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十一) 續 五千八百九十五
2019/11/18 03:39:47瀏覽95|回應0|推薦1
◎靜琬(﹖~639)
隋代僧。亦作淨琬、智苑、知苑。鑑於北
周武帝毀佛破壞佛經,遂發願將佛經刻石以保
存於世。隋‧大業年間(605~617),居於幽
州(河北)智泉山,在白帶山壁上鑿石刻石經
;其後,法徒代代相傳,形成風氣,乃刻成部數浩繁之房山石經。
■附︰藍吉富〈石窟與石經〉(摘錄自《隋代佛
教史述論》第七章第一節)
隋代佛教石刻事業之最為膾炙人口者,當
推沙門靜琬的房山石經一事。靜琬事蹟,《續
高僧傳》未載。初唐人唐臨所撰《冥報記》曾
載其刻經本末,然而其所稱「靜琬」之名則為
「智苑」。此外,道宣《集神州三寶感通錄》
卷下所記與唐臨所記大體相同,而且也稱刻經
者為「智苑」。《冥報記》卷上︰
「幽州沙門釋智苑,精練有學識。隋‧大業
中發心造石經藏之,以備法滅。既而於幽州北
山,鑿巖為石室。即磨四壁,而以寫經。又取
方石,別更磨寫。藏諸室內。每一室滿,即以
石塞門,用鐵錮之。(中略)朝野聞之,爭共
捨施。故苑得遂其功。(中略)苑所造石經已
滿七室,以貞觀十三年卒。弟子猶繼其功。」
按「靜琬」之名,遼‧趙遵仁的〈涿州雲
居寺四大部經記〉文中作「淨琬」,而《帝京
景物略》,查禮芯〈題上方二山紀遊集〉、《
大明一統志》以及清人資料等則都作「靜琬
」。因此「靜琬」一名遂成近世定稱。趙遵仁〈
涿州雲居寺四大部經記〉云︰
「……又於(石室)左右別得古記云︰幽州
沙門釋淨琬,精(疑漏一「練」字)有學識。
於隋‧大業中發心造石經一藏,以備法滅。遂
於幽州西南白帶山上,鑿為石室。以石勒經,
藏諸室內。滿即用石塞戶,以鐵錮之。其後雖
成其志,未滿其願。以唐‧貞觀十三年奄化歸
真。門人導公繼焉。導公沒,有儀公繼焉。儀
公沒,有暹公繼焉。暹公沒,有法公繼焉。自
琬至法,凡五代焉。不絕其志。」
《帝京景物略》以為靜琬的刻經理想,係
受北齊沙門慧思的影響。該書引〈生芯題草〉
云︰「北齊南岳慧思大師,慮東土藏教有毀滅
時,發願刻石藏,閟封岩壑中。座下靜琬法師
,承師付囑,自隋‧大業迄唐‧貞觀,大涅槃經成。」
由此可知,靜琬與天台智者大師同屬慧思
禪師門下。其所完成之石經則為《大涅槃經》
一部四十卷。據前引趙遵仁〈四大部經記〉所
載。遼時所發現之石經,亦即自靜琬以迄第五
代之法公等人所完成的石經,共計七一0卷,
石碑二一三0條。該文載︰「正法念經一部全
七十卷、計碑二百一十條。大涅槃經一部全四
十卷,計碑一百二十條。大華嚴經一部全八十
卷,計碑二百四十條。大般若經五百二十卷,
計碑一千五百六十條。」
據趙遵仁碑文所記,在遼代發現石經的是
遼朝樞密直學士韓紹芳。其後,韓紹芳將該事
上奏遼聖宗。因此又由遼朝政府之力,再度賡
續刻經事業。趙氏碑文記遼代刻經數目如次︰
「自太平七年至清寧三年中間,續鐫造刻大
般若經八十卷,計碑二百四十條,以全其部
也。又鐫寫大寶積經一部,全一百二十卷,計
碑三百六十條,以成四大部數也。都總合經碑二千七百三十條。」
自隋迄遼,所刻石經總數是石碑二七三0
條,經文九一0卷。刻經是一種枯淡、遲緩的
事業,然而經過靜琬的肇始,五代法嗣的紹承
,加上遼朝的賡續其業,居然完成了將近千卷
的石經。其事不祇顯示一件集體工作的成就,
而且更顯示出佛教徒堅忍持恒的護法精神。明
僧道衍(姚廣孝)曾有詩歌詠其事︰「峨峨石
經山,蓮峰吐金碧,(中略)竺墳五千卷,華
言百師譯。琬公懼變滅,鐵筆寫蒼石。(中略
)功成一代就,用藉萬人力。(中略)如何大
業間,得此至人出。(中略)大哉弘法心,吾徒可為則。」
據葉昌熾《語石》所述,房山石經中之一
百四十餘枚拓本,在清末頗通行於世。千餘年
前的文化遺蹟,仍能傳諸今世。實在令人不能
不佩服肇始者靜琬的堅忍毅力與護法精神。
〔參考資料〕 塚本善隆《中國近世佛教史諸問題》。
(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72717015e&aid=130927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