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十一) 續 六千一百四十三
2019/12/13 03:10:45瀏覽127|回應0|推薦1
◎廬山
位於江西九江巿南,鄱陽湖西岸。原稱南
障山,相傳黃帝嘗遊止於此,因此又稱三天子
都、三天子障。昔有匡俗者,結廬此山,後得
仙術羽化而去,僅留空廬,故又稱廬山,亦名
匡山、廬阜,總名匡廬。此山三面臨水,西臨
陸地,萬壑千巖,高在一千公尺以上,主峰為
大漢陽峰,另有五老、香爐、雙劍、紫霄、白
雲等數十峰,以及白鹿、白雲、蓮華等諸洞,
康王、棲賢、虎溪等諸谷。山勢雖不高,但四
時佳景,各以時異。尤其雲海、瀑布、奇峰、
峽澗、岩洞及名寺古剎諸景,尤為世所稱。
後漢靈帝末年,安世高避洛陽之亂而遊止
於此山,其後,僧眾來住者頗多。東晉‧太元
(376~396)初年,道安之門人慧永至此,潯
陽刺史陶範為建西林寺。太元六年,其同門慧
遠於山中開龍泉寺,十一年江州刺史桓尹亦為
建東林寺使居之。世稱西林、東林二寺為廬山
二林。元興元年(402,一說太元十五年),
慧遠在山中建般若臺精舍,安置彌陀三聖像而
成念佛道場,並與同志一二三人共結白蓮社,
專修淨業念佛,此山遂成我國淨土教之根本道
場。按,後世傳有《十八高賢傳》一書,謂白
蓮社乃慧遠與十八高賢所立云云。依近人湯用
彤《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十一章)所
考,此係後人雜取舊史及無稽傳說而成,不可驟信。
其時,佛陀跋馱羅亦曾來山依止慧遠,並
譯出《達磨多羅禪經》,又於講經臺講諸經論
,盛振法道。當時,佛陀耶舍在此山,刺史王
羲之為建歸宗寺。另有曇詵、法濟、慧安、慧
慶等人,各住大林寺、慈雲院、凌雲寺、廬山
寺提撕學徒。其後,僧瑜、曇溫、慧光等人共
同入山開創招隱寺,僧景創立香爐峰寺,法歸
建峰頂寺。此外,龔法師亦於東林寺南建立甘露戒壇。
隋‧開皇九年(589),智顗避兵亂至此
,十二年再來此山說法。在唐代,隨著禪宗的
勃興,僧眾住此者亦多。唐初,善導來訪慧遠
之遺蹟,法照至此結西方道場。大曆(766~
779)年中,神湊住東林寺弘律學,法藏曾至
五老峰建一院,其後,白居易於遺愛寺側築草
堂;刺史李渤於凌霄峰下建白鹿洞書院,其門
人曾創棲賢寺,並延請道一之門人智常住之。
智常乃率學徒數百人,盛揚禪風。
宋代,居訥自歸宗寺移住圓通寺,與歐陽
修等共結青松社,興隆禪法。黃龍慧南之徒於
東林寺,大振教化。南宋‧紹興十七年(1147
),法道來住太平寺,重刻《大宋僧史略》,並營建寺塔。
相傳,此山盛時有數百寺,至清末太平天
國之亂後逐漸荒廢,至近代尚存西林、東林、
歸宗、開先、圓通、天池等八十餘寺,以及慧
遠之墓塔。此中,西林寺除本殿外,尚存宋代
六角七級磚塔、慧遠塔院、常總造立之普通塔
碑、慧瑄所立之碑等。東林寺則僅存本殿及方
丈。開先寺之景趣最勝,清代改為秀峰寺,西
方溪畔有方形五重小石塔。圓通寺在西麓,大
殿西北有宋代建立的六角石造古墳。天池寺在
牯嶺西南,寺北有宋‧韓侘胄造立的六角磚塔。
〔參考資料〕 《出三藏記集》卷二、卷十、卷十
三~卷十五;《高僧傳》卷六;《續漢志》卷二十二;
《廬山志》卷十一〈東林寺遠法師影堂碑〉;《南嶽總
勝集》卷上;《古今圖書集成》〈山川典〉卷一三七~
卷一四四;《支那佛教史蹟評解》卷二;常盤大定《支
那佛教研究》。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72717015e&aid=13123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