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十一) 續 五千九百一十六
2019/11/20 05:01:16瀏覽162|回應0|推薦1
◎龍泉寺
(一)遼寧鞍山巿千山五大禪林中規模最大、保
存最完整的佛寺︰位於遼寧省鞍山巿千山北溝
的中部山腰上。關於寺名的由來,相傳係因山
上有泉,蜿蜒流入寺內,形狀似龍而得名。一
說唐太宗曾至此遊幸,飲該處泉水,大讚水質
甘甜適口,乃得龍泉之名。
此寺創建年代不詳。相傳始建於唐,後經
明、清二代多次擴建,故頗具規模。全寺共有
大小建築二十餘幢,主體部份座落於山腰平臺
上,布局整齊。平臺分三層︰第一層為法王殿
、齋堂、客堂;第二層為東、西配殿及「龍泉
演梵」;第三層為大雄寶殿。其他如鐘鼓樓、
彌勒閣、後殿、藏經閣等建築,則參差錯落於
四面陡坡的坡頂上。
寺中藏有大小佛像八十七尊,分別以銅、
泥、鐵、木、石等雕刻而成;其中以藏經閣的
銅佛最著名,該像高一點三公尺,重達十五公
斤,係明‧萬曆十二年(1584)李太后所賜
贈。此外,寺域周圍群峰環抱,古木參天,景
色宜人,有松門塔影、瓶峰插翠等十六景及摩崖石刻等。
(二)山西五台山名剎︰位於臺懷鎮南五公里
處。因寺中有龍泉噴出而得名。相傳古時有九
頭龍出沒此地,危害百姓,後被文殊菩薩降伏
,而禁錮於地牢內。宋代,曾於此地建楊家將
家廟。現今龍泉寺係民國初年所重建。全寺建
築以山門之玉石牌樓最著名,牌樓上雕有八十
九條龍之圖紋,十分生動傳神。
(三)位於山西太原巿西南二十餘公里的太山上
︰始建於唐‧景雲元年(710),明‧洪武年
間(1368~1398)重建。寺內有唐代所建巨碑
,字跡今已剝落。正殿殿內四壁均為懸塑,塑
山、樹以及殿宇,菩薩、羅漢像雜處其中,塑
工精美,極富異趣。
(四)位於內蒙古喀喇沁旗錦山鎮西北山中︰始
建於元代,至明代已告廢圮;現存建築多為清
代所重建。因寺建在山巔南坡,岩隙清泉細流
,終年不絕,人稱龍泉,寺亦因此得名。大殿
前橫臥一軀長約四點五公尺的石獅。獅背立一
小型界石碑,刻於元‧至元二年(1336)。獅
前有元代的「松州獅子崖龍泉寺住持慈光普濟然公德行碑」。
(五)位於福建省長樂縣沙京蓮花山︰原名西
山寺,創建於南朝梁‧承聖三年(554)。據
傳百丈禪師懷海(720~814)即於此寺出家。
唐‧咸通九年(868),以該地有青、黃二龍
戲於井中的傳說,乃賜名龍泉寺。此寺古蹟甚
多,寺後有石刻佛像一尊,寺前有龍泉古井等。
(六)臺灣高雄名剎︰位於高雄巿鼓山萬壽山
山麓。相傳係因踞龍穴而建,故名龍泉禪寺。
始建於民國十二年(1923),日僧東海宜誠為
首任住持。民國三十四年,隆道接任住持後,
陸續擴建堂塔,其中尤以五十六年完成的慈壽
塔為最著。塔高五層,內外柱壁,全以手工砌
嵌而成,可安祀亡靈四萬餘位,為全省最大之
靈骨塔。民國六十年,萬壽山發現天然石觀音
像,寺中遂新建圓通寶殿以奉聖像。寺中建築
除上述萬壽塔、圓通寶殿外,尚有舍利殿、山
門、祖堂、般若講堂、齋堂、功德堂等,並陸
續擴建大講堂、大殿等。現任(1993)住持為開明。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72717015e&aid=130963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