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十一) 續 四千八百六十
2019/07/20 04:35:48瀏覽236|回應0|推薦2
◎疏石(1275~1351)
日本臨濟宗僧。伊勢國(三重縣)人,俗
姓源。道號夢窗,初諱智曤,後改為疏石。九
歲入教院當童子,十八歲從慈觀受戒,學顯密
教。後又師事建仁寺無隱圓範、建長寺桃溪德
悟、一山一寧諸禪師,又隨鎌倉萬壽寺高峰顯
日參究。至嘉元三年(1305)五月悟解禪旨。
同年冬天再從高峰習學,受傳佛心印。後隱棲
甲斐(山梨縣)龍山庵、美濃(岐阜縣)古溪
庵(即永保寺)、土佐(高知縣)吸江庵等處
,復應北條貞時夫人覺海尼之請,前往鎌倉,
庵居於三浦半島橫洲泊船庵。道譽日高,後醍
醐天皇曾招請師入宮講佛心宗。此後,師住南
禪寺數年,在伊勢開創善應寺,又應北條高時
之請住淨智寺、圓覺寺。嘗進言設置安國寺、
利生塔、天龍寺,後更致力於臨川寺、天龍寺
宣揚日本式禪風,門徒蝟集,多達萬人,成為
一大門派,稱為夢窗派(一稱嵯峨門派)。形
成日本禪宗之黃金時代。
師於正平六年圓寂。天皇至為哀悼,為之
停止朝政。且在後醍醐天皇之後,蒙受七朝代
之賜號,故被尊稱為七朝國師。遺著有《夢窗
錄》、《夢窗法話》、《谷響集》、《夢中問
答》、《西山夜話》等。又,舉世聞名之日本
庭園係由師所創始,而五山文學之倡行,受師
之影響亦極大。
◎附一︰村上專精著‧楊曾文譯〈夢窗國師及
其門徒〉(摘錄自《日本佛教史綱》第三期第二十章)
京都的禪宗由聖一、大應二位國師的力量
得以盛行起來,然而使它達到極盛時期的卻是
天龍寺的第一代祖夢窗國師。國師名疏石,是
宇多天皇的九世孫,生於伊勢(在今三重)的
源氏。自幼喪母,離家隨從甲斐(今山梨)平
鹽山的空阿法師。十八歲剃髮,在南都戒壇院
拜慈觀律師為師受戒,後來周遊各地,學顯密
二教。因他認識到佛的旨意遠非學習所能理解
,乃改換門庭到建仁寺隨無隱禪師參禪。不久
以後,夢窗依次侍奉無及、葦航、桃溪及一山
諸位著名禪師,最後在萬壽寺從高峰禪師受傳
佛心印。他離開此地,雲遊各地達十餘年,這
期間他所興建的精舍有甲斐的淨居寺、龍山寺
,美濃(在今岐阜)的虎溪寺、土佐(今高知
)的吸江寺、相模的泊船寺、總(在今茨城、
千葉一帶)的退耕寺等。後醍醐天皇聽到夢窗
國師的道譽,敕請他入皇宮,特賜錦座,讓講
佛心宗。此後夢窗住南禪寺數年,在伊勢開創
善應寺,又應北條高時之請往相模住淨智寺,
開創瑞泉寺,暫管圓覺寺,到甲斐建立慧林寺。
元弘三年(南朝,1333),後醍醐天皇敕
命足利直義讓夢窗國師入京,創建臨川寺,讓
他做第一代祖,特賜以國師稱號。他再次經管
南禪寺。曆應二年(北朝,1339),他應攝津
太守藤原親秀的邀請,住西方寺(後改為西芳
寺),同年八月,足利尊氏奉光明天皇(北朝
,1336~1348)之詔,開創天龍寺為後醍醐天
皇追荐冥福,請夢窗國師做此寺的第一代祖。
興國三年(南朝,1342),夢窗為了到中國募
捐資財,發出船舶,世稱「天龍寺船」。貞和
元年(北朝,1345),太上上皇親臨天龍寺慶
祝落成,百官相隨。在此之前,阿波太守細川
賴春建立了補陀寺,高師直又建立了真如寺,
都請夢窗做第一代祖。以後,他把天龍寺的席
