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十一) 續 五千八百四十六
2019/11/13 03:37:22瀏覽86|回應0|推薦1
◎諦(梵satya,巴sacca,藏bden-pa)
此語有若干不同意義。通常指真實不謬,
亙萬世而不改的真理。此外,有真實、明確、
開悟、原理、項目諸義。《增一阿含經》卷十
七云(大正2‧631a)︰「實有不虛,世尊之
所說故名為諦。」《大毗婆沙論》卷七十七云
(大正27‧398a)︰「實義是諦義,真義、如
義、不顛倒義、無虛誑義是諦義。」又,《四
諦論》謂「諦」有七義,該書卷一云(大正32‧377a)︰
「諦義有七︰(一)不倒是諦義,譬如火相;(二)
實有是諦義,如經中說;(三)無變異是諦義;(四)
無二行是諦義,譬如樹提伽蛇耶達多行;(五)不
更起是諦義,從此智不更起,不同火輪智;(六)
不相違是諦義,譬如業及聖戒;(七)文義相稱是
諦義,何以故﹖言苦者必苦為義。由此七義故名為諦。」
此上所舉,皆以理法之真實不虛為「諦」。
關於諦之種類,諸經論頗有異說,《大智
度論》卷八十六述說一諦;《大般涅槃經》卷
十三、《中論》卷四、《大毗婆沙論》卷七十
七等則說真俗二諦(又名勝義諦、世俗諦),
於勝義中審實稱為真諦,於世俗中審實稱為俗
諦,俗諦又可分世間世俗、道理世俗、證得世
俗、勝義世俗四種。勝義諦可分世間勝義、道
理勝義、證得勝義、勝義勝義四種。此外,亦
有七種二諦、十種二諦等。
《菩薩瓔珞本業經》卷上述說空、假、中
三諦,《仁王般若波羅蜜經》卷上說空、色、
心三諦。此外,尚有隔歷三諦、圓融三諦。而
《中阿含》卷八〈眾集經〉及諸經論則廣說苦
、集、滅、道四諦;舊譯《華嚴經》卷二十五
則列出十諦。即︰世諦、第一義諦、相諦、差
別諦、說成諦、本諦、生諦、盡無生智諦、令
入道智諦、一切菩薩次第成就諸地起如來諦。
《菩薩瓔珞本業經》卷上〈賢聖學觀品〉又說
有諦、無諦等十六諦,《金七十論》且謂有自性等二十五諦。
〔參考資料〕 《成實論》卷十一;《二諦義》卷
上;《摩訶止觀》卷三(上);《法華經玄義》卷二(
下);《中觀論疏》卷十(本);《大乘義章》卷一、
卷三(本);《俱舍論光記》卷二十二;《大乘法苑義
林章》卷二(本)。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72717015e&aid=130804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