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重點是:這些儀器怎麼知道誰是誰的?
2018/12/19 07:48:50瀏覽778|回應0|推薦4

這張圖將區間測速的原理表達得相當清楚,但是有兩個漏洞並沒有講對或講清楚,首先是圖上顯示的是彎道,GPS定位只能知道起終點的位置,也只能計算兩點的直線距離,不會知道彎道的實際距離,距離是錯的,那麼算出來的速度怎麼會對呢?還好,只要公路有里程標示,或真的實測一下曲線距離,這一點是可以處理的。只是他們就不應該只提GPS,這是會誤導讀者的。

第二點是圖上畫的只有一輛車,但正常情況下一公里的車程內不可能只有一輛車,那麼系統怎麼知道通過AB點的是同一輛車呢?這裡可是台灣,不是澳洲內陸,車很多的!所以系統必須知道現在到達終點的車是已經通過A點的「很多車」之中的某一輛!不能亂點鴛鴦譜的!但是顯然不只是這張圖而已,我看遍所有相關報導,都沒說清楚這一點!

對我來說答案並不難猜,一定是用車牌辨識!因為其他確認為同一車輛的方式都不洽當。最好的方式其實是用eTag,但沒保證所有車都有裝,所以不公平!而且那是高速公路的系統裝置,其他單位要使用方便嗎?其次是用車輛的影像辨識誰是誰?沒做過的不知道,這是比車牌辨識還要困難很多的影像辨識題目,因為車子與背景的顏色不固定,你要精確辨識出每輛車的車型顏色,還要比對出兩輛車確實是同一輛,超難的!

很難得有則新聞中有以下兩張圖,好像可以讓我們一窺究竟!

可是我看過後更糊塗了!儀器操作畫面根本就像(也可能就是)單機的雷達測速儀器!上面沒有車輛本身的資訊,只有車速與行進方向,這個顯示的車速如果是來自「區間測速」,他還是沒有說明我的疑問?合理的區間測速應該是顯示某車經過A點的時間、照片(或車號),然後是經過B點的時間、照片(或車號),這樣就可以算出合理的區間平均速度了!沒有相關資料就冒出一個速度,我當然會以為是直接用雷達測速了!

可是這個新聞確實是說在作「區間測速」啊?而且如果是用兩個雷達測速儀作這項監測,那成本不是比單站的雷達測速更貴嗎?而且根本沒有達到區間測速的目的,還要花更多的錢?這有道理嗎?所以我不看還好,越看是越糊塗了!目前已經明確的資訊是:萬里隧道的狀況打聽清楚了!確實是用兩個設置在出入口高架上的車牌辨識系統來確定車輛身分的,但其他的區間測速專案我就不確定了!

不論如何?我都不會是去競標這些工程的廠商,我只是個「儀器製造商」!我在乎的是技術上如何有效正確的實現區間測速的概念目標?目前我作的系統是用車牌辨識為基礎的,我也認為是最合理有效的方式。我只是基於好奇心,很希望知道是不是還有甚麼我不知道的神奇方式,可以不用車牌辨識達到一樣的區間測速目的?如果真有這種神奇技術,也與影像辨識有關,我就會想作一個類似原理的儀器上市的!

( 心情隨筆工作職場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ccsonar&aid=12189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