位讓給高徒無極,自己則退居雲居庵養老。天
皇敕請他入宮加賜「正覺」之號。他再次主管
天龍寺,後退居三會院,在九月二十九日圓寂
,年七十六歲。天皇為之震悼,為之停止朝
政。他在後醍醐天皇以後,共受過七個朝代的
賜號。門徒有無極、碧潭、義堂、春屋、默翁
、鐵舟、不遷、大法、絕海、無求等,共七十餘人。
◎附二︰施照寰〈天龍之悟〉(摘錄自《禪與悟》)
據《夢窗國師年譜》記載︰「師族勢州源
氏,宇多天皇九世孫也,母平氏,願生男子,
嘗禱觀音,一夕夢金色光一道西來入口,覺而
有身,經十二月方誕,而母無所惱。」就中「
勢州源氏」,荻須純道的《夢窗、大燈》有更
詳細的記載︰「夢窗國師誕生於一二七五年,
後宇多天皇建治元年,乙亥十一月一日,在伊
勢國安濃郡,父為伊勢源氏(宇多天皇九世孫
)。」準此,夢窗國師確是宇多天皇九世孫的
後裔。又據記載,弘安元年戊寅(1278),母
方的一族發生紛爭,父乃將家移到甲斐避難。
是年八月,母不幸逝世,時國師僅四歲。國師
自幼受母薰染,信仰佛教。四歲時,凡見佛像
必敬拜,並能誦佛經,亦能記下一些文字,一
般人見其如此聰慧,都說︰「此兒猶如再世人
,將來必歸釋氏。」年歲稍長,有一日脫口說
道︰「旃檀香自二葉」,而表露出非凡的靈智。
國師資性溫粹,不喜歡與鄰居群兒遊戲,
偏愛取筆書寫,與人無諍,一舉一動全和一般
常兒迥異。荻須純道氏評讚國師的為人是︰「
其為人,猶如成人之旭日,猶磨就之珠玉,以
天下大宗匠之慧光照亮昏迷之欲世。」父見夢
窗所表現皆非凡,便有意令他出家。弘安六年
(1283)九歲時,父親把他帶到附近的平鹽山
寺,依真言宗空阿大德出家。空阿愛其非凡之
才,不只教他誦讀內典佛經,亦教他讀習中國
的孔孟老莊諸外典。而他竟具有過目成誦之才
,因此自小就被譽為神童。母親喪後,在七週
忌日時(十歲),他就能自動為亡母誦《法華
經》,達七日之久。母亡後父又納繼室,夢窗
事繼母至誠,繼母亦愛如親生。於平鹽山寺出
家後,每十日必回家向雙親請安,繼母每見他
來,亦必以盛餐款待,而國師則每見盛餐,亦
必招鄰近群兒共食。某日,至鄰家,正逢該家
一族人和樂共進美餐,但見僕輩們卻在廚下啃
嚥粗疏飲食。當下不滿之情、不平之色立刻湧
於臉上。在其童心裏,就惻隱地發誓道︰「我
將來若用奴僕必使其飲事與我平等」,據說後
來果然實踐了此一心願。
伏見天皇正應元年戊子,夢窗十四歲,對
人生問題已有很深刻的認識,曾經畫了一幅「
九想圖」掛在牆壁上,常作凝視觀想。觀想到
入神時,周視自己的軀身,無非是髑骨,觀察
他人亦如死屍,乃至見靚粧脂粉,都無非是膨
脹爛壞之肉,於是他豁然領會到色身如空華,
而自願遠離俗塵,專門修持佛道,常在樹下石
上或窮靜閑處,獨坐澄心,諸人見此僅十四歲
大的小孩就能自發精進佛道之心,無不奇訝讚
歎。正應五年(1292),國師十八歲,薙髮到
東大寺戒壇受戒,受戒後不久便很快成了一位
大僧。永仁元年(1293),為了學密教特往「
天台」(日本的)聽講,但就在這時夢窗的心
境又起了一大變化,就是見天台的講師得病茫
然死去,臨終時也沒有什麼特異的現象,國師
暗忖︰這位講師平生多聞博學,但一旦死期臨
頭時,卻不能用一字一句來解脫其臨終之苦。
因此發覺到佛法之旨,並不在於義理和機智。
有人告訴他有禪宗,該宗宗旨是教外別傳、不
