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十一) 續 四千九百零七
2019/07/24 04:45:09瀏覽132|回應0|推薦4
◎菩提資糧論
六卷。龍樹菩薩造本頌,自在比丘作長行
釋,隋‧達磨笈多譯。收在《大正藏》第三十
二冊。內容闡示般若波羅蜜為菩薩得大菩提之
最初資糧,又說明布施為僅次於般若的第二資
糧,並從持戒、忍辱、精進、禪那、方便、願
、力、智,以及慈、悲、喜、捨等四無量心說
明五悔勝行,解釋三十七菩提分法、三十二大人相業等。
◎附︰呂澂《印度佛學源流略講》第三講第二節(摘錄)
所有大乘思想,都是為了成就菩提。為形
成菩提,則必備資糧(條件、材料)。用這一
思想組成的著作,名《菩提資糧論》。龍樹寫
的是頌本,還有他本人的註釋,據《龍樹傳》
的記載,註釋有五千頌,已經失傳,現在只有
自在比丘的一個簡註,還很扼要。從註釋看,
論的體系,是把有關大乘的說法都融合在六度
之中,並旁通四處(實、捨、寂、智)、四無
量(慈、悲、喜、捨)。不僅四處為部派佛學
所公認,而四無量還是佛教外諸學派都相信的
梵行(認為四無量可以帶來往生梵天的幸福,
是諸學派共同追求的目的)。《菩提資糧論》
把這些思想都貫穿在裏面,可見包括得很寬。
但它也不是簡單地匯集,而是比部派和其他學
派講得都更深了。例如四無量中的「捨」,小
乘的解釋,就是捨棄一切和無執著的意思,龍
樹的解釋是「入甚深法界,滅離諸分別,悉無
有功用,諸處自然捨」。意思是說,入甚深法
界,萬法一如,無有分別,既無分別,自然不
著,不著自然捨。把所有的學說都融會貫通於
一論中,這是龍樹學說廣的一個方面。
此外,《論》中還講到求得菩提的方法,
這方法就是「修集」(修習)。「修集」有兩
種意思,一是反覆地學習,一是把知識積累起
來,兩者又是統一的,即在反覆學習中積累。
《論》中對此,講得很具體,並照顧到當時佛
教一般的修習形式,以取得調和。修習有二,
一是「福業」,二是「慧業」。講修「福業」
時,有所謂懺悔、稱讚、迴向等等。講修「慧
業」時,特別提倡方便,即提倡智慧的運用。
在《般若經》中本也有這類內容,講智慧也講
要善巧的運用,但經文散漫,不容易看出,經
龍樹如此一提示,就很明顯了(他將《大品般
若》分成前分著重智慧的本身,後分著重於方
便──般若的運用。泛泛地看是看不出的,經
他發揮就感到明顯、集中了)。可見大乘的智
慧,不能脫離方便,儘管還是用一般的「三解
脫門」(空、無相、無願),但因著重於智慧
的運用,對三解脫門,都是「學而不證」,就
是說,學習了而不要求立即得到結果。所以,
在大乘看來,修習這些資糧的究竟,拿最後的
涅槃來講,並不是無餘涅槃,而是無住涅槃。
這就超出了涅槃的一般意義了。另外,修習過
程中,因人的能力不同而有不同的修習方法,
能力充足的可用直接的方法,一般的人還需要
有各式各樣的輔助辦法,這樣,《論》就把大
乘經所說的如念佛三昧、般舟三昧、菩薩藏教
授等等方法,都吸收進來了。所以這一組織,
相當廣闊,既有重點,又有系統。
■〔參考資料〕 呂澂〈菩提資糧論頌講要〉(《呂
澂佛學論著選集》卷二)。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72717015e&aid=12822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