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十一) 續 五千一百四十五
2019/08/22 02:34:17瀏覽92|回應0|推薦3
◎新唯識論
《熊十力論著集》之一。近代中國思想家
熊十力(1885~1968)的代表作。為融會儒佛
二家思想,而自成體系的哲學名著。
熊氏在辛亥革命前後致力於鑽研儒學,
1920年前後由儒轉佛,研究大乘空有二宗。
1923年在北京大學講授唯識學概論,此後,一
步一步揚棄佛家唯識,而歸宗易學,遂有1932
年的文言文本《新唯識論》問世。其後,經過
《破新唯識論》與《破破新唯識論》的論戰,
熊氏進一步擴充及發展自己的思想,而有語體
文本的《新唯識論》問世。本書有多種版本,
大陸與台灣都曾多次印行。
熊氏曾問學於民初唯識學大師歐陽漸。故
熊氏此書出版後,由於內容批判唯識學及佛家
之若干觀點,故頗引起歐陽漸等佛學人士之
不滿。歐陽漸之門人劉定權所撰之《破新唯識
論》即為闢斥此書之作品。然熊氏亦不心服,
曾再撰《破破新唯識論》以相駁斥。
■附︰熊十力〈新唯識論與佛家之根本差異〉
(摘錄自《十力語要》)
新論與佛家元來意思根本異處,其略可
言。佛家思想畢竟是趣寂的、是超生的(「超
生」二字見《慈恩傳》)、是出世的。如《阿
含經》專以不受後有為歸趣(不受後有即是不
受後生)。此為本師釋迦氏之思想。後來小乘
大乘各派諸師,始終不離此宗極。大乘以無住
涅槃為言,即謂生死、涅槃、兩無住著。然此
確不是達觀派的人生態度,卻是他理想中一種
神聖的境地。蓋以眾生未度盡,則菩薩必不捨
眾生;故雖不住生死而亦不住涅槃,如是得隨
類現化。政其願力,終以度脫一切眾生為蘄向
,即以出世為蘄向。佛家哲學思想,無論若何
深廣,要之,始終不稍變其宗教的根本觀念,
即為生死發心,而歸趣出世的觀念。此是佛家
宗旨,萬不可不認明者。新論則為純粹的人生
主義,而姑置宗教的出世觀念於不議不論之列
,此其根本不同者一。
佛家本師釋迦,其思想最精者,莫如十二
緣生之說。此在阿含可見。是其為說,固屬人
生論之範圍,及後來大小乘諸師,則始進而參
究宇宙論,尤其本體論。舊著《破破論》(《
破破新唯識論》之省稱),述此變遷概略,頗
為扼要。至於大乘空宗直下明空,妙顯本體。
有宗至唯識之論出,雖主即用顯體,然其談用
則八識種現,是謂能變(現行八識各各種子,
皆為能變。現行八識各各自體分,亦皆為能變
),是謂生滅。其談本體,即所謂真如,則是
不變,是不生不滅,頗有體用截成二片之嫌。
即其為說,似於變動與生滅的宇宙之背後,別
有不變不動、不生不滅的實法,叫做本體。吾
夙致疑乎此,潛思十餘年,而後悟即體即用。
即流行即主宰,即現象即真實,即變即不變,
即動即不動,即生滅即不生滅。是故即體而言
用在體,即用而言體在用,此其根本不同者二。
轉變章,以翕闢與生滅兩義曲盡玄微。一
方面隨順俗諦,成立心物萬象,即所謂宇宙。
一方面明翕闢與生滅都無暫住的實法,即無實
宇宙,只是本體之流行、幻現宇宙萬象而已。
然復須知,流行者,用之異名,用者體之用。
無體即無用,離用亦不可得體。故乃於流行無
住之用,識此即是如如不動之體,而萬象又莫
非真實,功能章末[假-人]方承轉變章,而結歸真諦義趣。
新論以翕闢義破舊師聚集名心之說,而於
西洋哲家唯心唯物之論,皆不蹈其蹊徑。心物
本相對得名,順俗,則心物兩皆成立。證真,
則境空而心亦俱空。其所以順俗而兩皆可成者
,則依翕闢而假說為心物云耳。翕闢便是本體
之流行,這個流行的作用,不是孤獨的,所以一翕一闢。
■〔參考資料〕 印順《評熊十力的新唯識論》(《
妙雲集》下編{7});《呂澂、熊十力論學書信集》(《
世界佛學名著譯叢》{48}附錄)。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72717015e&aid=12867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