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十一) 續 五千八百四十二
2019/11/13 03:19:55瀏覽82|回應0|推薦1
◎衛塞節(梵Vais/a^kha,巴Vesa^kha)
南傳佛教國家每年在陽曆五月間的重要節
日,係紀念世尊之誕生、成道、入滅等三大事
的佛教節慶。又譯「吠舍佉節」、「維莎節
」。梵語Vais/a^kha為印度曆第二個月的月
名,相當於陽曆四月至五月之間。
南傳佛教各國的佛教徒,自古相傳世尊之
誕生、成道、入滅日期皆在衛塞月之月圓日,
故將每年陽曆五月之月圓日訂為「衛塞節」。
此一風習來自印度。西元五世紀初葉,法
顯訪問中印度摩揭陀國時,該國於此月八日將
佛像置於裝飾嚴麗的車輛上遊行街巿,以慶祝
佛陀之誕生等三大事。依《大史》所載,西元
前二世紀時,斯里蘭卡多達噶瑪尼阿巴雅王於
每年舉行衛塞節,其後諸王均依循其例。西元
九世紀時的協那二世更在舉行衛塞節時布施衣
食以賑濟貧民。1954年,在緬甸仰光召開的「
世界佛教徒友誼會」第三次大會上,曾規定此日為「世界佛陀日」。
通常,斯里蘭卡在衛塞節的一週內,全國
上下皆盛大舉行慶祝活動。娛樂業停止營業,
人民至寺院持八齋戒,家家戶戶大掃除,在門
口及街道上裝飾佛旗、佛像、燈籠,並在重要
街角上,設置繪有佛陀本生故事的燈塔。此外
,又有大象的遊行隊伍,並為參拜者或貧民設
置布施場所,以布施飲食,並舉辦佛教展覽會
、音樂會等,而各傳播媒體亦皆以專輯報導其
事。此外,緬甸、泰國等南傳佛教國家,亦皆
有大同小異的慶祝活動。
■附︰淨因〈南傳佛誕節──維莎節〉(摘錄自
《法音》雜誌1991年三月號)
維莎節(Vesaka)是僧伽羅語,意為五
月月圓日,俗稱「燈節」,是一個極不平凡而
又神聖的日子。它與佛陀一生中三件重要的大
事聯繫在一起,即︰誕生、成道、涅槃。儘管
大乘佛教國家的佛教徒對此尚有爭議,不過南
傳佛教國家的佛教徒對此深信不疑。1954年在
緬甸仰光召開的世界佛教徒聯誼會第三次大會
規定這天為「世界佛陀日」。因此,這天在世
界佛教徒中亦有著極其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在這神聖的日子裏,所有南傳佛教國家都
要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他們紀念的不單純是
佛陀的誕生,更重要的是一個偉大真理的發現
,這就是人人都渴望達到精神上的最高境界──涅槃!
在斯里蘭卡,在許多方面都可以發現佛教
同印度教相混的現象。僧伽羅人在尊崇佛陀的
同時,也廣泛地崇拜印度教的各種神祇。為了
修來世,人們崇拜佛陀,為了眼前消災得福,
人們則去禮拜印度神祇。其它許多節日(如新
年等)都與印度教、土生土長的神教有著千絲
萬縷的聯繫,把佛教與各種神教混雜在一起加
以紀念、慶祝。唯獨五月月圓日的維莎節,才
看不到佛教與印度教、神教相混同的地方。在
人們的心目中,五月月圓日已成為單純紀念佛陀的節日。
值得一提的是,五月月圓日不一定就是公
曆五月十五日,也不一定就是我國農曆的四月
十五日,而是根據當地月亮之圓缺(即蘭卡陰
曆)而定。例如今年(1991)五月月圓日就是
公曆五月二十八日。(中略)
節日來臨之際,人們裏外忙碌,庭前屋後
,灑掃洗刷,飾以佛旗彩燈。心靈手巧的姑娘
們扎起一個個精製的燈籠;胸懷開闊的小伙子
更是不惜耗資耗力,做起各種大型玩具,飾以
佛經故事畫。政府部門、民間組織、富豪闊老
們爭先恐後地在交通要道,或城巿中最搶眼的
地方建造起一座座牌坊。政府也為之不遺餘力
地通過廣播、電視、報紙廣泛宣揚,明文規定
︰節日期間,全國屠宰業、肉店、酒店一律停
業七天,違者嚴重處罰。全國各機關一律休假
兩天,以便信徒到寺中持戒懺悔……總之濃郁
的節日氣氛瀰漫了全國每一個角落,也觸動了每一個人的心靈。
每年節日前夕,政府都要召開一千人僧伽
大會,去年尤為隆重。五月八日上午,一千五
百名僧人聚會科倫坡,居士更是數以萬計,由
總理親自主持,舉行法會,祈禱國泰民安!
