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十一) 續 五千五百九十
2019/10/15 03:28:33瀏覽110|回應0|推薦3
◎德格印經院
藏傳佛教印經中心之一。位於四川省甘孜
藏族自治州德格縣城東歐普龍山溝口,係第四
十二代德格土司卻吉登巴澤仁於清‧雍正七年
(1729)所建。在歷史上,與拉薩布達拉宮印
經院、日喀則奈塘印經院並稱三大藏文印經
院。後經歷代的擴建、增刻,本院遂成為藏族
地區規模最大、書版甚多、設備最完善的印經院。
本院所印藏文典籍,不僅發行於西藏、四
川、雲南、甘肅等地且遠銷印度、日本、尼泊
爾、東南亞及西歐等地。其刻版所用木材,採
用堅硬的紅樺樹。木版先用火熏,烘去濕氣,
再在蔭涼處晾乾,使之不易變形,故書版能長
期保存。今保存有藏文典籍書版二十一萬七千
餘塊(除少數書版的卷末只刻一面外,其餘都
是兩面鐫刻)與少數藏畫版。內容包括各種經
典的譯作、著作、傳記、歷史、醫學、哲學、
天文、曆算、辭書文法、詩詞音韻、音樂、美
學、雕刻及工藝技術等。著名者有《甘珠爾》
、《丹珠爾》、《薩迦全書》、《四部醫典》
、《醫學總集》、《西藏王統明鑒》、《宗喀
巴全集》、《西藏宗教源流》、《唐東王傳》
、《佛教源流》、《詩例》、《衛藏神山志》
等,是研究西藏宗教文化及醫學、歷史的寶
庫。此中,《甘珠爾》與《丹珠爾》合而成為
德格版之《西藏大藏經》。在西藏之藏經刊刻
史上,此一藏經頗負盛名。
■附︰龔伯勛〈藏族文化寶庫──德格印經院
(摘錄自《德格印經院》)
雀兒山下,金沙江畔,有座被人們譽為藏
族宗教文化中心的古城──德格。
德格縣已有五百多年歷史,屬四川省甘孜
藏族自治州。它座落在白雪皚皚、古樹參天的
雪山深谷之中。清清的色曲河水,從古城腳下
流注金沙江;艱險的川藏公路,經它身旁伸向
祖國邊陲。一座珍藏著藏文典籍書版的文化寶
庫──印經院,使這座古城名馳中外。
印經院藏文名稱的全稱,譯成漢語叫「德
格吉祥聚慧經院」,亦稱「德格印經宗教寶庫
」。它建在德格城東一條叫歐普龍的山溝的溝
口。遠遠望去,印經院紅牆高聳,綠樹婆娑,
十分壯觀。院內一派藏區寺院風貌,畫柱林立
,彩繪滿牆。它雖久經風雨剝蝕,但藏族能工
巧匠留下的墨跡,仍依稀可見。
印經院構造獨特。靠大門一側為一樓一底
,正房則為二樓、三樓參差。院內分藏版庫、
儲紙庫、曬書樓、洗版平台、裁紙齊書室,以
及佛殿、經堂和管理人員工作室等。藏版庫有
大小六間,約占整個建築面積的一半,印書操
作也在其中。每間版庫,排著整齊的版架,版
架上分門別類,插滿了書版,存放工整,井井
有條。書版十分別緻,都用細密而堅硬的木料
製成,兩面雕刻,有一手柄。刻製很有功夫,
不論文字、圖畫,還是音符,均刀深而光潔,
一點一畫,十分清晰。書版規格,有六、七種
之多;最大的長一百一十多厘米,寬七十多厘
米,厚約三厘米;一般的長六十六至七十七厘
米,寬十一至十八厘米,厚約兩厘米;最小的
長約一巿尺,寬約二巿寸。書頁顏色,分為紅
版和黑版兩種。紅版為朱砂印刷的典籍,黑版
則是用墨印刷的一般著作。全院所藏書版有二
十一萬七千五百塊。一塊兩頁,一頁按六百字
計,其字數總計約有二億五千餘萬之巨。
這座被稱為藏文百科全書寶庫的印經院,
為第四十二世德格土司卻吉‧登巴澤仁首創,
於清朝‧雍正七年(1729)開始興建,至今已
