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十一) 續 五千六百六十三
2019/10/24 03:43:12瀏覽96|回應0|推薦1
◎摩訶目犍連(梵Maha^maudgalya^yana,巴Ma
ha^moggalla^na,藏Mau-dgala-gi bu chen-po)
佛陀十大弟子之一。漢譯另有大目犍連、
目連等名。摩揭陀國王舍城人。在佛弟子中,
他有「神通(或神足)第一」的稱號。
目犍連自幼與舍利弗相交莫逆,兩人曾共
同出家就六師外道之刪闍耶修學。學成後,也
各收弟子數百人。兩人在教化弟子之餘,也曾
相約在修道歷程中互相提攜。後來得到佛弟子
阿說示的導引,乃一齊率領弟子皈依佛陀。
目犍連與舍利弗,是佛陀一生弘法的最重
要助手,被稱為佛弟子中的「雙賢」。佛陀晚
年,教團就在他們兩人的輔弼下,不斷推展。
佛陀曾說︰「此二人當於我弟子中最為上首,
智慧無量,神足第一。」又曾說︰「善哉目犍
連,眾中之標首,唯吾與汝二人耳。」
據《盂蘭盆經》所載,目犍連的母親因為
生前罪業的影響,死後墮入餓鬼道。目犍連為
了拯救母親,遂在七月十五日以百味飲食置盂
蘭盆中,供養出家僧眾,終於使其母得以解
脫。這是盂蘭盆會的由來,也是「目連救母
」故事的根源。
目犍連晚年為執杖梵志所殺。在他傷重即
將涅槃之前,阿闍世王曾經下令焚殺執杖梵志
,但是被目犍連阻止了。他知道這是業報,即
使是神通第一的他也逃不了。至於世俗的「復
仇」觀念,在修道者心目中是沒有意義的。因
此,他在向佛陀與舍利弗辭行之後,就回到故
鄉平靜地示寂了。
■附︰〈摩訶目犍連〉(摘譯自《望月佛教大辭典》)
佛陀之重要弟子之一。漢譯另有甚多譯名
,如︰摩訶目揵連、摩訶目伽連、摩訶沒特伽
羅、摩訶毛伽利耶夜那、摩訶毛嗢揭羅演那、
大目犍連、大目乾連、大目連。又可單稱目犍
連、目連、目伽略、勿伽羅、目犍連延、目犍
羅夜那。摩訶意譯「大」,目犍連意譯采菽氏
、菜伏根、取菉豆子、探綠豆子、取胡豆。此
外,另名拘律陀(Kolita),或作拘律、拘利
陀、劬律陀、俱離多、俱哩多、拘理迦、拘離
迦。意譯天抱。「摩訶目犍連」之名是取自母
姓,而「拘律陀」則取自父名。
依據《佛本行集經》卷四十七〈舍利弗目
連緣品〉、《四分律》卷三十三、《五分律》
卷十六等處所載,師為摩揭陀國王舍城外拘律
陀村人,屬婆羅門種。天生容貌端正,自幼與
舍利弗深交。嘗詣觀王舍城附近祇離渠呵山頂
之大會,見大眾之嬉戲,而感悟世間之無常,
遂與舍利弗一同出家,投六師外道之一之刪闍
耶修學。經七日,悉通達其義。不久,於刪闍
耶處為教授師,與舍利弗各領徒眾二五0人。
然彼仍覺未達究竟悟境,故與舍利弗同心立誓
,相約先得悟者必相啟悟。
其後,舍利弗遇佛弟子阿說示,得悟諸法
無我之理,遂轉告目犍連。目犍連乃領其弟子
二五0人同詣竹園,往謁見佛陀。經一月,即
證得阿羅漢果。
關於師歸依佛陀後之事蹟,《中阿含經》
卷二十及巴利語《長老偈註》(巴利語Paramattha-
di^pani^)記載,目犍連嘗於摩揭陀國善知識村
(Kallava^lamutta),獨坐思惟,而入睡眠。
世尊遙知,遂以神力至其所,授與不睡法。後
與舍利弗共同精進修道,成為諸佛弟子中之上
首,輔助佛陀之教化事業。
在佛弟子中,師以「神足第一」聞名。《
增一阿含經》卷三〈弟子品〉云(大正2‧
557b)︰「神足輕舉,飛到十方,所謂大目揵
連比丘是。」又,同經卷二十八記載,佛陀昇
三十三天,為母說法時,師嘗現神通,化難陀
、優婆難陀二龍王,並以神足力往三十三天代
四部眾向佛問訊。
又,據《盂蘭盆經》所載,師以天眼通見
其母死後,墮在餓鬼道,受倒懸之苦,乃向佛
陀請示解救之法,佛陀遂指示師於七月十五日
眾僧自恣日,以百味飲食供養十方佛僧,即可
令其母脫離苦業。後世即依此行盂蘭盆會。
依《四分律》卷四十六之記載,佛滅前八
年,提婆達多破僧之時,目犍連曾與舍利弗同
往伽耶山,以破斥提婆達多,並現神通說法、
教誨,使提婆達多之五百弟子悔悟,而歸依佛
陀。其後,於王舍城行乞時,目犍連為執杖梵
志以瓦石所害。此為佛涅槃前之事。相傳其弟
子阿闍都、舍舍都(又作弗那跋)二人,後亦
殺執杖梵志,為師報仇。另據《大唐西域記》
卷九〈摩揭陀國〉條下記載,師之遺身舍利塔
存於拘理迦村。
又,《大智度論》卷一、稱友《俱舍論釋
》等,謂六足論中之《施設足論》即為師之所
作;《俱舍論光記》卷一則以《法蘊足論》為
師之撰作。又,《異部宗輪論》以師為法藏部
之祖。此外,密教將目犍連安置於現圖胎藏界
曼荼羅釋迦院,中尊釋迦牟尼佛之右方上列第
四位。其形像呈沙門形,右手作拳,舒展頭指
,左手執袈裟之角,面稍向左,坐赤蓮華座。
■〔參考資料〕 《中阿含經》卷九〈瞻波經〉、卷
三十〈降魔經〉;《雜阿含經》卷十六、卷十八、卷十
九、卷二十三、卷二十四、卷四十八;《增一阿含經》
卷十二、卷十八、卷二十八、卷三十六;《觀無量壽經
》;《方廣大莊嚴經》卷十二;《十二遊經》;《撰集
百緣經》卷五;《出曜經》卷二十五;《十誦律》卷三
十七;《有部毗奈耶雜事》卷十八;《法華經文句》卷
一(下);《翻梵語》卷二;《玄應音義》卷六、卷二
十三;《翻譯名義集》卷一;《摩訶僧祇律》卷十六;
《鼻奈耶》卷二;茆耕茹《目連資料編目概略》。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72717015e&aid=130264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