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十一) 續 四千八百五十五
2019/07/19 02:58:39瀏覽141|回應0|推薦2
◎異生性(梵prthag-janatva,藏so-soh!i skye-bo-n~id)
使眾生成為異生(凡夫)之特性。梵語又
作ba^la-pr!thag-janatva(婆羅必栗託仡那埵,
愚異生性之義)。舊譯凡夫性,新譯異生性。
《成唯識論述記》卷三謂異有別異、變異二
義。「別異」指凡夫受五趣別異之生,「變異
」指凡夫由種種轉變而起邪見等,故異生可說
是異於聖者之生類。如此,於「趣」與「見
」令異於聖者之性,故稱為異生性。《大毗婆
沙論》卷四十五云(大正27‧231c)︰「能令
有情起異類見、異類煩惱,造異類業,受異類
果、異類生,故名異生性。」
關於其體性,諸部之間有異說。小乘犢子
部,謂異生性係以欲界見苦所斷之十隨眠為體
,即此異生性是欲界繫,是染污性,是見所斷
,為相應行蘊所攝。小乘說一切有部之正義以
聖道非得為異生性,謂異生性是三界繫、不染
污、修所斷,為不相應行蘊所攝,別有自體。
小乘經量部則以聖法未生時相續的分位差別為
異生性,即以異生性為假立,不另立體性。在
唯識大乘,係於分別起之煩惱、所知二障之種
子上假立異生性,以之為二十四不相應行法之
一;即分別起之二障是凡夫性,若不斷除,則
不能成為聖者。《成唯識論》卷九云(大正31
‧52b)︰「異生性障,謂二障中分別起者依
彼種立異生性故。(中略)菩薩見道現在前時
,具斷二種,名得聖性。」
◎附一︰〈異生〉(摘譯自《佛教大辭彙》)
異生(梵pr!thag-jana,藏so-soh!i-skye-
bo),指愚於四諦之理的凡夫。梵語音譯必栗
託仡那,又作婆羅必栗託仡那(ba^lapr!thag
jana),音譯愚異生。舊譯為凡夫,新譯異
生。凡夫乃有異於聖者之生類,故名異生;又
因受五趣別異之生,起變異而生邪見等,故稱
異生。《成唯識論述記》卷二(本)謂「異
」有二義,其文云(大正43‧279c)︰「別異
名異,謂聖唯生人天趣,此通五趣故。又,變
異名異,此轉變為邪見等故。生謂生類,異聖
人之生類名為異生。」《大日經疏》卷一云(
大正39‧592c)︰「凡夫者,正譯應云異生。
謂由無明故,隨業受報,不得自在,墮於種種
趣中,色心像類各各差別,故曰異生也。」
◎附二︰《大毗婆沙論》卷四十五(摘錄)
問︰何故名異生性﹖尊者世友作如是說︰
能令有情起異類見、異類煩惱,造異類業,受
異類果、異類生故,名異生性。復次能令有情
墮異界故,往異趣故,受異生故,名異生性。
復次能令有情信異師故,作異相故,受異法故
,行異行故,求異果故,名異生性。大德說曰
︰能令有情依止異類界趣生有,發起種種顛倒
煩惱,造作增長感後有業,輪轉生死,無分限
故,名異生性。阿毗達磨諸論師言︰異生分故
,異生體故,名異生性。尊者妙音作如是說︰
異生類故,名異生性。脅尊者曰︰異生依故,
障聖性故,名異生性。(中略)云何異生性﹖
答︰若於聖法、聖暖、聖見、聖忍、聖欲、聖
慧諸非得,已非得,當非得,是謂異生性。
問︰為不得苦法智忍,是異生性﹖為不得
一切聖法,是異生性耶﹖設爾,何失。若不得
苦法智忍,是異生性者;道類智已生,捨苦法
智忍,爾時苦法智忍非得,應是異生性。是則
住修道無學道者亦應名異生。若不得一切聖法
是異生性者,則應一切有情皆名異生。無聖者
成就一切聖法故。謂乃至佛亦不成就二乘聖法
,及自乘學法,亦應名異生。有作是說︰不得
苦法智忍,是異生性。問︰若爾,道類智已生
,捨苦法智忍,爾時苦法智忍非得,應是異生
性。是則住修道無學道者,亦應名異生﹖答
︰苦法智忍生時,害彼非得,令於自相續,永
不復生。故住修道無學道者,於苦法智忍,雖
不成就,而不名不得,亦不名得。如眼根生時
,害彼非得,令於自相續,永不復生。眼根滅
已,雖不成就,而不名不得,亦不名得。此亦
如是,故無前過。復次道類智已生,苦法智忍
雖不成就;而成就彼等流果故,不名異生。
復有說者︰不得一切聖法是異生性﹖問
︰若爾,則應一切有情皆名異生。無聖者成就
一切聖法故。答︰雖無聖者具足成就一切聖法
,而非異生。以彼非得,雜聖得故。謂若身中
聖法非得,不雜得者,是異生性。聖者身中聖
法非得,雜聖得故;非異生性。彼得、非得,
恆俱生故。復次彼非得有二種︰(一)共,(二)不
共。不共者,是異生性。共者,非異生性。聖
者身中聖法非得,一向是共,故無前失。復次
彼非得有二種︰(一)未被害,(二)已被害。未被害
者,是異生性。已被害者,非異生性。聖者身
中聖法非得,皆已被害,故無前失。復次一切
聖法非得有二︰(一)依異生相續現起,(二)依聖者
相續現起。前是異生性,後非異生性。故無聖者名異生失。
■〔參考資料〕 《瑜伽師地論》卷五十二;《俱舍
論》卷四;《俱舍論光記》卷四;《成唯識論述記》卷
二(本);《華嚴經探玄記》卷十。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72717015e&aid=128149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