五月八日黃昏,四路僧尼,八方香客,你
推我擠,蜂擁而至,來到寺中。諸剎燈火輝煌
,宗教儀式通宵達旦。
東方明星現時,正是佛陀當年廓然開悟之
際,寺中一切達到高潮!各寺鐘聲齊鳴,彼此
相聞,連成一片,響徹雲霄。在鐘聲的感召之
下,寺廟附近的信徒,合家出動,扶老攜幼,
穿著潔白的禮服,成群結隊,來到寺中大白塔
旁,菩提樹下,奉上沁人心脾的鮮花,點起一
盞盞小油燈。一盞盞小小的油燈,沿著佛塔和
菩提樹環繞數匝,形成一條條火龍。五體投地
的人們啊,時而誦經聲四起,抑揚頓挫,此起
彼伏,把你引向一座神聖的宮殿;時而沉思冥
想,望著那些一動不動的身體,心裏就會想,
他們的靈魂曾經離開了他們一會,昇華到美好
的彼岸世界裏去了……萬籟俱寂的大自然,配
著芬芬的花香,涼爽的曉風,淙淙的清流,還
有百靈鳥對燈而鳴,月光燈光,互相映襯。一
切顯得更加恬靜,柔和可愛,靜謐的大自然啊
,使得每一顆煩雜的心靈受到淨化……。
曉風拂面,陽光照耀著菩提樹頂。獲得一
夜休息的世界蘇醒了。人們也獲得了新生。
白天,信徒們均在寺內渡過,誦經、打坐
或拜佛,但更多的時間還是在法堂中聽僧人說法。
入夜,人們紛紛湧上街頭,從黃昏到黎明
,看牌坊,觀彩燈,玩遊戲,把維莎節推向另
一個高潮,而最能代表節日特徵的就是觀看牌
坊。據歷史記載,這種傳統,如同我國的元宵
節觀燈火一樣,早已成為一種民間風俗習慣,源遠而流長。
早在一千五百年前,大旅行家法顯法師遊
學印度、蘭卡之時,就曾親眼見過慶祝維莎節
的盛況。他對當時維莎節的慶祝活動有如下描述︰
每年第二個月八日,信徒們都要進行遊行,
慶祝佛陀的誕生。他們在事先造好的四輪木車
上,用竹子搭起五層小樓,四面扎成四個佛龕
,中央供養佛陀像,左右菩薩侍立,周圍諸天
環侍。人們載歌載舞,前呼後擁(中略)每一
組車隊由二十輛車組成,每一輛車的造型、結
構、內容各不相同。
法顯法師所說遊行隊伍在第二個月舉行,
根據印度古老的日曆,這個月正好是五月份。
因此法顯法師所描述的場面,實際上就是維莎
節,只不過他沒有提到維莎節這個名稱罷了。
法顯法師所見到的慶祝佛陀誕生的活動,
與比他早七個世紀的阿育王所見到的大致相同
,只不過略為改變成適應當時的風俗習慣罷了。
阿育王石柱第四敕令是這樣記載阿育王所
見到的維莎節實況的︰
一隊隊遊行隊伍簇擁著一個個備有各種天神
像的小車,車上人物畫像栩栩如生,場面頗為
壯觀,令人消魂奪魄。
這種語調同法顯法師所說的基本相同。
我們從一定程度上可以猜測阿育王之子摩
哂陀(Mahinda),到蘭卡傳教,也把印度慶
祝佛陀節日的習俗介紹到蘭卡。
據蘭卡歷史記載,第一次提到有關維莎節
的是在《大史》(Maha^vam!sa)一書中。根
據這本書記載,崇敬佛陀的蘭卡皇帝杜多迦摩
尼(Dufugamuni;西元前101~77),在他
統治期間,先後發動並舉行了二十四次維莎節
的慶祝活動。他使維莎節復活,並得以延續下
來。他舉辦慶祝維莎節慶典比以往的規模更大。
在他之後,據《大史》記載,至少有七位
皇帝一年一度舉辦維莎節的慶祝活動,並使之
規範化,形成一種制度,繼而變成一種傳統習
慣,傳承後代,直至今日。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舍那(Sena)皇帝第二
