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地藏菩薩本願經』為何有倆位譯師※會性法師講述
2020/06/18 12:22:25瀏覽3286|回應0|推薦14

ㄧ位三藏法師法燈譯

ㄧ位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

釋迦牟尼佛示生印度,經典皆梵文,不翻譯,無以見聞。簡介譯史原因有二:

一、譯者簽名,表負責,令學者斷疑生信。免如後漢,佛法初來,若干經典失譯人名,疑為偽經,不生信受。

二、古時交通不便,取經皆賴水陸或徒步,所謂「去者成百歸無十」,緬懷古德為法忘軀的精神,今得見聞,當飲水思源,生感恩心,作難遭遇想。

「唐」標年代。唐高祖李淵始,至昭宣帝止,,傳二十主,二百八十九年,與漢朝齊名,為中國佛教歷史上的黃金時代。

「于闐」譯地乳。西域三十六國之一,今新疆省天山南麓一帶,名和闐。傳說建國之初,王老無嗣,祈毗沙門天王,天王頂生一瘤,出嬰兒,不飲人乳,再禱,廟地湧乳,吮育成人,故名于闐。

「沙門」標身分,是出家人。翻字不翻音,譯「勤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之義。也是古印度對宗教家的通稱,佛弟子謂「沙門釋子」,表釋迦牟尼佛的出家弟子。傳至中國,沙門成為出家佛弟子之專稱。「三藏沙門」博通經、律、論三藏教典的法師。佛法雖廣,不出三藏,經詮定學,重在修定。律詮戒學,重治煩惱,斷惡修善。論詮慧學,啟發般若智慧。三藏即三學,約偏重言,各有所詮,實際則含攝無遺。

「實叉難陀」譯學喜。依文釋義,好研三學,孜孜不倦,故能博通。武則天時來華。因帝崇信三寶,喜華嚴,東晉譯六十華嚴,三十四品,七處八會,不完整,特遣使往于闐請經及譯師。據開元釋教錄云:師於證聖元年(西紀六九五)譯八十華嚴,費時四年,八十卷三十九品,七處九會。依此推測,當在證聖元年前來。除華嚴外,亦譯餘經,睿宗景雲元年﹙西紀七一○﹚圓寂,壽五十九。十六年譯經十九部,一0七卷。

另有摺本地藏經(瑞成書局出版),譯者法燈或法炬,法燈西晉時來,依開元釋教錄載,本經唯實叉難陀法師譯,無他譯本,且武則天後,方有地藏經流通,不知何以誤導?這種情形,明代已有,恐相當普遍,雲棲法彙中,因性安比丘將印此譯本,蓮池大師題跋曰:「地藏經譯於唐實叉難陀,而時本譯人為法燈、法炬,不著世代,不載里族,於藏無所考,雖小異大同,理固無傷,而覈實傳信,必應有據。」顯非法燈、法炬譯。為求證信,須有根據,不論讀誦、印贈、流通,應以實叉難陀法師譯本為準。但世人積習難改,蓮池大師,明朝萬曆年間人,距今已近四百年,而今錯誤如昔,曾向書局建議,但三十年來仍沒改。主要在讀誦者不知,不辨真偽,而書局或因製版關係,且目的在作生意,更改不易。願往後團體共修,個人受持,認明譯者,盡些心力維護正法,彼銷路不好,自然不印。其他如香或素食品,凡以佛像為商標者皆拒買,免犯不敬三寶過,期佛弟子們群力杜絕。

※地藏菩薩本願經 唐於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

蓮池祩宏『山房雜錄』卷一;『唐譯地藏經跋』:「地藏經譯於唐實叉難陀,而時本譯人為法燈、法炬,不著世代,不載裡族,於藏無所考,雖小異大同,理固無傷,而覈實傳信,必應有據。」

《地藏菩薩本願經》,又稱《地藏本願經》、《地藏本行經》、《地藏本誓力經》,簡稱《地藏經》,譯者不詳。是釋迦牟尼佛稱揚贊嘆地藏菩薩「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之宏大願望的經典。

目前的流通本題為唐朝實叉難陀所譯,明朝時則題為法燈、法炬所譯,實際上的譯者及譯出年代不詳。因為其源流不明,在明朝之後才被收入大藏經,有部份佛教學者懷疑它並非由印度傳入,而是在中國所寫作~。

瑞成書局出版

譯者: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

簡介:

全經共三卷十三品,乃佛所說之出世孝經。內文章句一一說明地藏菩薩,於往昔恆河沙刼中,廣發無邊誓願,教化恒沙眾生,為求救度亡母,感佛躬告:「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此經與娑婆世界眾生,因緣殊勝,見聞者瞻禮恭敬供養,將受益無窮。

世樺出版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ea6969&aid=57358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