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十一) 續 六千一百六十九
2019/12/15 04:48:43瀏覽149|回應0|推薦1
◎羅摩衍那(梵Ra^ma^yan!a)
又譯《羅摩傳》、《羅摩延書》,為印度
兩大史詩之一。此詩之篇幅較另一史詩《摩訶
婆羅多》小。全詩有二萬四千頌,分為七篇。
相傳作者為伐爾彌吉(Va^lmi^ki,蟻垤仙人)
,但事實上,伐爾彌吉應只是編纂者而已。全
書絕大部分完成於西元前五百年至三百年之間
,而第一篇與第七篇則成立於西元二百年左
右。在這較晚出的第一篇與第七篇之中,含有
甚多神話與傳說,並且由於將歷史人物的羅摩
當作是毗濕奴神的化身,乃使此一史詩帶有濃
厚的宗教色彩,後世遂有「羅摩崇拜」的情形
發生,頗為近代印度教添放異彩。
全書七篇,敘述憍薩羅國(Kosala^)王子
羅摩遭嫉而被放遂十四年,其後,為拯救被魔
王擄走的王妃息妲,乃遠赴楞伽島與魔王大
戰。最後,大敗魔王,夫妻團圓並且返國為
王。書中故事過程曲折離奇,人物角色忠奸分
明。其文體遠較《摩訶婆羅多》洗練,詞藻高
雅,是後世印度美文體(ka^vya)作品的濫觴。
本書目前在印度有三種異本傳世,即︰流
布本、孟加拉本、西北印度本。書中的故事不
僅被改編為古典梵語文學作品,更被翻譯為印
度各地之方言,以及英、日、德、爪哇、馬來
亞、泰國、中國等國文字。
在古代中文之佛教譯籍中,《雜寶藏經》
卷一之十奢王故事,及《六度集經》卷四十六
中之猴王故事,可能即為羅摩衍那故事之原始
型式,然古代譯師們並未將《羅摩衍那》全詩
譯出。1980年中國大陸之東方語言學者季羡林
,始譯出此一長詩,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附︰季羡林〈羅摩衍那‧前言〉(摘錄自中譯
本《羅摩衍那》第一冊)
《羅摩衍那》是印度兩大史詩之一,也是
世界上優秀的史詩之一。在兩千多年的漫長的
時間內,它對印度,對世界上一些國家,產生
了重大的影響。它在印度國內外都被譯成了許
多種語言,而且還不知有多少抄襲、模擬、意
譯、改編的作品。此外,它的影響還波及音樂
、舞蹈、雕塑、繪畫等領域。一直到今天,它
的影響,仍然繼續存在。當然,書中也還存在
著一些糟粕。這是一個批判繼承的問題,是需
要分析研究,認真對待的。
同世界各國的一些古代名著一樣,《羅摩
衍那》的作者是誰,是難以搞清楚的。一般傳
說,作者是蟻垤。有沒有這樣一個人呢﹖按照
我們目前的研究水平,還無法斷定。但是從全
書的結構和文體上來看,除第一篇和第七篇外
,基本上是一致的。有那麼一個人做過最後的
加工,是完全可能的。但是,我們千萬不能忘
記,《羅摩衍那》最初決不會出於一人之手。
它最初一定是老百姓的創作,只是口頭流傳。
有一些伶工專門以歌唱《羅摩衍那》為生。因
人因地之不同而有所增刪,於是就產生了不同
的傳本。到了某一個發展階段上,有一個人把
全書整理編纂了一番,使文體和內容都達到了
某種程度的統一。這個人可能就叫做蟻垤。即
使到了這個時候,全書仍然是口頭流傳,師徒
口耳相傳,一代一代地傳了下來。到了史詩成
為善書的時候,為了獲得宗教效果,有人便用
當地的字母寫了下來,因此就形成了不同的抄
本。到了印刷術傳入印度以後,才有了印本,
那恐怕是比較晚的事情了。
《羅摩衍那》舊本約二萬四千頌,精校本
約一萬九千頌,篇幅不可謂不長。但是主要故
事情節是很簡單的。現在簡略地把全書結構和
故事情節介紹如下︰
第一篇〈童年篇〉 這一篇是後來竄入的
,內容龐雜,類似一個楔子。其中雖然也講了
一些羅摩童年時的情況,但是插入的故事很多
,簡直有點線索不清。篇中講到十車王的都城
和朝廷,講到大神毗濕奴化為羅摩等四兄弟下
凡誕生,講到羅摩隨眾友仙人出去降魔。最後
眾友帶領羅摩到了國王遮那竭的朝廷上。這裏
插述了悉多的誕生和神弓的故事。羅摩拉斷了
神弓,同悉多結了婚。所有的這一切都為以後
故事情節的開展打下了基礎。
第二篇〈阿逾陀篇〉 《羅摩衍那》的主
