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十一) 續 五千六百四十七
2019/10/22 04:02:45瀏覽123|回應0|推薦2
◎摩訶衍
西元八世紀末葉時,漢地佛教在吐蕃的代
表人物。又稱摩訶衍那、大乘和尚。生卒年不
詳。根據敦煌寫本《頓悟大乘正理決》中所錄
師致吐蕃贊普的表章,可知師於吐蕃佔領沙州
(今甘肅敦煌)後,應贊普赤松德贊之邀前往拉薩傳教。
師力倡禪宗,主張「不思‧不觀」之頓悟
說,一時吐蕃僧俗風靡相從。赤松德贊的妃子
沒盧氏及貴族婦女三十多人,也從其出家受
戒。後在桑耶宗論時,為代表印度佛教的蓮華
戒所敗,而返回敦煌繼續傳教。
■附一︰王森《西藏佛教發展史略》第一篇(摘錄)
在墀德祖贊、墀松德贊兩代,前後自長安
迎請過一些漢僧,在歷次唐蕃戰亂中也虜獲過
一些漢僧,特別是金城公主帶去了漢僧和德宗
派去了漢僧。這些漢僧在西藏的活動,今天我
們沒有看到詳細記載,但從一些跡象上看,有
一些是以講經譯經為主。在西藏也很有幾個藏
族譯師深通漢文,《丹噶目錄》(Ldan-dkar
dkar-chag)中有三十四種經書標明是自漢文
譯成藏文的,證明了這一點(《五部遺教》中
也提到了一些藏族譯師懂漢文,後來藏僧著述
科判詳密,也是從講經漢僧學來)。另外一些
漢僧則是禪僧,最著名的是藏文中常提到的摩訶衍。
摩訶衍約於西元781年或稍遲一二年,受
贊普詔進藏。敦煌寫本《頓悟大乘正理決》說
到「於大唐國請漢僧大禪師摩訶衍等三人」,
贊普妃沒盧氏等人即從摩訶衍出家。到寂護死
後,他的影響迅速擴大。藏文資料甚至於說,
只有意希旺波、貝揚等少數幾個人還遵循寂護
的教法外,絕大部份的藏僧都信奉或附和摩訶
衍。意希旺波等,自然還有印僧,為了恢復他
們的勢力,建議墀松德贊延請蓮華戒(Kamalas/ila)。
蓮華戒是寂護在印度的高足(寂護和蓮華
戒師徒,是印度大乘中觀宗自立量派Dbu-ma
rang-rgyud內所謂「隨瑜伽行中觀派」的代表
人物),他到藏以後,由墀松德贊主持,和摩
訶衍展開辯論。這場辯論延續了三年(約在
792~794年)。《頓悟大乘正理決》說漢僧勝
,內地禪宗和蓮華戒派下此後並行於西藏;某
些藏文資料記載,摩訶衍先勝後敗,被擯還唐
,並且說墀松德贊下令,從此不許藏人隨學禪
宗。有的書上說墀松德贊作結論僅是此後應學
習龍樹中觀宗,但禪宗亦一向以龍樹為其重要
祖師之一,且摩訶衍返敦煌後,在當地仍為重
要人物,當地藏族官員還對他表示一定尊重,
似非被擯棄不用之人。從現有的材料看起來,
禪宗在西藏的影響並沒有斷絕,並且一直影響
到後來的寧瑪、噶舉等派,而在當時譯經目錄
上看,卻是蓮華戒等所傳中觀宗居於主流,可
以說,在當時大概是印僧佔了上風。
■附二︰P.De/mie/ville著‧耿昇譯《吐蕃僧諍
記》第二章〈史料疏義〉(摘錄)
我們在閱讀(王錫)這篇序及摩訶衍和尚
表章的時候,立即就會在腦海裏呈現一個十分
清晰的輪廓,那就是這位漢僧從一開始就十分
明顯地處於守勢。具問發難的並不是他,而是
印度代表。他確實曾要求印度僧侶們向他發問
,但這是因為他發現印度代表們在吐蕃贊普面
前屢進讒言,對他橫加指責,造成了使他感到
難堪的結果;被迫進行自我辯護的也是他,而
不是印度僧侶。在第一道表章中,摩訶衍和尚
懇切請求吐蕃贊普結束這場曠日持久而有損於
佛教界精誠團結的論戰;他同時既藉口自身老
耄,又以天真和諷刺性的口氣陳述他的教理遠
不適應於進行唇槍舌劍般的論戰;他同時還想
由他的弟子來取代他。在後來的論戰過程中,
他又呈第二道表章重新慨嘆其年事之高和教理
爭論之無益。他回首往事,追述贊普是怎樣把
他召到吐蕃來講授禪門的,吐蕃贊普是如何在
論戰之前許久就深悟了其教理之正統性,他又
是怎樣被正式准許布教禪門。他殷切希望吐蕃
贊普立即降一道有利於他的聖旨,以馬上結束
分裂教宗的活動。他渴望能公正地允許各個人
都能自由地從事他們所樂於進行的事業。第三
