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二) 續 一百九十一
2015/04/25 04:55:19瀏覽23|回應0|推薦1

◎九地
指九種有情之住處。又稱九有。「地」者
持載之意,眾生依此而住,故名。九地,即五
趣雜居地、離生喜樂地、定生喜樂地、離喜妙
樂地、捨念清淨地、空無邊處地、識無邊處地
、無所有處地、非想非非想處地。此中,五趣
雜居地為欲界,其次四者為色界的四禪天,最
後四者為無色界的四無色天。
(1)五趣雜居地︰又稱欲界五趣地。五趣即欲
界六天、人、餓鬼、畜生及地獄。若別立阿修
羅則稱六趣。五者皆為散地且果報苦樂不同,
合而為一故稱五趣雜居地。
(2)離生喜樂地︰為色界初禪天,已離欲界欲
惡之法,得覺觀禪定,身心凝靜而生喜樂;住
此定則不受一切苦惱逼迫。
(3)定生喜樂地︰為色界第二禪天,已離初禪
覺觀動散,攝心於定,湛然凝靜而生勝定喜樂
;住此定者如自暗室出而見日月光明,朗然洞徹。
(4)離喜妙樂地︰為色界第三禪天,已離二禪
天之喜,攝心、諦觀泯然而入於定,得勝妙之
樂;住此定者樂法增長遍滿身中。
(5)捨念清淨地︰為色界第四禪天,已捨二禪
之喜、三禪之樂,心無憎愛,一念清淨無雜;
住此定者空明寂靜,萬象皆現。以上色界天之
名,見於《雜阿含經》卷十六、《俱舍論》卷十二等。
(6)空無邊處地︰為無色界之第一天,因厭於
色界為色質所礙,不得自在,乃加功用行,滅
一切色相,入於虛空處定,其心明淨,無礙自在。
(7)識無邊處地︰為無色界之第二天,厭於空
無邊,轉心緣識,與識相應,心定不動,三世
之識悉現定中,清淨寂靜。
(8)無所有處地︰為無色界之第三天,厭於空
處無邊,識處三世流動無際,故入於無所有處
定,怡然寂靜,不起諸想。
(9)非想非非想處地︰為無色界之第四天,非
前識處之有想,非無所有處之無想,厭無所有
處之癡,捨之,入非非想定,不見有無之相貌
,>泯然而清淨無為。
以上九地,各有九品之惑,若欲得解脫則
皆須斷除之,聲聞四果之差別即依其斷惑之多少而定。
〔參考資料〕 《大毗婆沙論》卷三十一、卷一四
一;《俱舍論》卷二十八;《順正理論》卷七十七;《
阿毗達磨藏顯宗論》卷三十八;《大乘義章》卷十三;
《釋氏要覽》卷中;《大明三藏法數》卷三十五。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72717015e&aid=22515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