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一件T恤的全球經濟之旅
2007/04/22 08:23:46瀏覽274|回應1|推薦2

                                                                

「一件T恤的全球經濟之旅」

作者 : 美國  皮翠拉。瑞沃莉──譯者 : 洪世民──出版 : 寶鼎出版

 

這本書是非常熱門的經普讀物, 經南方朔等名家強力推介。

我之所以會閱讀這類經普書籍, 起因於作股票之後, 開始對社會上的各種經濟現象與經濟行為有了點好奇的心理, 進而試圖閱讀一些簡易的財經普讀書籍。它們未必對我作股票多麼有幫助, 卻開啟了另一扇知識之窗。頓時好比劉姥姥進了大觀園, 對什麼都感覺新鮮有趣, 東走西逛的欲罷不能。

當一個外行人看經濟方面的著作時, 其著眼點與一般經濟學人可能全然不同。 他在意的可能不是什麼偉大的理論, 也沾不上什麼全球化或是自由貿易的邊, 也不見得在意保護關稅之類既專門又複雜的名詞。多半只是印證了他自己腦海中早已印象深刻的文學敘述或藝術概念而已。

簡而言之, 就是總離不開以自己既知的範疇, 去忖度揣摩未知的領域。有時褔至心靈, 突然就對所讀的一切心領神會;有時則囿於才疏學漏, 只能約略窺探得一鱗半爪的, 但也一樣滿心歡喜。

「一件T恤的全球經濟之旅」的作者, 皮翠拉瑞沃莉, 任教於美國喬治亞大學, 專攻國際商業及商業社會議題。為了寫這本書, 環遊世界追蹤訪問了各式各樣的人物, 以期深入了解從棉花種植的歷史, 以至成為人們身上的一件簡單恤衫的整個流程, 接著又從被丟棄之後轉而成為二手衣的流浪過程。其中把各種貿易與政治的糾葛, 全球貿易的此消彼長, 寫得淺顯易懂, 又清楚明快。我認為, 翻譯的功力也是可圈可點, 功不可沒的優點之一。

我跟著作者的腳步, 了解的絕不限於經濟一項, 廣至歷史風物、機械的改革應用, 都包羅在內。從字裡行間所能領會的, 是一種廣闊的世界觀, 大約就是作者處心積慮想讓讀者明白的「全球化」吧。所以頗能滿足自我求知的欲望與興奮的心情。

書中前半段所述及的棉田苦差事, 播種、除草、摘採的過程, 即使從不接觸莊稼的人, 也能約略體會到農莊生活的辛苦。而其詳盡地講述那些棉花在成長過程裡如何需要多至六次的除草, 採收季節必須精準地看天行事, 嚴防風吹雨淋。像那些已長成的棉苞被雨淋濕了, 棉花即無韌性;而飽滿又輕盈的棉絮若遇上強風, 則肯定會隨風而去, 一年的辛苦成果就此全部報銷。

讀者因此明瞭, 農場主人需要有隨喚隨到的勞工, 隨時待命。這種情形, 除了蓄奴之外, 哪有更方便可供使喚的人力資源?因而導致蓄奴制度成為當時美國南方用以保障農場主人經濟利益的絕佳方式和手段。

棉田農場的主人, 在某些方面宛如一個大家庭的家長, 又必須恩威並施地管理農奴, 時不時懲罰不夠盡力或違背規矩的黑奴。但是多數農場主人不把黑奴當人看的情形, 必然會發生, 像「黑奴籲天錄」--即「湯姆叔叔的小屋」裡, 黑人叫天不應、叫地不靈的那種悲慘境遇。

當時美國南方棉田生產的總量, 之所以能夠遠超過傳統棉產地的中國及印度, 並不是偶然的結果。但是黑奴卻因此承受了所有不幸的對待。這是我本身一直以來讀這類故事時, 不曾得知與探索過的經濟背景。