有二百五十多年歷史。
二百五十年前,以清朝廷冊封的達賴喇嘛
為首的噶丹頗章王朝統治著西藏。噶丹頗章王
朝對黃教以外的其它教派一概排斥,因而其它
教派的典籍不能或很少能在西藏的印經院刊刻
印行。德格地處四川、西藏邊緣,當時雖受黃
教影響,但在教派信仰問題上,不完全受其約
束。加之首創德格印經院的土司卻吉‧登巴澤
仁雖信奉紅教,但不排斥其它教派。因此,在
德格印經院能夠自由地刻印包羅各家各派的經
典書籍。歷史上,德格印經院、拉薩布達拉宮
印經院和日喀則印經院並稱為三大藏文印經院
,而德格印經院所藏的書版卻遠比其它兩大印
經院豐富、廣泛。
根據藏書目錄檢閱,德格印經院所藏書版
為二百餘部。其中,世界著名的佛教叢書《甘
珠爾》、《丹珠爾》兩部大藏經,有書四五六
九種。「甘珠爾」意為佛語部,包括顯密經律
;「丹珠爾」意為論部,包括經律的闡明和注
疏、密教儀軌和五明雜著等。除這兩部大藏經
外,還有不少其它佛教經典著作、譯著、傳記
和歷史專著,重要的如《宗喀巴全集》(前刻
、續刻)、《達布全集》、《薩迦五祖全集》
、《彌旁嘉錯全集》、《白瑪遺教》、《蓮華
生傳》、《西藏宗教源流》、《紅教源流》、
《西藏王統府》、《唐東吉布傳》、《衛藏
神山誌》等。所藏醫學著作,亦很豐富,著名
的有《居悉》(即藏醫早期著作《四部醫典》
)、《水晶蔓醫清》、《索瑪繞扎醫書》、《
百萬舍利醫書》、《口訣附方》、《十八部醫
清》、《達摩尊者密本》等。有關哲學、天文
曆算、辭書文法、詩歌音韻、文學、音樂、美
術、建築以及雕刻工藝技術和記載地震的著作
也不少,如《詩例》、《惡雍》(藏族樂譜)
、《古茹體扎》(繪畫專著)等。這些書版,
都是研究藏族歷史、文化、醫學、宗教極其重
要的資料。有的還是僅有的孤版,有較高的學
術價值,十分珍貴。如《漢地宗教源流》就是
研究歷史上漢藏關係難得的資料。印經院所藏
的《印度佛教源流》是一部稀世珍版,它是研
究印度早期歷史的重要資料。
德格印經院藏版豐富,書版保存完好。經
典《般若八千頌》中有梵文、藏文梵音和藏譯
文,用朱砂印刷,有五五五塊書版。據傳二七
七年前,由龔埡地方一個「仲巴」經辦刻製的
,它比印經院的歷史還早二十六年,現在把它
印出來,仍完好如初。這麼多書版能久藏不朽
,久印不損,是因為書版的製作、保管和印刷
,都有一套獨特的工藝和辦法。
關於刻印經書的事,曾經有過這樣的傳說
︰在二百五十多年前,統治著四川省鄧(鄧柯
)、德(德格)、白(白玉)、石(石渠)和
西藏同普地區的德格宣慰司卻吉‧登巴澤仁深
信佛教,想印經布道,以擴大勢力,積聚財富
,統治人民。他當時居住的衙門「尼干普絨
」的前面有塊草坪,當中有個小山包。他每當
太陽落山,走出門來,就像做夢一樣聽到山包
後面彷彿有幾個小孩念書的聲音,於是就想刻
經版印書。當時龔埡地方有座班足寺,廟裏有
一個名叫司徒‧曲吉窮乃的喇嘛學者,知道土
司想刻版印經,就提出願為此出力。過了幾天
,土司扮作百姓獨自出巡,來到江達一個叫葉
絨的地方。有個叫拉翁的人,要把他刻的一部
名叫《稱多》的經書版送給土司,當拉翁趕著
黃牛馱著二十二塊經書版走到土司衙門前的草
坪時,黃牛受驚散馱,書版撒了一地。土司便
決定在撒滿經版的草坪上剷去山包,修建印經
院;並令拉翁負責經版的刻製,以刻經版來代
替他家應支的其它差役。開工那年,卻吉‧登
巴澤仁五十二歲,到他六十一歲死去時,印經