立文字,不依經典書籍,而依釋尊以心傳心一
脈相承;於是又暗忖自己是否應該參學禪宗。
可是他又猶豫著,不能馬上決定,於是遂在密
教道場,作「結界」祈禱,祈求本尊有所啟示。
國師發願祈禱百日,在剩下最後三日的一
天夜間,於夢中恍然出現一位怪人,引國師至
一禪剎,四周山林奇特,殿宇莊嚴,但寺門緊
閉不見任何人。國師問該怪人此寺何名,答曰
「疏山」,後又導引到另外一座寺,問寺名,
答曰「石頭」。而後寺比前寺更加倍莊嚴輝煌
,內有一長者引國師入寢堂,一會兒,那怪人
站在長者面前,謂「此僧特來求聖像,願和尚
與之」,長老聞之,便拿出一軸來交給國師,
國師展開一看,原來是達磨的半身像,國師大
喜,立刻收入懷中。這時突然夢醒。由於此一
怪夢,國師自覺到與禪宗必有緣。便取夢中之
「疏山」與「石頭」的各一字,將原名「智曜
」改為「疏石」,又此是夢緣而得,故取號為「夢窗」。
於是永仁二年(1294)國師便改衣,由真
言宗(註︰日本特有的宗名)轉為禪宗,往紀
伊的西芳寺參法燈國師(時夢窗二十歲)。經
過京都,遇到了舊知德照禪僧,德照對夢窗說
,禪和子應先在叢林中學會一切規矩,而後入
深山巖崖參訪佛法。國師聽其言,便先在京都
建仁寺掛搭,不離坐禪之席位,兀坐而廢寢忘
食,且誓不看文字,對禪錄亦乘閑過目而已。
永仁四年(1296)入圓覺寺桃溪禪師會下
,是年癡鈍禪師住持建長寺,桃溪便推舉夢窗
參隨癡鈍,癡鈍入寺時,無一人出來問禪,唯
夢窗遽然出來問話,眾僧皆驚歎。在桃溪會下
時,有一僧要回京都,桃溪和尚賦一偈送行,
夢窗見偈,和韻成了一偈「來後萬水千山外,
又向千山萬水歸,這回別有真消息,風攬谿林
落葉飛」,佛燈國師聞此偈,稱讚說︰「斯僧
雖是後生,有此伶俐才,將來不可測!」永仁
五年,又赴京都隨侍無隱禪師,八個月的某日
,往鎌倉,會見了剛從元朝派來做節度使的一
山禪師,初會面,一山見夢窗便知是一大器,
甚喜。國內的衲僧皆慕一山禪師之風而至,並
分為上中下三等,數千僧眾在方丈室應試,結
果,上等有二人,夢窗佔其一。不久入擇木寮
隨侍一山,參問了諸家宗師的語錄及其差別旨
趣,因此,日日夜夜密練精修(時二十五歲)。
本來,夢窗認為佛法即是在諸祖師的言句
上,因此,他在言句方面下了許多工夫。但有
一日卻又豁然了知執著言句話頭是錯誤的,慨
然地說︰「我剛出教門入禪門,已閱歷了十年
,其間,漁獵了諸宗許多的言句。古人有云︰
諸經典猶如指月之標,引導往真理之道而已,
並非就是真理。若如是,則諸祖師的言句亦只
不過是敲門之瓦,除此,便毫無作用,以前自
己竟捨去有益的指標,而執取無益的瓦片,真
是愚不可及!」於是把一向在諸師會下參禪時
所寫的大冊小冊問答、著語之類的抄本全部付
之一炬,然後整裝上方丈室禮拜一山,悲壯地
咨問︰「某甲己事未明,請師直指。」一山和
尚冷嚴地答︰「我宗無言句,亦無一法與人。
」夢窗再三求,曰︰「更請和尚慈悲方便。」
一山更嚴峻地答︰「亦無方便,亦無慈悲。」
夢窗悵然而出,自後每入方丈室,必作這一參
問,一山禪師亦每每對答「亦無方便,亦無慈
悲」。夢窗始終不能契應一山和尚的大慈大悲
撤悃指示的機緣,暗忖道︰「若以向上之宗乘
來論,則和尚之示固然有效,但吾今確未悟入
,故只有問初入之方便之門,不料斯老一直以
向上宗乘之法來接化吾,言對既不投,無法細