當然我是同情憐憫眾多黑奴如湯姆叔叔的遭遇的, 也絕對反對蓄奴制度。而讀過此書作者的敘述之後, 卻多少稍微理解美國南方當年為什麼會違反人道堅持蓄奴的原因。把曾經讀過的文學作品與其背景裡的經濟條件与本書的理論相連繫之後, 小說故事的情節與景深因之更加層次分明, 更加具有深度的感染力。讓我在回味小說情節的時候, 不再只覺得那是一個遠方古早的故事, 而是活色生動、真實田莊生活的描寫與再現。

美國南北戰爭之後, 蓄奴制度不再, 美國西部地區即此興起了所謂的新型態的棉花工廠。就是以一個完整的社區, 全體生活都以棉花工廠為生活供給的中心。這個社區裡有學校、有福利社、有膳食供應、有教堂、有公司行號, 可說居民生活基本所須應有盡有。交換條件就是隨時響應工廠的招喚。所以棉花工廠雖不蓄奴, 卻也隨時不缺隨喚隨到的工作人手。

當時所謂的西部地區是指德州和奧克拉荷馬州而言, 而西部地區加入棉田的經營, 卻是用機械代替人工。因此其經營的方式, 和以往傳統種棉出名的南方腹地是有差別的。

由於美國棉農廣用機械, 貧國的棉農所面對的挑戰就非常不易克服。這裡強調, 如果不尋求進步的方法, 最後在產業競爭上必然失敗。

試想, 用雙手挑揀棉花裡的棉仔、徒手捏破危害棉田的象鼻蟲卵, 和以機器篩揀棉仔和噴洒殺蟲藥的方法, 哪一種更能增加效率?所以作者直言, 窮國低成本的人工, 其實等於是其產業的致命傷。

而惡性循環的結果是, 非洲窮國的棉花生產業者不是缺乏資金缺乏良好的市場, 就是不具讀寫能力的工人。 他們只能以徒手對抗棉田的一切天災、氣候、蟲害的侵襲。甚至連銷售時稍微複雜一點的加減乘除都無能為力。更何況美國政府在棉農後面撐腰, 給予美國棉農各種競爭所須的補助呢。

書本的中段涉及許多政治的磋商。對我而言, 是最複雜難懂又無聊的一部份。當然其對棉織品和T恤的製造與銷售, 以及最主要的, 和美國以外棉紡業的關稅、配額等你來我往的詳細記錄, 很具影響的份量。

作者說:「有時一堵牆會限制我們的財富, 不過很多時候, 一堵牆會比一扇敞開的門更能激發創意:正是障礙促使發明了軋棉機、紡織機。雖然假使沒有貿易障礙, 世界可能更富裕, 但也有可能和現在完全不一樣。貿易障礙, 一如其他障礙, 可以讓未來翻天覆地。」

不可思議的是, 英國曾經為了保護自己的紡織業, 曾硬性規定英國國民在濕熱的夏季也必須穿著他們土產的羊毛衣, 絕對不可以穿進口的棉布衣服。這種不合時宜的做法, 刺激英國人不得不開始絞盡腦汁, 接著就發明了各種織棉與染棉的機器, 自己生產棉布。並開啟了工業革命, 催生了現代機器文明的世界。

書中很有意思的部份, 在於讓讀者回顧並認識了以往台灣成衣業之所以興盛, 以至沒落, 和世界趨勢潮流的因果關係。正由於美國設定了關稅保護措施, 限定成衣的進口額度, 反倒成就了日本、香港、而後台灣、南韓等地成衣業的發展, 更進而促使這些地區工業的啟航。這些地區和國家, 反而成了紡織成衣貿易保護制度下的意外受惠者, 是意料之外的贏家。

更讓人意料不到的, 棉花產業和成衣工廠的設立與普及, 也改變了許多地區女性自我認知的面貌。那些在農村裡被視為多餘的女性勞力, 此刻都一窩風地聚集到新興的工廠裡。她們在見過世面之後, 懂得自修補習, 追求自我的成長與發展, 也形塑了自我人格的獨立。

遙想當年台灣各地成衣加工區裡, 那些青春正茂歡欣來往的女工們, 她們心裡的所思所想, 是不是就如同書裡所說的, 正開始試圖解除傳統所加諸於身的各種束縛, 以及開始認識內在得到新啟蒙的自我?

