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十一) 續 五千九百二十四
2019/11/21 04:21:09瀏覽110|回應0|推薦2
◎龍興寺
(一)指唐‧開元二十六年(738),玄宗敕令
天下諸郡所創立的龍興寺︰唐‧神龍元年(705
),中宗即位,稱天下中興,乃敕令於諸郡置
中興寺、觀。其後,又敕令天下所有中興寺悉
改名為龍興寺。至玄宗開元二十六年,則敕令
於諸郡立龍興、開元二寺,遇國忌則於龍興寺
行道散齋,千秋節祝禱則在開元寺舉行。
爾後,各地龍興寺高僧輩出,例如︰絳州
之玄約,杭州之可周、宗季,溫州之玄覺,睦
州之慧朗,揚州之法慎,朔方之辨才,鍾陵之
清徹,滑州之普明,江陵府之齊巳,洛陽之崇
珪等,皆於義學、禪法、戒律等各馳其名。又
,寶曆二年(826),杭州龍興寺沙門南操,
發願勸募道俗十萬人,結華嚴經社,每年四季
舉行齋會,白居易嘗為撰〈華嚴經社記〉。
北宋初年,太宗改汴京龍興寺為太平興國
寺,此寺遂成為宋代佛教之根本道場。永州龍
興寺則於寺內起淨土院,刺史李承[目+至]、僧法林
等人召集信士同修淨業,柳宗元嘗為撰〈龍興寺淨土院記〉。
又,日本‧最澄入唐後,從道邃學天台之
法時,嘗住台州龍興寺繕寫經論,並於越州龍
興寺受灌頂。而唐末入唐之圓仁,其《入唐求
法巡禮行記》中亦提及開元、龍興二寺之記事。
(二)位於安徽省鳳陽縣城北鳳凰山日精峰下
︰原名皇覺寺,又名大龍興寺。明‧洪武十六
年(1383),太祖朱元璋將其早年出家之寺剎
拆遷至此重建,賜名大龍興寺。寺內有朱元璋
御製「龍興寺碑」。據《大明洪武實錄》記載
,本寺有佛殿、法堂、僧舍等三八一間,連綿
五公里,常住僧人百名。寺中藏有朱元璋畫像
、鐵像、銅鏌,及鑄有銘文之鐵磬。現存殿閣二十餘間。
(三)位於河南省南陽縣︰乃慧能之法嗣神會
在未入洛陽荷澤寺以前,自唐‧開元八年(
720)至天寶四年(745)所棲止之所。神會於
此撰寫《南陽和上頓教解脫禪門直了性壇語》。
(四)位於河北定興縣內十字街中心︰建於宋
代,原有前、中、後三部,現僅存中部之閣,
名慈雲閣。據縣志記載,元‧大德年間(1297
~1307)該寺住持寶德,因舊大悲閣毀於兵亂
,發願重建,大德十年落成。清‧嘉慶二十五
年(1820)重修後改名慈雲閣。閣座北朝南,
平面近似方形,重檐歇山布瓦頂,磚木結構。
具有元代之建築風格。
(五)位於山西新絳縣內︰始建於唐,原名碧
落觀。宋太祖嘗寓此,改名龍興宮。宋末又改
稱今名。寺內佛殿、高塔、塑像、古碑林立,
尤以碧落碑著稱於世。該碑刻於唐‧總章三年
(670),高二點二六公尺,寬約一公尺。碑
文書法奇古,行筆精絕,以大篆名聞全國。原
文字跡略有損壞,後人摹其舊拓重刊一通,存
於原碑之側,人稱新碑。
又,寺後有寶塔一座。塔始建於唐,民國
三十年(1941)重修,高四十二點四公尺,八
角十三層,各層均有石額鐫於其上。塔身係磚
木結構。塔頂冠以鐵體葫蘆,係生鐵鑄成。
(六)位於湖南沅陵縣西北面的山坡上︰創建於
唐‧貞觀二年(628),歷代重修,依山而
築。現存主要建築有山門、天王殿、彌勒殿、
大雄寶殿、觀音閣、旃檀閣、彌陀閣等,規模
宏大,甚為壯觀。其中,大雄寶殿最為雄偉,
正南北向,二十四根大木柱立於木質石礎上,
正前二重檐之間懸掛「眼前佛國」木匾,係摹
刻明‧董其昌題寫之字而成。
〔參考資料〕 (一)《宋高僧傳》卷三;《景德傳燈
錄》卷九、卷十二、卷十四、卷十九;《樂邦文類》卷
三;《佛祖統紀》卷四十。(三)《宋高僧傳》卷八。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72717015e&aid=130978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