問,長此下去,焉能解決疑難﹖」無可奈何之
下嚥淚辭去了一山的門下,往鎌倉的萬壽寺叩
參佛國國師,這是他數年前所期待參拜的。
來到萬壽寺,入室請佛國和尚提撕。佛國
曰︰「試舉一山和尚所示處來看。」夢窗告以
一山屢次示曰「吾宗無言句,亦無一法與人
」,以及「亦無慈悲,亦無方便」,佛國聽罷
,高聲道︰「一山和尚洩漏豈太少﹖」言下夢
窗突有省,但後來與佛國問答,又往往停滯於
機辯,每為佛國叱責。玉村竹二教授說︰「國
師對禪宗的修業,始終抱一滯癖,為一山禪師
所責是此毛病,被佛國所叱亦是此一毛病」。
夢窗把最後的希望寄託在佛國,卻遭到佛國國
師無情的痛棒,這給殷殷鑽求的夢窗,實是一
大打擊,乃對佛國發誓︰「吾若不到大休歇之
地,絕不復歸見和尚。」便辭去了佛國,應道
友之招,至奧州的白鳥鄉(日本的地名)。
嘉元二年(1304),又棄此地入內草山,
拿出《圓悟心要》、《大慧書》、《林間錄》
三部警策的書放在案上,但一轉念,想及告別
佛國時,佛國國師對他說的「若挾執佛法,便
成了悟入之障」等語,乃將這僅有的三書分贈
他人。為了使自己能消除這一拘泥於言句之癖
,便斷絕了與所有人之交往,日以繼夜專與大
自然界做靜默的問答,一夕坐爐邊,忽見爐裏
火燄離薪燃燒,火光如閃電;瞬間胸中廓朗,
又見日光射窗前叢竹,竹影隨風搖動,由此景
,夢窗又自覺到日用的事事,不可有一滯窒,
才可自如行動。自以為有此一覺省,頗值安慰
,高興間卻又覺悟了受外界的自然景物的刺戟
而起心動念,這仍然不是達到真正斷絕言詮的
境界,乃向佛前發誓︰「願盡心力,寤寐恒一
,憶忘如一。」
嘉元三年(1305)二月,出內草又擬往鎌
倉,途經常陸的臼庭,想在該地接待庵小住。
該庵的檀越比佐居士即請他留住分庵,起初,
夢窗極力婉拒,但忽憶起在佛國會下所得的教
訓,於是又作一次反省︰執著於諾否,亦無非
是陷在言詮的世界中,去留應隨機緣才是,應
留則留,應止則止,不應有所堅持;乃就應了
比佐居士之請住到分庵。萬想不到,留住分庵
竟使夢窗的心境,獲得莫大的利益!在分庵,
日常生活一切委任比佐居士而專心一意修持,
坐臥隨順本性,摒除一切言句,或在樹下,或
在閑處獨坐澄心。
是年五月末,坐庭前樹下納涼,心中無牽
無掛,不知不覺至深更,入庵房欲睡,上床之
時,誤認無牆壁之處為牆壁,糊里糊塗把身子
靠了過去,不料卻跌了下來,在傾倒的一剎那
,不覺失笑出聲,就此豁然大悟了。身心開朗
之餘,脫口作了一偈︰「多年掘地覓青天,添
得重重礙膺物;一夜暗中颺碌磚,等閑擊碎虛
空骨。」此偈起承二句,無限感慨這許多年來
,違背了稟性,懵懂鑽求幾經迂迴曲折,後二
句是表現終於冰解了累積的疑團,心眼燦爛如
明月,一時爍破了佛祖的玄機。又作了一頌云
︰「西秦東魯,信息相通,蛇吞鱉鼻,虎咬大
蟲。」秦在西,魯在東,東西相隔,音息互不
通,在秦不知魯事,在魯不知秦事,但如果想
知秦事,必往西行,若往東行,則越行東西距
離越大,永不能到達秦地!但有朝一日,東西
信息相通了,西秦事即東魯事,東魯事即是西
秦事,則既不需往西亦不必往東,就立足處便
可獲得東西信息了。蛇即是鱉鼻,虎即是大
蟲。秦魯信息既相通了,同一物同一事,物外
無物,事外無事,哪裏還有什麼蛇與鱉鼻之分
,虎與大蟲之別呢﹖既無分無別,任蛇去吞鱉
鼻,任虎咬大蟲,無傷無害!
