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十一) 續 五千三百七十
2019/09/20 03:46:21瀏覽186|回應0|推薦2
◎雍正(1678~1735)
「雍正」為清世宗胤禎即位後之年號。由
於近人之稱清代諸帝,概以年號代替名諱與廟
號,故此處之「雍正」,即沿例而指清世宗而言。
雍正在位共十三年。在位期間,整飭吏治
,清理財政,內政之治績頗佳。在武功方面,
討平青海、征準噶爾、平貴州苗亂,亦頗有足
稱者。然生性嚴苛,待人多猜忌而寡恩;又箝
制知識份子,屢興文字獄,凡此皆為後世所詬病。
帝對佛教頗為熟諳,自號「圓明居士」,
對禪宗曾費心參究。且以帝王之尊,臧否禪門
大德、干涉佛典之刊刻。後人對其佛教事業及
態度之評價,褒貶互見,並不一致。
■附︰蔣維喬〈雍正帝之參禪〉(摘錄自《中國
佛教史》第十七章)
雍正帝於禪門,頗有造詣;自言得力於西
藏喇嘛章嘉呼土克圖;茲節引《御選語錄》卷
十八後序文於下︰
「朕少年時,喜閱內典,惟慕有為佛事,於
諸公案,總以解路推求,心輕禪宗,謂如來正
教,不應如是;聖祖敕封灌頂普慧廣慈章嘉呼
土克圖喇嘛,乃真再來人,實大善知識也;梵
行精純,圓通無礙;藩邸清閒,時接茶話者十
餘載;得其善權方便,因知究竟此事。」
帝之為此言,蓋初時惟知從佛教經典上研
求,而未知心性中向上之事,與一般學人所犯
之病相同;及接近國師,而方能省悟也。帝曾
於康熙年間,延禪僧迦陵性音,屢為結制;帝
著力參究,偶有省悟;性音讚為大悟徹底;帝
不自信,叩問章嘉,章嘉則不許之,更勉其進
步。故帝於章嘉,極端信仰,稱為證明之恩師。
帝自號圓明居士,曾輯古來禪師語錄中之
提持向上,直指真宗者,編為十九卷,名《御
選語錄》。而以自己與人問答言句,收錄於第
十二卷,頗多奇拔之語。茲錄一二則於下︰
「眾生不了,猶如小兒放風箏相似,隨風放
去,風定卻復收來;收來放去,實同兒戲,何
日是了期,所以古德每拈云︰『腳跟下紅絲斷
也未﹖』此語甚親切,譬如風箏線斷,紙鳶落在何處﹖參。」
「學人初聞道,空境易,空心難;究竟則空
心易,空境難;空境而不空心,到處為礙;空
心而不空境,觸途成滯;應知心外復有何物可
空;物外復有何心可空;所以云︰『我自無心
於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少有分別心,則
非第一義;若不如是,必不能守。」
帝於即位之後,又在內廷與王大臣參究禪
理,集此等諸人之語錄,亦為一編,名曰《御
選當今法會》,附於《御選語錄》之十九卷。
帝既喜研禪理,又極提倡淨土;蓋鑒於禪
門空洞之弊,而欲矯正之,示學人以腳踏實地
之修行也。其於淨土祖師,特提蓮池大師,以
為模範;《御選語錄》中,採其要語,別為一
卷;帝自製序文有云︰
「達摩未到梁土以前,北則什公弟子,講譯
經文;南則蓮社諸賢,精修淨土;迨後直指心
傳,輝映震旦;宗門每以教典為尋文解義;淨
土為著相菩提,置而勿論;不知不覺,話成兩
橛;朕於肇法師語錄,已詳言宗教之合一矣;
至於淨土之旨,又豈有二;……曹溪十一傳而
至永明壽禪師,始以淨土提持後學;而長蘆北
[石+間]諸人,亦作淨土章句;及明‧蓮池大師,專
以此為家法,倡導於浙之雲棲;其所著《雲棲
法彙》一書,皆正知正見之說;朕欲表是淨土
一門,使學人宴坐水月道場,不致歧而視之,
誤謗般若,故擇其言之融會貫通者,刊為外集,以示後世。」
雍正帝之重要著述有《御選語錄》十九卷
及《揀魔辨異錄》八卷;《御選語錄》分正集
、外集、前集、後集之四類;其正集中所採語
錄為︰僧肇、永嘉覺、寒山、拾得、溈山祐、
仰山寂、趙州諗、雲門偃、永明壽、雪竇顯、
圓悟勤、玉林琇、[草-早+卬]溪森十三人;而以道教之
祖師紫陽真人張平叔及自己所著圓明居士語錄
,加入之;外集則採雲棲蓮池大師語錄;前集
、後集則採達摩以下歷代禪師之語錄;末卷更
附刻《當今法會》;由此編次之意觀之︰正集
中以張平叔與諸禪師並列,以示紫陽之由道入
釋;於古代佛教中,特冠以羅什門下之僧肇,
最後則又附入雲棲,蓋有調和教禪淨三宗之意焉。
至於《揀魔辨異錄》,乃為天童圓悟禪師
之弟子法藏著《五宗原》,標立邪說,有背師
旨;悟禪師曾有《闢妄救略說》以駁斥之;而
法藏之弟子弘忍,復作《五宗救》一書,以迴
護邪說;故帝特作此書,逐條駁正之,並將藏
內所有法藏、弘忍之語,及《五宗原》、《五
宗救》等書,盡行毀板,其所頒上諭有云︰
「法藏之言,肆其臆誕,誑世惑人,此真魔
外知見;如魔嗣弘忍,中其毒者,復有《五宗
救》一書,一併流傳,冀魔說之不朽,造魔業
於無窮;天下後世,具眼者少,不知其害;即
有知而闢之者,有德無位,一人之言,無徵不
信;……朕為天下主,精一執中,以行修齊治
平之事;身居局外,並非開堂說法之人;但既
深悉禪宗之旨,洞知魔外之情,灼見現在魔業
之大,豫識將來魔患之深,實有不得不言,不忍不言者。」
帝蓋鑒於明末禪門黨同伐異之弊,徒在知
見上逞機鋒,而忘卻向上一著,故慨乎言之;
觀《御選語錄》後序中︰性音勸帝研辨五家宗
旨,帝謂五家宗旨,同是曹溪一味,不過權移
更換面目接人;可知帝乃不承認有五家之區別
,而主張五家一致之說者;其駁弘忍之《五宗
救》,特就門戶之見最甚者斥之耳。上諭又云︰
「粵稽三教之名,始於晉魏;後世拘泥崇儒
之虛名,遂有意詆黜二氏;朕思老子與孔子同
時;問禮之意,猶龍之褒,載在史冊;非與孔
子有異教也;佛生西域,先孔子數十年;倘使
釋迦孔子接跡同方,自必交相敬禮;(中略)
後世或以日月星比三教,謂某為日,某為月,
某為星;朕意不必如此作拘礙之見;但於日月
星之本同一光處,喻三教之異用而同體可也;
觀紫陽真人之外集,自可無疑於仙佛一貫之旨
;道既一貫,愈可以無疑於三教並行不悖之理
;爰附及於此,使天下後世,真實究竟性理之
人,屏去畛域,廣大識見,朕實有厚望焉。」
由上言之,可知帝更主張三教一致之說者
;以《史記》孔子問禮於老聃之故事,引證儒
道二教之根本相同,並引隋‧李士謙以佛比日
,以道比月,以儒比五星之說而修正之,此亦
宋明以來三教合一論之影響,而帝之主張,更為鮮明也。
(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72717015e&aid=12954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