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十一) 續 五千八百四十三
2019/11/13 03:23:45瀏覽103|回應0|推薦1
◎親鸞(1173~1262)
日本淨土真宗之開祖。又名綽空、善信。
京都人,日野有範之子。九歲出家,登比叡山
,任為堂僧,並修習惠心流之教學。二十九歲
離開叡山,至京都六角堂「參籠」(日本式的
閉關)修行百日,後聞說法然源空弘揚念佛易
行法門,乃至吉水拜謁法然,並成為法然之弟
子。不久,得法然許可,娶藤原兼實之女玉日
為妻,此即為真宗「帶妻制」之起源。
承元元年(1207),朝廷下旨禁止專修念
佛,法然之教團被迫解散,法然亦被流放至土
佐國(高知縣),親鸞則被流放至越後國(新
潟縣)。「親鸞」之名,即被流放至越後國後
才取的。在流放之前,他名為善信。在越後的
數年間,親鸞過著非僧非俗的生活,並自稱「愚禿親鸞」。
建曆元年(1211)十一月,親鸞遇赦。建
保二年(1214)春,他偕妻子到常陸國(茨城
縣),此後二十年間,主要是向關東地區的農
民宣揚本願他力信仰。寬熹三年(1231),在
臥病之時,突然體悟到自力之不可恃,以及即
使是信仰彌陀本願或稱念彌陀名號,也都是彌
陀誓願之力所賜。由此全新的體驗,他乃發展
出「惡人正機」及「諸佛等同」的教理。由於
他在關東佈教二十年,終於使信仰本願他力的
眾人,形成一個以他為中心的集團。
文曆二年(1235),由於鎌倉幕府對念佛
者的取締愈來愈嚴,因此親鸞又偕其妻女回到
京都。其妻女中,除么女覺信尼之外,其餘都
在建長八年(1256)之前,歸回家鄉越後國。
此後的親鸞,生活極為拮据,日常所需皆仰其
弟子接濟。但在此困窘時刻,他完成了十部以
上的著作(《教行信證》大致是在關東時代完
成的,而《三帖和讚》、《淨土文類聚鈔》、
《愚禿鈔》等書則是在此期間內陸續完成)。
在這段期間,精神生活方面,他雖然安於本願
他力的信仰,但在家庭生活方面,卻屢遭不
幸。由於其長子善鸞提倡異說,他不得不與之
斷絕親子之情,而么女覺信尼婚後生育二子即
成為寡婦,他也不得不代為照顧。弘長二年十
月,親鸞染恙,十一月二十八日去世,享年九
十。遺骨葬於東山大谷。明治九年(1876)諡
「見真大師」號。
親鸞一生有二妻四子三女。他在東北傳法
時,其元配玉日於京都逝世,乃再娶三善為教
之女為妻。此女即惠信尼,曾為親鸞生下三男三女。
■附一︰村上專精著‧楊曾文譯〈淨土真宗的
創立和親鸞聖人及其門徒〉(摘錄自《日本佛教史綱
》第三期第十一章)
親鸞聖人是京都人。據其《傳》,他俗姓
藤原氏,父名有範,生於承安三年(1173)四
月一日,幼名松若[上麻下呂],四歲喪父,與弟淺[上麻下呂](
後入天台宗,稱為尋有)同由伯父范綱收養。
八歲時,母親死去,悲慟不已,逐漸有出離塵
俗之志。第二年,他投青蓮院慈圓僧正的門下
出家。住叡山十年,又到南都研究三論、法相
諸宗之學,後又回到叡山。此時親鸞聖人心中
深有所感。屢次進東、西各塔,向諸佛菩薩祈
禱,希望諸天善神祐助,苦思冥想出離穢土的
要道,逐漸形成了避離榮貴,過隱遁生活的強烈願望。
建仁元年(1201)正月,他到頂法寺六角
堂日夜祈禱了一百天。在途中遇見聖覺,第一
次聽說法然上人的念佛易行法門已經傳布的消
息,第二天立即到達吉水拜謁法然上人,接受
其教誨,改名綽空,以後稱善信,住在岡崎。
建仁三年,他三十一歲,娶藤原兼實之女玉
日。翌年,從法然上人受《選擇集》的傳授。
承元初年,發生住蓮、安樂事件,他也受到牽
連,被判減死一等,發配越後(今新潟)國府
,因罪改名「藤井善信」。此時,親鸞年三十
五歲。他到達流放地以後,自稱「愚禿親鸞」。
在此住了五年,到建曆元年(1211)十一
月遇赦,第二年四月打算回京都的時候,於途
