚散離合的故事帶到海洋裡……

  月光下,城裡萬家燈火,校園一角仍亮著燈。
  學生伏首案前,老師埋首工作,發亮的螢幕映照出一臉倦容。
  她,離開自己的故鄉,移居到別人的地方;
  她,留在熟悉的城裡,自己的地方竟變成異鄉;
  殘月之下,書海之中,藏著兩個異鄉人的暗語。

  曾聽說每個深夜某個地方,有著最深的思量,
  到底哪裡是吾家?餘生何處是吾鄉?

鯨的演化——從陸地到海洋,從本土到世界(摘錄) 董啟章

  蔣曉薇在台灣是個陌生的名字,但她在香港已不是一個新作者。《秋鯨擱淺》是她的第二本原創小說。第一本是在香港出版的《家.寶》。後者曾經改編為舞台劇,在香港兩度上演。故事環繞著女主角余家寶的成長,串連起香港自八十年代起發生的大事,包括八九民運、九七回歸、零三年沙士、社區保育運動,最後以二零一四年的雨傘運動作結。除了政治事件,書中還記述了大量日常生活的集體回憶,好像經典電視劇(《阿信的故事》)、明星(張國榮、梅豔芳)、城市地標(天星碼頭)、生活環境(舊唐樓)等。種種香港人的共同經歷,構成了蔣曉薇念茲在茲的「家」。

  和《家.寶》一樣,《秋鯨擱淺》也有一個舞台劇版本,不過是先寫劇,後改成小說。小說版鋪展了許多情節,不但內容比劇本豐富,人物也大大增加了深度。在時間跨度上,《秋鯨》的主幹故事比較集中,但當中時有憶及主要人物的成長和過去,歷史覆蓋面跟《家.寶》亦有相當。兩部作品都有濃重的昔日情懷和本土色彩。以本地大事為情節標記的敘述方式,頗有香港作家陳慧的著名小說《拾香紀》的影子。這種融合個人經歷和地方集體生活回憶的寫法,我們可以稱之為「本土情懷書寫」。

  本土情懷書寫和一般的懷舊不同。後者只是一種風格或品味,前者則帶有強烈的個人感情。那是和一塊土地、一個城市緊緊扣連在一起的精神和身體關係。在《家.寶》中,「家」的呈現以溫馨回憶為主調,雖然也有哀愁、失落和激動的時刻,但過後還是可以歸於安然。可是,到了《秋鯨擱淺》,在越趨惡劣的時勢下,「家」的存在卻受到了嚴峻的威脅。熟識的環境遭到異化,人在自己的家鄉變成異鄉人,落入了荒謬的存在處境中。這就是蔣曉薇在小說中屢屢提及卡繆的原因。折騰著女主角游敏兒的去留問題,也是許多香港人需要面對的抉擇。(恰巧上面提到的陳慧已經移民台灣。)

格主案:我對香港文學認識有限,小說家蔣曉薇吸引了我。蔣曉薇被《聯合文學》2020年12月號選為最被期待的20位華文小說家之一。鯨魚的意象吸引了我,董啟章的推薦序寫得好。讀者可以在博客來網站讀到簡介,意猶未盡就買來看。此書是2021國際書展推薦書,只賣7折。臺灣,鯤鯓,也是流動的鯨魚。《莊子》書中(鯤)鯨魚化成了大鵬鳥,扶搖直上九萬里。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z7608005&aid=156747465

 回應文章

嵩麟淵明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3/15 22:33
昔日的伊甸園已逝

這是你,我,每個人要面對的事實。

我們必須勉強自己

再一次把鐵鍬拿起

再一次挖開草皮

再一次翻鬆土地。

再一次播種,開闢新畦田

再一次把雜草割去。

唯有我們的汗水全部流淌,

才能澆灌出一個新的天堂。
嵩麟淵明(z7608005) 於 2021-03-15 22:34 回覆:
這首詩讓我聯想另一首上一世紀30–40 年代的「進步」歌曲。平民教育家陶行知以鄉間的趕牛號子為基礎,創作了一首《鋤頭歌》:

手把著鋤頭鋤野草呀!
鋤去野草好長苗呀!
咦呀嗨,呀呼嗨,
鋤去野草,好長苗呀,咦呀嗨,呀呼嗨!

「愛國者治港」之後,誰是野草誰是苗也都得先「審定」了。

雨荷軒主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3/02 22:29

他認為,「無米樂」哲學是定根台灣土地的力量與希望,崑濱伯一生辛勤,不辭勞苦,幾乎全年無休地在工作,在台灣最大穀倉嘉南平原上種出優質良米,捐出百萬元作為推動台灣稻米文化的基金。農忙之餘,經常不得閒地奔走各地,全力為農民請命,為台灣發聲。

他表示,崑濱伯走了,但並沒離開我們,因為他已然高高樹立台灣農民的典範。如今永遠安息在他所鍾愛的土地,彷彿他的種子行裡的種子一般,靜靜地等待落土生根,發芽生長;種子裡藏的是力量、是希望,是我們共同的期待與理想。

他說,永遠懷念崑濱伯,是因為崑濱伯告訴我們做為一個台灣人,到底該用什麼樣的態度來對待我們腳下的這塊土地,又到底該用什麼樣的眼光來望向我們共同的未來。

他表示,在崑濱伯身上可以看到台灣人亟需的5種力量,定根土地的力量、腳踏實地的力量、 永不懈志的力量、 謙卑平和的力量、 真實質樸的力量。


雨荷軒主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2/26 23:35

《莊子‧逍遙遊》描述:「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用現代人的角度來看,鯤即鯨魚,臺南沿海自古沙洲羅列,看起來像拱起的鯨背,因而將這一丸一丸的沙洲稱之為「鯤鯓」,後來成為臺南沿岸地域的代稱。(包子逸:〈鹽花與糖香〉,頁13–14)

專訪《羅漢門》作者錢真。《羅漢門》寫朱一貴起義事件。錢真住赤崁樓附近,和朱一貴當鄰居。

賴舒雅寫金瓜石的民宿緩慢。

劉育育〈在濱海小鎮開一家土味的小書店〉,寫苑裡的掀冊店。和臺灣各地鄉鎮的獨立書店一樣,書店不只賣書,也和當地農民合作,賣當地農產品,也辦理各種活動。臺灣鄉鎮在有心人士的投入下,做一些類似臺灣文化協會做的事。

陳胤《臺南詩行》。

顧蕙倩《鹽田·新美·葫蘆巷:臺南作家追想曲》探討楊逵、楊熾昌、葉石濤、陳秀喜、白萩、蔡素芬,是文本和土地的深刻對話。有文獻考訂、文本細讀、實地踏查及詩意描繪。


草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2/24 19:13
曾經真實存在過地球上的逆天的哺乳動物——走鯨!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science/eon635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