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十一) 續 五千三百三十一
2019/09/14 03:09:05瀏覽110|回應0|推薦2
◎道場(梵bodhi-man!d!a,藏byan%-chub-kyi-sn~in-po)
有廣狹二義,廣義之道場指一切修行處
所。狹義則指釋尊成道之處而言。按,後者即
指中印度伽耶城南菩提樹下的金剛座,又稱菩
提道場、菩提場。舊譯《華嚴經》卷一〈世間
淨眼品〉云(大正9‧395a)︰「一時佛在摩
竭提國寂滅道場,始成正覺,其地金剛具足嚴
淨,眾寶雜華以為莊飾。」
關於道場之原語,《華嚴經探玄記》卷二
十謂「曼荼羅」云為道場,《梵語雜名》認為
是「菩提曼拏[拍-白+羅]」(bodhi-man!d!ala);《大
日經疏》卷四亦云世尊昔在菩提漫荼羅降伏天
魔軍眾,且於其下云(大正39‧625b)︰「梵
音漫荼羅,是攢搖乳酪成蘇之義。漫荼羅是蘇
中極精醇者浮聚在上之義,猶彼精醇不復變易
,復名為堅。淨妙之味共相和合,餘物所不能
雜,故有聚集義。是故佛言極無比味、無過上
味。是故說為漫荼羅也。」此係以「菩提曼荼
羅」為道場之原語,且以漫荼羅為攢搖乳酪而成醍醐之義。
然而,日本學者荻原雲來認為,man!d!ala
為「輪」之義。而醍醐的原語是man!da,此與
man!d!ala一詞全無關係。而「道場」係bodhi-
man!d!a之譯語,man!d!a雖有「醍醐」之義,但
係自梵語va^t!a(場之義)訛轉而成者。
另外,《法華經》卷六〈如來神力品〉云
(大正9‧52a)︰「若經卷所住之處,若於園
中,若於林中,若於樹下,若於僧坊,若白衣
舍,若在殿堂,若山谷曠野,是中皆應起塔供
養。所以者何﹖當知是處即是道場,諸佛於此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維摩詰所說經》
卷上云(大正14‧542c)︰「直心是道場,無
虛假故。發心是道場,能辦事故。深心是道場
,增益功德故。菩提心是道場,無錯謬故。布
施是道場,不望報故。(中略)一念知一切法
是道場,成就一切智故。」此謂園林曠野等處
亦皆諸佛之道場,直心深心亦即菩薩之道場,
凡此皆為「道場」意義的轉化與引伸。
關於道場的種類,慧遠《維摩義記》卷二
(末)謂有真、應二種之別。即菩提樹下得道
之處名為道場是其「應」,實行出生功德說為
道場是其「真」。此外,《華嚴經探玄記》、
《華嚴經疏》等書也另有多種分類。
在中國,向來皆採廣義用法,而稱呼修法
行道之處為道場。如《大宋僧史略》卷中記載
,北魏太武帝於始光二年(425)建至神道場
,六年後(431)又敕令州鎮建立道場,令於
帝之生日營齋轉經,世稱之為生日道場。又智
顗《摩訶止觀》卷二(上)中,將常坐、常行
等四種三昧之行處各稱為道場。《宋高僧傳》
卷二十五〈少康傳〉載,少康嘗於烏龍山建淨
土道場以行道唱讚;卷二十四〈楚金傳〉又載
,天寶(742~756)初年金為國家創法華道場
。此外另有慈悲道場、水陸道場、灌頂道場等。
另外,道場亦被用作寺院的別稱。如《佛
祖統紀》卷三十九所載,隋煬帝嘗於大業九年
(613),詔令天下寺院改稱道場。又,宮中
行佛事的場所,稱為內道場,或稱內寺。
此外,日本真宗未建寺院以前,信眾聚集
聞法的場所亦稱道場,現存於北陸地方。日本
臨濟宗內,雲水僧專門修禪之處亦稱道場。日
僧安然《普通授菩薩戒廣釋》卷上,則將戒場
稱為道場。又,後世亦將武術教習之所稱為道場。
■〔參考資料〕 《悲華經》卷三、卷六;新譯《華
嚴經》卷七〈世界成就品〉、卷十二〈如來名號品〉;
《佛為黃竹園老婆羅門說學經》;《理趣經》;《金剛
頂經》卷上;《注維摩詰經》卷四;《法華經文句》卷
五(上);《大唐西域記》卷八;《慧琳音義》卷十;
《令義解》卷二。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72717015e&aid=129312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