且說夢窗國師心眼洞明了之後,在該年十
月便往鎌倉淨智寺重會佛國和尚,呈上自己之
所見,機智密契,佛國大為稱讚,立刻為他印
證云︰「西來之密意,汝今已得,必善自護
持!」時夢窗年三十一歲。與佛國國師重會時
的對話,《年譜》的記載是︰
「冬十月出臼庭到相陽,時佛國國師住淨智
寺,遂再往參禮,欲呈所見。佛國纔見來便問
︰『古人云入山不深,見地不脫。吾聞侍者(
夢窗在佛國會下之時為佛國侍者)入山已深,
未審見地脫也未﹖』答云︰『本無見地,論甚
脫不脫。』佛國又曰︰『尋常向甚處行履﹖』
答︰『舉頭殘照在,元是住居西。』國曰︰『
天地未分時,殘照在何處﹖』夢窗呵呵大笑。
國曰︰『笑裏有刀,是殺人抑是活人﹖』答云
︰『我王庫內無如是刀。』國曰︰『恁麼賊入
空城﹖』答云︰『來年更有新條在,惱亂春風
卒未休。』國曰︰『春風未到,[上漸下耳]!』答云︰
『花開不假春力。』國深頷之。師卻反問國云
︰『適來許多問答,即今歸何處﹖』國便起身
問訊,師亦下去。翌日又詣方丈室,國曰︰『
昨日老僧起立問訊時,何不推倒﹖』師云︰『
和尚自倒了也。』國呵呵大笑。」
受佛國國師印證之後,夢窗歸省甲斐的父
母,歸省中,甲州莊的城主,為國師在常牧山
創建了淨居寺。國師在淨居,檀信越來越多,
四方禪侶聞風而來參學的也日來日多。翌年,
往萬壽寺請印證師──佛國的肖像,並求題贊
,佛國國師提筆即書「脫體無依,坐斷寰宇。
黑漆竹篦,號令佛祖。石侍者橫點首,轉圓石
於千仞,付[金+出]斧於兩手。」國師見贊,指「[金+出]斧
」兩字對佛國說道︰「好兒不受爺財。」佛
國問︰「如何是自受用底﹖」出其不意,夢窗
便給了佛國一個巴掌,佛國挨打,呵呵大笑,
並即令使者從內拿出佛光(佛國之師)祖師相
傳下來的法衣,授與夢窗,作為傳法的信物。
於是夢窗暫時留在佛國的會下助教。延慶二年
(1309)在會下受人誣告陷害,便離去,返甲
斐。後來又出來,住持了幾個地方。到正中二
年(1325)八月就上京入宮為後醍醐天皇說法
,而先後做了七代帝王之師(七代是後醍醐、
光明、光嚴、後光嚴、後圓融、後花園、後土
御門等帝)。在宮中說法以來便一直在京,後
來又住持了日本著名的南禪寺、天龍寺等諸大
寺接化度眾,甚至戮力於造作庭園,而影響及
於「五山文學」。直到觀應二年(1351)八月
二十四日,為二千五百僧俗受戒付衣,九月一
日,預知示寂之日將到,特招諸弟子入室開
示。九月七日,光嚴、光明兩上皇二次到三會
院來問疾。九月二十七日寫了「末後遺誡」,
九月三十日,在三會院南詢軒圓寂。
■〔參考資料〕 《延寶傳燈錄》卷十九;《本朝高
僧傳》卷二十八。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72717015e&aid=12816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