上聽說法然上人已經入滅,於是想再到東北諸
國傳教,便從越後到常陸(有人講,八月離開
越後回京都,十月又離開京都到常陸),在下
妻、小島等地住了數年,後來在稻田住了十幾
年,元仁元年(1224)正月,在稻田的僧舍著
手寫《教行信證文類》六卷。此即淨土真宗的
開創。當時其妻玉日已在京都死去。他又娶三
善為教之女為妻。此即惠信尼。惠信尼的性情
敦厚,他對親鸞聖人在東北傳教,幫助很大。
親鸞在常陸、上下野地方前後有十餘年,
後來在回京都的途中,受到相模足柄江津的道
俗二眾的挽留,在那裡住了七年。此後他從江
津出發,經過美濃近江諸州,嘉禎元年(1235
)八月回到京都。親鸞聖人在承元年間被流放
,當時年三十五歲,經北部而於此時回到京都
,前後達二十八年。他後來從京都的岡崎移到
西洞院住,二十餘年時間專門從事著作,東部
地方的門徒,也常常來探望他。其著作有《和
讚》、《淨土文類聚鈔》、《愚禿鈔》三部,
其他小部著作,則不勝枚舉。親鸞於弘長二年
(1262)八月移到其弟尋有在富小路的善法院
居住,十月得病,到十一月二十八日,他面向
西方,口誦彌陀名號,安祥入寂,壽九十歲。
明治九年(1876),天皇賜以「見真大師
」的諡號。親鸞聖人有四男三女,長子范意,
玉日所生,後皈依慈圓的門下,改名印信。其
他六個孩子都是惠信所生。其中長男「慈信房
」善鸞,因故被斥逐,住奧州的大網。其他諸
子,都分住各地,只有小女彌女,跟隨親鸞聖
人在京都,後來稱為覺信尼。
親鸞聖人的門徒很多,有真佛、性信、順
信、蓮位、顯智等人。
■附二︰田村芳朗著‧慧嶽譯〈淨土的絕對化
──親鸞〉(摘錄自《天台思想》第一部)
親鸞(1173~1262),九歲登叡山,至二
十九歲的二十年間均在叡山實踐修持。一日有
所感,遂尋訪法然於吉水,因對淨土念佛感興
趣,即投禮於門下。五十二歲時,著《教行信
證》,確立自己的思想。
他的《教行信證》,或晚年所作的《唯信
鈔文意》(八十五歲),《一念多念文意》、
《末燈鈔》以及各種讚頌,都強調一念之信可
定來世往生;具有信心的人即等同於佛(如來
等同),不待臨終,亦不賴來迎。更主張煩惱
與菩提,生死與涅槃的不二一體。至於阿彌陀
佛的觀念,即其本體是佛性、法性、真如、一
如、實相,且阿彌陀佛充滿於世界。又強調草木盡能成佛。
由此可知,親鸞是將絕對性一元論作為淨
土法門的主體。事實上,他將淨土教定義為「
圓融滿足極速無礙絕對不二之教」(《教行信
證》行卷),棄絕了自力、他力等相對概念。
法然把包含於天台本覺思想的絕對性一元
論中的淨土教取出,而樹立相對性二元論的本
來淨土法門,強調他力的淨土念佛。相對的,
親鸞似將淨土教再度持之於天台本覺思想中。
法然曾在叡山學習天台,因此他對於絕對
性一元論思想的高超是十分了解的,但為對應
二元相對的現實,不得不由絕對降於相對的立
場。因此法然的淨土教本來就單以相對性的二
元論為本旨。但其自身實難免於被提高到絕對
化的命運。尤其是假如其周圍有高度的絕對性
一元論的話,這種要求就會更加強烈。而提出
這種回應的正是親鸞。(中略)法然與親鸞之
間有時代性的差異,影響了他們的思想。
但親鸞的絕對性一元論,卻不是單純肯定
現實的一元論,而是站立在凝視、悲嘆罪惡深
重的人間存在之立場上。故親鸞是直視相對二
元的現實,而於其上感得絕對性一元的世界。
換言之,乃是「相對之上的絕對」。
〔參考資料〕 《親鸞聖人正明傳》;《親鸞聖人
御因緣祕傳集》;曾我量深《愚禿親鸞》;菊村紀彥《
親鸞辭典》;金子大榮《親鸞世界》。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72717015e&aid=130803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