世(323~333),他把慶祝維莎節和布施窮人
衣食聯繫在一起。從此之後,每逢這個節日,
都要舉行聲勢浩大的布施賑濟活動。
今天,維莎節在佛陀涅槃二千五百周年紀
念活動的推動之下,已成為蘭卡特大的慶祝活
動,甚至比慶祝蘭卡新年還要隆重。(中略)
沿途,家家戶戶燈籠高懸,佛旗飄揚,而
最引人注目的便是無數的大彩棚。這些彩棚都
是節日前夕臨時搭成的,有的是娛樂的地方,
有的是布施的地方,他們為行人免費提供飲料
、小吃甚至晚餐。信徒們堅信,在這特殊的一
天行布施,功德最大。在這幾天,人們有吃有
喝,有玩處有睡處,不花一文錢。(中略)
我們首先驅車來到巿政廳門前,迎面二十
多米高的牌坊便映入我的眼簾。遺憾的是天下
雨,彩燈未開,但圍觀者亦數以萬計。(中略
)不一會兒,燈火通明,整個牌坊金碧輝煌。
牌坊正中央的佛像目光微微下視,給人以親切
的關注,佛像頭頂的法輪,金光四射。圍繞著
佛像,有二十四組油畫,構成了一個情節完整
的佛陀故事。隨著彩燈徐徐變換著顏色,移動
著方位,畫中人物頓時生機勃勃。人們靜靜地
聽著優美動聽的「廣播劇」解說詞,悄悄地移
動著視線,如同觀看電影。這個牌坊的故事題
目是︰手指花環。內容大致為︰
佛陀時,憍薩羅國有位青年名叫無害(
Ahimsaka),自幼聰穎過人,過目不忘,又
謙虛好學,老師十分鍾愛他。這不免引起同窗
們的嫉妒,於是他們便聯合起來,常在老師面
前講他的壞話。起初老師亦不以為意,但時間
一長,也許三人成虎之故吧,老師也討厭起他
來。按當時習俗,畢業時,每個學生都必須送
一件老師稱心如意的禮品。他的老師想懲罰他
,趁機向他要了一件特別的禮品──用一千個
手指編成的花環。忠厚的無害無可奈何,來到
大森林中,殘酷地砍下九百九十九個人的手
指。許多人活活疼死,活著的人紛紛到憍薩羅
國王那兒告狀。皇帝龍顏大怒,下令逮捕無害
,立即斬首示眾。他母親深為兒子性命擔憂,
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兒子。可發
狂的兒子竟向母親撲過來,此時此刻,佛陀出
現,深情地說︰「母子之情,情深似海,你倒
不如砍下我的手指,權充此數。」無害直奔向
佛陀,可無論他怎樣追趕,佛陀總和他保持一
定的距離,他始終無法接近佛陀。暴怒之下,
他向佛陀狂叫「站住!不許動!」佛陀慈祥地
說︰「我本來就沒有動!」其含義極深。佛陀
深知他本性純真,只因一念之差誤入歧途。最
後佛陀為之說法,他放下屠刀,皈依佛門。佛
陀給他取法名︰手指花環。他唱頌十分優美動
聽的歌曲,最後證得阿羅漢果。
接著,我們在科倫坡觀看了幾十個類似的
牌坊。每個牌坊的造型、內容各不相同,畫面
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故事情節生動感人,效果極佳。(下略)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72717015e&aid=130803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