要情節從此篇開始。十車王感到老之將至,決
定給羅摩舉行灌頂禮。讓他成為太子和王位的
繼承人。小皇后利用國王從前曾許給她的恩典
,要挾老王,將羅摩流放十四年,而讓自己的
親生兒子婆羅多成為太子。羅摩是忠臣、孝子
,堅決執行老王的命令,自願流放。悉多是賢
妻,堅決要陪同丈夫流放。羅什曼那是好弟弟
,也要跟哥哥同行。於是三人就進入大森林中
。婆羅多也堅持悌道,親率大軍到林中去請
求羅摩回城,羅摩不為所動,婆羅多不得已奉
羅摩雙履回國,代羅摩攝政。
第三篇〈森林篇〉 故事情節一下子從宮
廷陰謀轉入林中生活,從現實世界轉入童話世界。
羅摩等一進入森林,那裏的隱士們就來請
他保護他們不受羅剎的侵擾。羅摩答應了,並
且殺死了許多羅剎。楞伽城十頭魔王羅波那的
妹妹來引誘羅摩,被羅什曼那割掉鼻子和耳
朵。她求救於弟弟伽羅,弟弟也被殺死。她最
後去找羅波那。羅波那來到林中,使用調虎離
山計,劫走了悉多。羅摩兄弟看不到悉多,到
處尋覓。遇到金翅鳥王,得知真情。他們倆又
救了一個無頭怪迦槃陀。迦槃陀勸他們同猴王
須羯哩婆結盟,解救悉多。此時悉多已被魔王
劫往楞伽城,魔王多方加以誘勸,悉多堅貞不
屈,被囚於無憂樹園中。
第四篇〈猴國篇〉 羅摩終於找到了須羯
哩婆。須羯哩婆被自己的兄弟波林搶走了王位
和老婆。羅摩用暗箭射死波林,猴王復國,二
人結成了聯盟。猴王大臣中最聰明、最勇敢的
是哈奴曼。哈奴曼向南方搜尋悉多蹤跡,遇到
金翅鳥王之弟僧婆底,得知悉多被囚於楞伽
城。哈奴曼一躍過海。
第五篇〈美妙篇〉 哈奴曼到了楞伽島上
,從山頭上下望楞伽城。他變成了一隻狸貓,
進入城內和宮內。他最後在無憂樹園中找到了
悉多,親眼看到悉多堅貞不屈的情景。他向悉
多交出信物,然後火燒楞伽城,飛越大海,回到羅摩身邊。
第六篇〈戰鬥篇〉 羅摩決定遠征楞伽城
,下令猴軍前進。此時羅波那之弟維毗沙那同
哥哥鬧翻,來投羅摩。羅摩命那羅造橋渡海。
兩軍對陣,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搏鬥。羅摩受重
傷。哈奴曼用手把吉羅娑山托來,在山上找到
藥草,為羅摩治傷,然後又把大山托回原地。
最後,魔王被羅摩殺死。維毗沙那被立為羅剎
王。羅摩同悉多團圓,皆大歡喜。《羅摩衍那
》的故事到此實際上已經結束了。
第七篇〈後篇〉 這一篇是後來竄入的。
同第一篇一樣,又是內容龐雜,頭緒混亂。這
一篇主要包括兩個內容︰一講羅剎的起源,講
羅波那的故事,也講到哈奴曼的故事;二講羅
摩與悉多的第二次離合。在這一篇裏,羅摩的
性格幾乎完全改變了。他聽到了一些風言風語
,就決定讓羅什曼那把正在懷孕的悉多遺棄在
荒山野林中。蟻垤仙人救了她。她在仙人淨修
林中生下了兩個兒子。孩子長大後,羅摩正舉
行馬祠。蟻垤率二子來到羅摩朝廷上,讓他們
倆朗誦《羅摩衍那》。羅摩終於認出了他們倆
就是自己的兒子。他又把悉多叫來。此時群神
畢至,大地忽然開裂,悉多縱身跳入。羅摩追
悔不及,傳位予自己的兒子,升入天堂,又化為毗濕奴。
全書的梗概就是這樣。
這樣一部書是什麼時候寫成的呢﹖十分肯
定的時間現在還說不出。無論如何,決不會一
蹴而就,一定有一個漫長的過程,可能是幾百
年的時間。我們現在只能、而且必須確定產生
這樣一部作品的社會的性質。印度和某些國家
的一些歷史學者認為,《羅摩衍那》寫成的時
代是奴隸社會。這種看法幾乎已經成為定論。
但是,我經過多年的思考和探討,覺得這種說
法是有問題的,是難以自圓其說的。無論是在
經濟基礎方面,還是在上層建築方面,都有些
說不通的地方。我認為,這個時期的主要矛盾
是農民與地主之間的矛盾,而不是奴隸與奴隸
主之間的矛盾。國王收的地租一般是產量的六
分之一。難道這是奴隸主的剝削方式嗎﹖最重
要的一點是,此時已經有了土地私有制,而土
地私有制在中國歷史上是封建社會興起的重要
標誌之一。當然,印度早期歷史上有沒有土地
私有制是一個激烈爭論的問題。但是,無數事
例證明,印度除了「王田」和農村公社土地公
有制以外,確實存在著土地私有制。
與經濟基礎相適應的上層建築,也表現出
封建社會的特點。比如道德範疇,在這個時期
