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不願面對的真相-談私立大學的處境
2008/05/09 08:12:42瀏覽2638|回應4|推薦25

因緣際會,在新創立且錄取分數不高的私立大學任教了七年,除了努力將工作作好,面對比較困難的教學與研究環境之餘,也從近幾年接連的私校低分錄取、教學評鑑從嚴,乃至萬人假考部隊擬消滅部分系所等事件中看到了許多人(一度包括我自己)不願面對的真相。

40多年前,台灣很多人是無法唸到初中的,當時國家的領導人算是面對了一個現實:不管初中生是不是如我們想像中一樣的理想,讓那些『不及格』的人也通通讀初中是一件對國家發展有好處的事情。所以一下子台灣有了很多『牛頭班』或『放牛班』!這些『不好』的學生值不值得受教?說實話我們的社會花了大約三十年來適應,基本上現在不會有人繼續質疑任何人根本不應進入國中了! 

如今,即使台灣沒有升學主義的迷思,現代化社會需要學習的歷程是一定要到大專程度的,甚至必須持續的終身學習,越多人學習越多知識技術對於國家整體環境就越好。讓菁英更菁英是一個提昇競爭力的方向,但是整體的知識提升無疑對於國家更為重要!較為落後的國家都會希望讓拔尖的再拔尖一點,超過『前面』的國家,即使只是一部分。這是因為心急,也是因為資源的分配不足,所以大陸會努力『先讓一部分人富起來』。但真正先進的國家絕對不會認為某些人『不應該』受教育,或者限制某些人只應該受到何種程度的教育。表面上這是人權,實際上也是真的有用!或許工作上他們只需用到中學程度的知識,但是大專程度的知識代表的是很多『可能性』:

一個農夫可能會因此想到可以上網行銷產品,也作得到。

科技系統會因為低知識民眾少而推展順利,提升國家競爭力。

弱勢族群受到足夠的照顧,社會沒有M型的怨氣,國家不會動盪。

多數人看得懂報紙,看得懂『高層』作的事情,狗皮倒灶的事無所遁形。

因此,我說的第一個『不願面對的真相』是指在新時代中『每一個人都需要高等教育,同時國家社會也一定會因此受益』。刻意區分誰該不該受高等教育與當年反對『牛頭班』的心態是類似的。分級淘汰的思維沒有合理性,反正沒讀到大學的人,工作幾年之後還是會去讀夜間部,在更差的教學環境與工作(或家庭子女)壓力下獲得高等教育,這絕對不只是為了混學歷而已。

另一個大家『不願面對的真相』是所有私立大學面對評鑑或低分的壓力時,著重的都是『擺脫』,而不是『面對』!基本上就是傾全力的模仿國立大學的所有作為,使學生帳面成績進步,老師論文變多,錄取分數提高。當這些都一一達成之後,眼前的噩夢也會隨著學校變成一個『好學校』而消失。渾然忘了其實我們面對的是另一種教育工作:『讓目前頂尖的國立大學無法教好的多數學生得到最佳化的學習』。

最糟糕的事情是『上面』的政策執行單位也不能明確的面對此事,評鑑過程雖有作過一些與頂尖大學的區隔,譬如允許發展『有特色』的大學等等,但是無法改變的是多數執行評鑑的『頂尖大學教授』其實沒有教過這一層級的學生,甚至下意識的仍然認為很多人『根本不應該進大學』!私校教授面對的昇等標準更是只和學術論文有關,教學成績可以說完全不在考量之內。

在一個必須以講究提升教學技術與效能為主的教育機構(私立學校)內,充斥的卻是努力『擺脫』這種『困境』的氣氛,一心想變成『不需要講究教學』的『好學校』。即使成功,對於整體教育也毫無幫助,我們需要的應該不是更多的台清交成,而是可以面對一般民眾的程度,全面提升知識技術的教學機構。如何讓台清交成不願教,也不會教的學生大幅進步成長,是我們的積極任務,也是與『頂尖』大學教授們不同的新任務。不想面對真相的老師還是努力換學校比較務實,事實是我們不應該,也永遠不會變成台大的複製品。

不願面對的真相,結論是:

一、  每一個人都有權接受,也需要高等教育;國家社會也一定會因此受益。

二、  私校面對的是另一種教育工作,不應該,也不可能成為頂尖大學的複製品。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ccsonar&aid=1851691

 回應文章

時季常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辦好中小學教育更重要
2008/05/11 02:45

先生所講的是普遍教育或普及教育的重要,我想沒有人會反對,但是若因此拿來反對精英教育,那就有點走火入魔了。

我一直認為人人讀大學是一種病態,讀了大學以後又拼命進研究所,那更是病態。現在中小學教育只重視士大夫之學,忽略技職和生活技能教育,使得大多數高中畢業生無一技之長,只好靠著繼續升學,看那一張文憑是否能夠幫助他們找到工作。

但是,除了部份科系以外,除了公務員考試資格,大學文憑在工商社會,其實和廢紙差不多,沒辦法,不論有無讀書的興趣,只好繼續讀研究所,這是非常悲哀的事。

台灣的大學的辦學方式,原本較接近於日本德國,講求實用性,但近數十年來受美國影響,基本上是浪費學生時間和浪費社會資源,學生四年真正所學極為有限,有些人成天打工,有些人在那裡過四年不事生產的生活。

我不認為政府應該干涉大學的存亡,私立學校,讓它自生自滅就好,公立大學則應該嚴格保證它的品質。

但更重要的,應該好好的辦好中小學教育,中小學教育辦得好,人們還想要上大學則是健康的,中小學辦不好,人們想上大學,則是病態。

鄉下老師(yccsonar) 於 2008-05-11 11:07 回覆:

同意!事實上我原本就是一位中學老師(有照的)。

我的想法是根據現有的狀態,思考甚麼是合理的應對態度。譬如早年有留級制度,讀不好的學生中學根本不能畢業,繼續讀到合格為止!我認為這是一種合理的制度,不清楚為何不能繼續?

既然不論品質如何都可以畢業,要繼續提升學生的能力便只好到下一階段來努力。這確實是一件徒增矛盾混亂的無奈情境。


蚵仔煎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多嘴一句
2008/05/10 06:53
我贊同您的理念 恕我直言 您應該是修習自然科學或外文的吧 本文有很深英文語法的味道
鄉下老師(yccsonar) 於 2008-05-10 09:10 回覆:

師大物理系→地球科學系→台大海洋所→自學電腦、網路技術→擔任台南鄉間學校的電腦程式語言教師。

事實上我一路都很『本土』化!


時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讀書是好事,只要不揹債
2008/05/09 20:29
辦學校不是壞事,只要學生品質要求得好

好宅豬大叔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理想
2008/05/09 19:15

這幾天看到有人在我的部落格強力放送:"當前教育的失敗,就是遍地都是人人有書讀的野雞大學".

教育的理想應該是"有教無類",讓人人都有書唸.但,目前台灣的現實卻是將大學錄取率提高,當成洪水猛獸,甚至將私立學校當成學歷貶值的代罪羔羊,追根究底,大學教育如果只是為了辦職業訓練所,其實還滿容易的,只消強迫關掉幾所私校就能搞定.

一般輿論將失業問題歸咎於大學學歷的氾濫,卻忽略最該負責的還是政府有沒有刺激經濟提升就業率,提高市場需求解決人力供給的問題.

可見過去的菁英教育所養成的是錯誤的思維,也影響到如今對於教育的根本評價.


神豬格言:癢天地瘴氣,法古今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