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十一) 續 五千八百八十五
2019/11/17 04:01:54瀏覽119|回應0|推薦1
◎隨喜(梵anumodana,巴anumodana,藏rjes-su yi-ran%-ba)
隨順歡喜之意,即見他人所作善根功德,
隨之心生歡喜。《大品般若經》卷十一〈隨喜
品〉云(大正8‧297b)︰「是菩薩摩訶薩隨
喜福德,與一切眾生共之,迴向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其福最上第一,最妙無上,無與等。
」《法華經》卷六〈隨喜功德品〉云(大正9‧46b)︰
「如來滅後,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
婆夷,及餘智者,若長若幼,聞是經隨喜已,
從法會出,至於餘處,若在僧坊,若空閑地,
若城邑、巷陌、聚落、田里,如其所聞為父母
宗親善友知識隨力演說。是諸人等聞已,隨喜
復行轉教。餘人聞已,亦隨喜轉教,如是展轉
至第五十,(中略)阿逸多,如是第五十人展
轉聞法華經,隨喜功德尚無量無邊阿僧祇,何
況最初於會中聞而隨喜者,其福復勝無量無邊
阿僧祇,不可得比。」
又,《大智度論》卷六十一對隨喜的意義
曾作詮釋。其文云(大正25‧487c)︰
「隨喜福德者,不勞身口業作諸功德,但以
心方便見他修福,隨而歡喜作是念,一切眾生
中,能修福行道者最為殊勝。若離福德,人與
畜生同行三事。三事者,淫欲、飲食、戰鬥。
能修行福德,行道之人,一切眾生所共尊重愛
敬。譬如熱時清涼,滿月無不樂仰,亦如大會
告集,伎樂餚饌無不畢備,遠近諸人咸共欣
赴。修福之人亦復如是。(中略)諸菩薩摩訶
薩,於十方三世諸佛及菩薩聲聞辟支佛,(中
略)於此福德中,生隨喜福德,是故名隨喜。
(中略)問曰︰求佛道者,何以不自作功德而
心行隨喜﹖答曰︰諸菩薩以方便力,他勤勞作
功德,能於中起隨喜者,福德勝自作者,復次
是隨喜福德,即是實福德。所以者何﹖念過去
佛即是念佛三昧,亦是六念中,念佛、念法、
念僧、念戒、念捨、念天等。因行清淨戒入禪
定,起畢竟智慧和合故,能起正隨喜,是故不
但隨喜而已,亦行是實法。」
此謂行福德者為諸人所尊重愛敬,而隨喜
福德,其功德更勝於自作者,且隨喜福德亦可視為實德。
《法華玄論》卷十謂隨喜有通別二種,「
通隨喜」者,見聞覺知他人所作之福,皆隨順
歡喜;「別歡喜」者,乃依五十功德之說,而特
別對《法華經》隨順歡喜。此外,又說大小二
乘隨喜之不同,大乘隨喜廣通三世十方佛及弟
子,小乘唯局三世佛;大乘隨喜法身功德,小
乘唯限於跡身功德;大乘迴向薩婆若,趣一切
智,小乘則無此迴向;大乘通有漏、無漏,小
乘唯局於有漏心。又,隨喜原屬化他門,然在
隨喜之時,內心自除嫉妒煩惱,故亦通於自行門。
■附︰印順〈隨喜功德〉(摘錄自《華雨集》第
二冊第三章第二節)
隨喜(anumodana),是對於他人的所作
所為,內心隨順歡喜,認可為行得好,合於自
己的意思,所以「隨喜」是通於善惡的。簡略
的說,佛法是淺深不等的離惡行善,這是要自
己身體力行的,但不只是自己行就夠了。任何
一種離惡行善的善行,可分四類︰(1)「自行
」,自己去做;(2)「勸他行」,還要勸別人去
做;(3)「隨喜行」,知道別人做了,起認可歡
喜心;(4)「讚歎行」,讚歎這一善行,讚揚行
此善行的人,以激勵大眾。大家都向於離惡行
善,才是佛教的理想。善行如此,惡行也有「
自行」、「勸他行」、「隨喜行」、「讚歎行
」;如惡行而具足四行,那可是惡性深重了。
這裏,約隨喜功德說。一切善行,不外乎
一般人的人、天福德;聲聞與緣覺乘──有學
、無學功德;菩薩發大心,廣修福慧,自利利
他的功德;如來圓滿大菩提,現成佛、說法、
入涅槃等最勝功德。對於這一切功德,都「心
生歡喜」,如《普賢行願品》說︰「十方一切
諸眾生,二乘有學及無學,一切如來與菩薩,
所有功德皆隨喜。」
《般若經》〈隨喜品〉也是這樣,不過與
般若相應,無相無著(是難行道)而已。《法
華經》〈隨喜功德品〉,聽聞隨喜而轉化他
人。「隨喜功德」,是一切大乘法門所重視
的。《大智度論》說︰「隨喜福德者,不勞身
口業作諸功德,但以心方便,見他修福,隨而
歡喜。」這不是說,不需要身語的實際善行,
是說見他修福而心生歡喜,是有很大功德的。
依《智度論》說︰隨喜功德之所以有大福德,
(1)確信福德因果,「得正見故,隨而歡喜」。
(2)「我應與一切眾生樂,而眾生能自行福德
」,作福的一定能得安樂,那就與自己行善一
樣。(3)「眾生行善,與我相似,是我同伴,是故隨喜」。
眾生是自我中心的,雖明知行善是應該的
,但從自我而起顛倒,每對他人的善行善事,
福德慧德,會引起嫉妒,障礙或破壞,這是修
菩薩行的大障。如能修隨喜行,時時隨喜一切
功德,那一定能慈心普利,趣入菩提的大道。
隨喜是「禮佛三品」之一,是在佛前修的,佛
菩薩的功德,當然是隨喜的主要內容,但如來
化導眾生,不棄人、天、聲聞、緣覺功德,所
以一切功德,都是發菩提心者所隨喜的。
〔參考資料〕 《大般涅槃經》卷一〈壽命品〉;
《瑜伽師地論》卷四十四;《摩訶止觀》卷七(下);《
止觀輔行傳弘決》卷七之四;《法華經文句》卷十(上
);《法華經玄贊》卷十(本);《觀經散善義》;《
天台四教儀集註》卷九。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72717015e&aid=130905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