這在每一個成衣工業曾經普及的地區, 都曾經是一種明顯的現象。回想我們台灣當年的情形, 之後的女性就再也難回到一不知二不曉, 那種任人宰制的時代了。

如今中國大陸的女性, 重複著台灣當年的腳步, 正在勇往直前。雖然上海與美國的棉紡工業, 早已有了百年以上的通貿史實, 但是這一點該是當初始料未及的發展。 而像我這樣對經濟懵懂的人, 好像意外讀到了一頁台灣經濟近代史、以及女性自我認知啟蒙史一樣。

書本最後的部份, 談到了一件T恤的最終旅程--手衣的處理。

以美國一般的富裕, 中產以上人家, 每年所丟棄的成衣即達六十七磅之多。這些丟棄的「舊」衣, 先由救世軍等慈善團體收取分類, 撿選所須之後, 再流到二手衣市場。也就是一件可能在世界任哪個角落製成的T, 在美國穿它第一次之後, 再旅行到非洲或其他地方去被穿第二次。

紐約有世代相傳的二手衣買賣世家, 網絡幾可通達全球。有些名牌二手衣在日本有它特定的接收族群, 其中有的單項就可以賣到數百美元之譜。每一個地區與國家喜好的項目各有差異, 「日本會買走大部份的李維牛仔褲, 冬季的外套則會到東歐, 厚棉運動衫會前往巴基斯坦改頭換面--」。這一段也相當有趣, 因為以往真不知道這個舊衣買賣的行業竟然如此熱鬧, 而且還具有環球性。

大部份二手衣都在非洲找到它們的第二春, 炎熱的氣候最適合穿著棉質的T恤。當地甚至有遍佈各地, 名為「米圖巴」的成衣攤販, 專門銷售進口的二手衣。據稱非洲的男性相當喜歡米圖巴的二手衣, 他們的流行時尚與世界各地幾乎已到了無分軒輊的同步地位。

但是坦桑尼亞的女性卻只偏愛她們自己傳統的服裝。她們喜歡以彩色斑斕的傳統非洲長衫包裹著美麗的身體, 卻更能突顯她們高大強健的體格之美。我不知道她們究竟長相如何, 但是她們這份難得的屬於自我的曼妙姿容, 卻十分讓人欣賞著迷。試想在那漠漠黃沙的景深裡, 一群傲岸獨立似彩繪般的人影, 自在悠然地踩踏在驕陽下的沙土上, 該是多麼引人的一種視覺饗宴。

批評人士卻指責, 米圖巴」行業的壯大, 是使非洲無法如其他無數國家那樣, 經由紡織製造業而攀爬上工業發展的階梯。真是得之東隅, 而又失之西隅。然而本書作者卻認為, 非洲之所以未能趕搭發展工業的列車, 根本原因還在於其「貪污、政治危機、低教育水準等等其他因素。一言以蔽之, 就是管理不善。」

而實際上以「米圖巴」經營得那麼有聲有色的情形, 非洲人的商業智慧應該是相當高強的, 正如作者所說:「人民充滿創業幹勁, 而且足智多謀」,更可印證她以上歸納出的因素。

最後作者謂, 這種二手衣的貿易, 不但是一個自然成功的經濟故事, 還可說是全球產業裡最夠稱得上環保的。它的物盡其用, 和今天被喊得喧天價響的環保意識正好合拍。

至此, 一件T恤也完成了它的全球之旅。

她預期這份環保內容:「他日搞不好還會擴充到玻璃、紙類和鋁製品上。」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並且也盡量供獻一點自己能夠的薄之力。

( 興趣嗜好其他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回應文章

小蝦米@guest
Re: 一件T恤的全球經濟之旅
2007/05/23 13:49

 資源回收以漸漸形成一項龐大,可觀的貿易選項

ynn 的文筆真好 解釋的也好詳細 

[版主回覆05/23/2007 23:26:56]

Hi, 你好. 真高興又有你的消息.

學校生活可好?

剛剛逛了你的blog,

好像廚藝大增哦.

歡迎常來聊聊.

y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