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十一) 續 五千八百九十二
2019/11/18 03:26:54瀏覽87|回應0|推薦1
◎隨自意三昧
書名。一卷。隋‧慧思撰。收在《卍續藏
》第九十八冊。「隨自意三昧」,意謂於一切
時中、一切事上,念起即覺,意起即修三昧。
乃慧思依《首楞嚴經》意而命名的。相當於智
顗依《大品般若經》意而命名的覺意三昧,或
《摩訶止觀》中的非行非坐三昧。
本書以第八識(阿梨耶識)為佛性,故本
書略有唯識色彩。全書大體論述初心菩薩在修
學六波羅蜜時,應以禪定為根本。又說在修習
此隨自意三昧時,於行、住、坐、眠、食、語
等威儀上,應有禪定及六度行儀的工夫。
■附︰〈隨自意三昧〉(摘錄自《續修四庫全書提要》)
陳‧釋慧思撰。思所撰《大乘止觀法門》
已著錄。是卷凡有六品,明行住坐臥食語六威
儀中止觀法門,一一具足六波羅蜜。
初行威儀中,辨六波羅蜜竟,因廣論觀未
念欲念心,破人法二我執,及未念心滅、欲念
心生等四句皆不可得;末明身心雖空,因果不
失,觀中道第一義空道理,得首楞嚴定,入菩
薩位。第二住威儀中,首述先觀兩種三性,後
觀假名,但只解釋第一種三性觀法。先觀息出
入畢竟空寂,次觀心不可得,次觀色身空寂,
以芭蕉觀沫、觀泡、觀影、觀虛空、觀次第,
得具足六波羅蜜。
第三坐威儀中,先以跏趺坐具足六波羅蜜
,次總明內觀六根、外觀六塵、內外觀六識,
皆不可得,得一切智慧。次別明根塵識六門觀
法,次明意識與前五識差別,末明第六、七、
八識差別。此中以為轉一切生死惡業皆由第七
識,凡夫生死隨業受報用第六識,而第八識凡
聖齊平。此義極精,蓋是北地學派也。第四臥
威儀中,明臥中眼義觀法,具足六波羅蜜義。
第五食威儀中,明受食中迴向法界眾生,施與
法食,具足六波羅蜜義。第六語威儀中,明語
時迴向法界眾生,具足六波羅蜜義。
此卷所述如何念、如何思、如何修,皆依
《中論》破析宗旨,一心具足空假中三觀明義
,乃南嶽大師自受用之三昧。《法華經》安樂
行義中說不動忍,謂如《隨自意三昧》中說。
此卷初亦說學妙法蓮華三昧,應先學隨自意三
昧,是南嶽教授次第,以此為入門之徑也。
初唐‧道宣《續高僧傳》中尚稱此書名,
會昌之厄,乃就喪亡。吳越求諸海外,始復歸
來。宣和間釋了然《大乘止觀宗圓記》尚引《
隨自意三昧》之文,至南宋‧釋志磐《佛祖統
紀》載南嶽存佚諸書,已失此名,是再佚矣。
今幸於日本《續藏》中得之,頗多錯簡,釋印
光詳加校訂,刊版流通焉。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72717015e&aid=130926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