道表疏是一部自我辯護狀,它最清楚不過地表
達了摩訶衍和尚自我辯護的立場。其中直接地
提到其對手們對他的人身攻擊,而且他還竭力
逐點駁斥對方。他借助於佛教經典文獻和他以
唐朝的名師們的權威作掩護,而且還拒絕自我
標榜「法師」。摩訶衍也承認他的印度對手們
在推理性的經院哲學方面要比他高超。表疏的
結尾部份是對他一生思想情操和布教活動的長
篇辯護,提出對他的禪修習的指控,是完全不適宜的。
總而言之,我們認為摩訶衍和尚的處境並
不是很妙的。印度教派明顯是處於攻勢,而且
從論戰一開始就出現了這樣的局面,關於僧諍
會的兩種說法在這一點上是吻合的。根據本寫
本序言所記載,這次僧諍會是由於印度大師們
向贊普對摩訶衍進讒言而引起的,因為印度和
尚們嫉妒摩訶衍所取得的成就。布頓認為雙方
的敵對情緒是摩訶衍等漢僧們影響增大的一種
反應,因為漢僧把吐蕃佛教徒中的絕大部份都
爭取到他們一邊去了。布頓說︰「肯定曾出現
過競爭局面。這種競爭不是『神學家』之間心
平靜氣的爭論,而且還牽涉到其他意圖。」
■附三︰饒宗頤〈王錫「頓悟大乘政(正)理
決」序說並校記〉(摘錄)
王錫敘又云︰「摩訶衍依止和上法號降魔
、小福張和上雄仰、大福六和尚。同教示大乘
禪門,自從開法已來,經五六十年,亦曾久居
山林樹下,出家以來,所得信施財物,亦曾著
貯積,隨時盡皆轉施。」(P本)
按S本文字與此微有不同。如「依止和上
」,S本誤作「知上」,「大福」作「大福德
」,多一「德」字,「准仰」,S本作「雄(
惟)仰」,似是人名。
所謂依止者,凡比丘新度後,以依止其先
輩比丘而受其監督,從學參禪,此師即其依止
和尚。摩訶衍自言︰法號降魔、小福、大福輩
皆其依止師,此數人者,皆北宗神秀之法嗣,
見《景德傳燈錄》。然宗密答裴休問之《中華
傳心地禪門師資承襲圖》神會門下有摩訶衍,
是摩訶衍者,又曾及神會門下。茲將摩訶衍在
南北宗之關係表之如下︰
          ┌兗州  降魔藏禪師─┐
    ┌神秀┤西京    義福禪師  │
弘忍┤    └京兆    小福禪師  ├摩訶衍
    └慧能───荷澤神會和尚─┘
摩訶衍於神秀為再傳,神秀之傳付者,河
東普寂及大智(即義福)兩禪師,並稱東山繼
德。所謂大福應即義福,是摩訶衍本出禪門北
宗,又事神會,蓋兼習南北宗者也。
摩訶衍事蹟,向來未明,只知其曾居瓜州耳。
與摩訶衍在吐蕃開示禪教者,又有達摩麼
低,王錫《政理決》云︰「陛下了知臣之所說
,禪門宗旨是正,遣與達摩麼低同開禪教,然
始敕命頒下諸處,令百姓官僚盡知。」(此據
S本,P本F°154b)
P本作達摩低,無「麼」字。按達摩麼低
是Dharmamati,乃梵名,唐云法意。據《禪
門師資承襲圖》有襄州法意,與摩訶衍同出神
會門下,當即此人。
摩訶衍事蹟,猶有可考者,知其早歲曾為
長沙嶽麓寺住持。唐‧李邕〈麓山寺碑〉云︰
「……總管大將軍齊郡公權公諱武,福德莊
嚴,喜慧方便,疏寫四部,鎮重百城。有若智
謙法師者,願廣於天,心細於氣,誦習山頂,
創立花臺。有若摩訶衍禪師者,五力圓常,四
無清淨,以因因而入果果,以滅滅而會如如。
有若首楞法師者,文史早通,道釋後得,遠涉
異會,幽尋天台……並建場所,牙(互)為住持……。」
此碑末題「大唐‧開元十八年歲次庚午
……前陳州刺史李邕文并書」,蓋立於玄宗
朝。據碑文繼摩訶衍者,又有首楞法師,假定
摩訶衍任嶽麓住持為二十五歲,約當開元十年
(722)。如前文考證沙州部份陷落於建中二
年(781),其入吐蕃,不知在何年。而建中
、貞元間,摩訶衍年已逾八十矣。證以王錫所
記,摩訶衍自言︰「況臣老耄心風,所說忘前
失後。」《曲禮》云「八十、九十曰耄」。耄
是九十之名,是摩訶衍在吐蕃,已近九十之年。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72717015e&aid=130212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