院還未建成。老土司死後,下一代土司又接著
修建。四百多位農奴,先後花了十六年的時間
,才告建成。書版的刻製,比起建房造屋來,
更為艱巨,一部《甘珠爾》,五百多個農奴經
過五年時間的辛勤勞作才刻製完成。
為使書版能長期保存,他們從選材到製作
,創造了一套比較完整的工藝。秋天他們伐來
剛落葉的紅樺木,隨即順木頭紋路劈成版塊,
並馬上用劈下的紅樺木屑燒起微火,把版子熏
乾,放在羊糞中漚一個冬天,再取出來用水煮
,烘乾,刨平後,才進行雕刻。
為了保證刻深、刻準、刻好,規定每人每
天只準刻一寸版面。版子初刻出來,就認真校
對,挖補改錯。然後,把校改好的版子放在酥
油中浸泡一天,取出曬乾,再用一種名叫「蘇
巴」的草根熬水將其洗淨晾乾,一塊書版才算製作完畢。
書版的印刷很是講究。重要的經典一律用
朱砂印刷,一般經書也要用白樺樹皮燒製的煙
墨印刷。印書的紙,是專門採用一種叫「阿交
如交」的草根皮製成的。這種草根皮,纖維好
,有毒性,造出來的紙,韌性強,蟲不蛀,鼠
不咬,久藏不壞。過去,在土司轄區內,用了
不少農奴專門為之造紙。印刷用紙,先用水潤
濕,才上版印刷;印刷完後,一張張晾乾,再
清理匯冊。每張書版印過後,當天用水清洗乾
淨,晾乾後才上版架。印書操作,分別有人擔
負割紙、調墨、運版、印刷、曬書、齊書、洗
版、還版等雜務工作。
德格印經院由於藏版豐富,印刷講究,所
以該院藏文典籍在國內外享有盛譽,受到佛學
家、藏學家的重視。凡購買書籍,都上門預
訂。過去來這裏購買經典的不僅有西藏、青海
、甘肅、雲南、四川和北京、南京等地的寺廟
、研究機關和個人,而且有印度、尼泊爾、不
丹、錫金、日本以及東南亞、西歐一些國家的
人到德格印製或購買書籍。這對促進國內外文
化學術交流,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民主改革前,德格土司一直把印經院當作
維護土司制度的工具,將其收入作為一項重要
財源。其權柄由土司直接掌握,下面設有專門
管理機構,訂有嚴格的管理制度。其機構的設
置是︰院長一人,總管一切行政事務,對外聯
絡,選用工人等。院長之下,設管家和祕書各
一人。管家經管財務、材料和印刷品的驗收,
以及印書人員的生活等;祕書負責記帳、劃價
、簽訂合同,處理來往信件,以及管理書版和
印刷事宜。他們對德格土司負責。在這三人之
下,設有印刷組、裁紙整頁組。此外,還安排
工人作洗刷書版、碎墨研砂工作和雜役。全院
合計四十二人。因氣候關係,一年印書時間僅
有四、五個月,從藏曆的四月中旬開始印刷,
一般到八月即告結束。一年的收入,一般在一
萬三千元(藏洋)左右。這筆收入,除印刷材
料、伙食、工錢、房屋培修等開支外,大部分上繳土司。
多年來,這座文化寶庫比較完好地保存了
下來。現在德格縣成立了文物管理所。負責維
修印經院、清理書版,使這批珍貴的文化遺產
得到整理研究。近年來,印經院已向北京圖書
館、中國民間文學研究會、中央民族學院,以
及青海、西藏、四川等省區的有關單位提供了
部分資料。德格縣和甘孜州的衛生部門,對所
藏的醫學著作正在進行清理。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72717015e&aid=130097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