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十一) 續 六千零九十六
2019/12/08 04:13:44瀏覽144|回應0|推薦1
◎薩埵(梵sattva,巴satta,藏sems-dpah!、sems-can)
指有生命、情意的一切生物。又稱薩婆薩
埵、薩多婆、薩和薩、薩怛[口+縛]、索埵。意譯有
情、眾生;亦譯勇猛、含識。《成唯識論述記
》卷一(本)云(大正43‧234a)︰「梵云薩
埵,此言有情,有情識故。」《證契大乘經》
卷上云(大正16‧655a)︰「梵音薩埵,舊譯
為眾生,或為有情。」又,《佛地經論》卷二
云(大正26‧300a)︰「薩埵者是勇猛義。」
又,印度數論學派以薩埵為自性(prakr!ti
,即根本質料因)所具三德之一,表純粹或善
良之性質。《金七十論》卷上說明三德之相,
云(大正54‧1247c)︰
「喜憂闇為體者,是三德者,(一)薩埵,(二)羅
闍,(三)多磨。喜為薩埵體,羅闍憂為體,闇癡
多磨體,是現三體相。照造縛為事者,是三德
何所作。初能作光照,次則作生起,後能作繫
縛,是三德家事。」
另外,薩埵也被作為「菩提薩埵」的簡稱
,指菩薩。而密教則將薩埵分為愚薩埵(凡夫
)、識薩埵(聲聞、緣覺)、金剛薩埵(菩薩
)、智薩埵(佛)等類。
〔參考資料〕 《玄應音義》卷二十三;《慧琳音
義》卷十二、卷二十四;《翻譯名義集》卷五。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72717015e&aid=131193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