已經不像奴隸社會那樣簡單、原始、支離、鬆
散,而是像中國封建社會那樣已經形成了比較周密的體系。
總之,我認為,《羅摩衍那》產生於印度
的封建社會。時間是從公元前四或三世紀到公元後二世紀。
怎樣來評價這一部史詩呢﹖
從思想內容上來看,《羅摩衍那》總的傾
向是歌頌新興地主階級的代表剎帝利國王的,
歌頌他對奴隸主頭子化身的羅剎王、婆羅門羅
波那的勝利的鬥爭。這個傾向一般說來是進步
的。本書男主人公羅摩是蟻垤用盡一切藝術手
段來描繪的一個理想的英雄。他想把他寫成忠
臣、孝子、賢夫、良兄、益友。在這一方面,
他是成功的,又是失敗的。成功的是,羅摩在
二千多年的漫長的歷史上逐漸變成了一個英雄
、一個神,一直到今天還受到億萬人民的崇
拜。失敗的是,也許是由於作者的世界觀的限
制,他實際上把羅摩寫成了一個偽君子、一個
兩面派。到了公認是後人竄入的第七篇,羅摩
那些美麗的外衣幾乎統統都被剝掉,成為一個
赤裸裸的封建暴君,一個維護封建道德的丈
夫。據我看,書中真正的正面人物是羅什曼
那。他反對命運,批判封建道德。他那些大膽
而又有說服力的話,在印度古典文學中真如鳳
毛麟角。這無疑就是本書的民主性的精華,值
得大書特書的。只有一個新興階級的代表人物
才能有這樣鮮明而且比較正確的思想。此外,
一個本人是婆羅門但實際上在婆羅門看來卻是
一個異端的、唯物主義者闍波厘說的一些話,
在梵文古典文學中也是異常難能可貴的。這當
然也是本書的民主性的精華。可惜這兩個人的
言論和舉動,在全書中只如曇花一現,後來再也見不到了。
同一切優秀的古典文學作品一樣,《羅摩
衍那》既有精華,也有糟粕。在糟粕中,主要
的有宿命論、封建道德、封建家長制、封建等
級制、歧視婦女、歧視低級種姓等等。奇怪的
是,這些糟粕幾乎都集中表現在主人公羅摩身
上。在作者的心目中,羅摩是完美無缺的。否
則他就不會為羅摩賣這樣大的力氣。然而為什
麼這個被作者竭力歌頌的英雄卻偏偏有這些我
們認為是缺點的東西呢﹖結論只有一個,這就
是我們同作者的價值標準是不一致的。我們認
為,這些東西是必須批判的。不批判,則二千
多年來《羅摩衍那》在這方面造成的消極影響
就不能肅清,而書中真正的精華也就不能放出光輝。
談到藝術特色,《羅摩衍那》也有許多獨
到之處。在人類社會、猴國和羅剎國這三個本
書涉及到的領域內,作者都成功地塑造了一些
藝術形象,比如羅摩、悉多、羅什曼那、哈奴
曼、羅波那等等,都塑造得栩栩如生,有血有
肉,有時候簡直是呼之欲出。在描寫矛盾方面
,《羅摩衍那》也達到了很高的水平。整個故
事情節就是在矛盾鬥爭中展開的。此外,作者
對大自然美麗的風光具有特殊的敏感性。描繪
自然風光的詩篇隨時可見。印度全年的各個季
節都描繪到了,而且感情充沛,筆酣墨飽,具
有極大的感染力。
在這裏,我們還必須解答一個問題︰為什
麼《摩訶婆羅多》被稱做「歷史傳說」,而《
羅摩衍那》卻叫做「最初的詩」呢﹖兩部史詩
的內容幾乎完全一樣,用的也是同一種詩體。
我認為,區別只表現在文體方面,表現在藝術
風格方面。《摩訶婆羅多》的藝術風格比較簡
明、樸素,很少雕飾。從文體發展的歷史來看
,它代表一個比較原始的階段。而在《羅摩衍
那》中,除了簡明、樸素的詩章以外,還有不
少的精緻細膩、彩繪雕飾的詩章。極少數詩章
甚至雕琢刻鏤,玩弄文字遊戲,同以後的古典
梵文文學作品簡直沒有什麼兩樣。從藝術風格
上來看,《羅摩衍那》好像是處在一個從史詩
向古典梵文文學發展的過渡階段。難道這就是
它被稱做「最初的詩」的原因嗎﹖
〔參考資料〕 金克木《梵語文學史》第四章;
Shudha Mazumdar(瑪朱姆達)改寫‧馮金辛、齊光秀
譯《羅摩衍那的故事》(《世界佛學名著譯叢》{94}、{95}
);《佛教文獻研究》(龍谷大學佛教學會編);深
浦正文《佛教文學概論》。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72717015e&aid=13125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