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十一) 續 六千零七十七
2019/12/06 05:25:02瀏覽148|回應0|推薦1
◎穢土
指濁穢粗惡的國土,係「淨土」的相反詞
,指三界六道,或指現實世界。亦即苦惱充滿的娑婆世界。
關於此土穢濁的相狀,《維摩詰所說經》
卷上〈佛國品〉云(大正14‧538c)︰「舍利
弗言,我見此土丘陵、坑坎、荊棘、沙礫、土
石、諸山,穢惡充滿。」《往生論註》卷上云
(大正40‧828a)︰「見三界是虛偽相,是輪
轉相,是無窮相,如蚇蠖循環,如蠶繭自縛。
哀哉眾生,締此三界,顛倒不淨。」
此外,在論及佛土時,天台宗四土中的凡
聖同居土、法相宗三土中的變化土,皆有淨土
、穢土之別。而淨土宗尤其強調必須厭離穢土
、欣求淨土。該宗之宗教目標即在教人死後脫
離此一穢土,而往生阿彌陀佛之淨土世界。
然而,淨土宗之法門,雖然顯現出阿彌陀
佛之大願及無量慈悲,但這並不意味「欣淨土
、厭穢土」係所有佛法的共同宗教趨向。佛法
主要有「易行道」與「難行道」二門,淨土宗
主張往生淨土即為易行道,然亦有主張在穢土
修行者,此即屬難行道。故在穢土修行亦係法
門之一,並非所有佛教徒皆須厭離穢土。
■附︰印順〈淨土新論〉(摘錄自《妙雲集》下編{4})
眾生在穢土修行,雖容易退失;生淨土中
,環境好,不再退轉。但論修行的速率,穢土
修行,比在淨土修行快得多。如《大阿彌陀經
》(下)說︰「世尊!……(在此娑婆濁世)
,為德立善,慈心正意,齋戒清淨,如是一晝
一夜,勝於阿彌陀佛剎百歲。」《維摩經》也
說︰「此土菩薩,於諸眾生大悲堅固,誠如所
言。然其一世饒益眾生,多於彼國(淨土)百
千劫行。所以者何﹖此娑婆界有十事善法,諸
餘淨土之所無有。」十事,即六波羅蜜等。
淨土是七寶所成的,衣食等一切無問題,
即無布施功德。穢土人惡,要修忍辱,淨土都
是諸上善人,即不需修忍辱行。此土有殺盜淫
妄諸事,所以要持戒,淨土女人都沒有,或男
女不相佔有,即沒有淫戒可持。生活所需,一
切圓滿,即沒有偷盜可戒。這種種功德,生到
淨土中,都難於進修。這等於太平盛世,「英
雄無用武之地」,無從表顯他的才能與救國救人的大功績。
穢土是難行的,然因為難行,所以是偉大
的。釋迦牟尼佛穢土修行成佛,為十方諸佛之
所稱讚。如《阿彌陀經》中說︰「彼諸佛等,
亦稱讚我不可思議功德,而作是言︰釋迦牟尼
佛,能為甚難希有之事,能於娑婆國土五濁惡
世……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除蓋障菩
薩所問經》(二),及《寶雲經》、《寶雨經》、
《勝天王般若經》等,都說到穢土修行,比淨
土高超得多。龍樹《大智度論》(十)說得最為明切︰
「娑婆世界中,樂因緣少,有三惡道老病死
,……心生大厭,以是故智慧根利。彼(淨土
)間菩薩,七寶世界,種種寶樹,心念飲食,
應意即得。如是生厭心(不滿現實)難,是故
智慧不能大利。譬如利刀,著好飲食中,刀便
生垢。……若以石磨之,垢除刀利。是菩薩亦
如是,生雜(穢)世界中,利根難近。如人少
小勤苦,多有所能。」
穢土是苦痛的,然發心行菩薩道,卻是最
殊勝的,這無怪釋尊發心遲而成佛早。易行道
容易得不退轉,但一生淨土,即進度遲緩。穢
土修行難得不退,如打破難關,就可一往直前
而成佛了。易行與難行,穢土與淨土,實各有
長處。上來,一從經論證明,一從事實證明。
理解了經論的意趣,才得佛法的妙用。易行道
與難行道,都是希有方便。「菩提所緣,緣苦
眾生」。為眾生苦,為正法衰,而發菩提心,
為大乘法的正常道。善巧方便安樂道,也是微
妙法門,依此而行,可積集功德,懺除業障,
立定信心,穩當修行,不會墮落!雖然佛法住
世,還得有為法為人而獻身命、精進苦行的才得!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72717015e&aid=131174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