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十一) 續 四千八百四十九
2019/07/19 02:31:40瀏覽128|回應0|推薦3
◎無畏三藏禪要
一卷。為唐代開元三大士之一︰善無畏開
示受戒、習禪等法門的記錄。編撰者不詳。收
在《大正藏》第十八冊。本書由受戒懺悔及密
教禪兩部分組成。其中,受戒懺悔與不空三藏
譯的《受菩提心戒儀》差別不大,而密教禪則
可視為本書之特徵。密教之禪觀,雖早在《大
日經》及《金剛頂經》中已有明示,但禪觀之
用意,其餘經典均未曾詳說,唯首見於本書。
其獨特的密教禪法可能受到天台禪或北宗禪的影響。
本書的編輯者究係何人﹖目前仍難以明斷
,然有人以為一行禪師為本書之完成者。
◎附︰《無畏三藏禪要》(摘錄)
夫欲入三昧者,初學之時,事絕諸境,屏
除緣務,獨一靜處,半跏而坐已。須先作手印
護持,以檀、慧並合,豎其戒、忍、方、願,
右押左正相叉,著二背上,其進、力合豎頭相
拄,曲開心中少許,其禪、智並合豎即成。作
此印已,先印頂上,次印額上,即下印右肩,
次印左肩,然後印心,次下印右膝,次印左
膝。於一一印處,各誦陀羅尼七遍,乃至七處
訖。然後於頂上散印訖。即執數珠念誦此陀羅
尼,若能多誦二百、三百遍,乃至三千、五千
亦得。每於坐時,誦滿一洛叉,最易成就。
既加持身訖,然端身正住,如前半跏坐,
以右押左,不須結全跏。全跏則多痛,若心緣
痛境即難得定。若先來全跏坐,得者最為妙
也。然可直頭平望,眼不用過開,又不用全
合。大開則心散,合即惛沈。莫緣外境,安坐
即訖。然可運心供養懺悔,先標心觀察十方一
切諸佛,於人天會中為四眾說法。然後自觀己
身,於一一諸佛前,以三業虔恭禮拜讚嘆。行
者作此觀時,令了了分明。如對目前,極令明
見,然後運心於十方世界。所有一切天上人間
上妙香華、幡蓋、飲食、珍寶種種供具,盡虛
空遍法界,供養一切諸佛、諸大菩薩、法報化
身、教理行果,及大會眾。
行者作此供養已,然後運心於一一諸佛菩
薩前,起殷重至誠心,發露懺悔︰我等從無始
來至於今日,煩惱覆心,久流生死,身口意業
難具陳,我今唯知廣懺。一懺已後,永斷相續
,更不起作。唯願諸佛菩薩以大慈悲力,加威
護念攝受我懺,令我罪障速得消滅。
次應發弘誓願︰我久在有流,或於過去曾
行菩薩行,利樂無邊有情。或修禪定,勤行精
進,護持三業。所有恒沙功德,乃至佛果,唯
願諸佛菩薩興慈願力,加威護念,令我乘斯功
德,速與一切三昧門相應,速與一切陀羅尼門
相應,速得一切自性清淨。如是廣發誓願,令
不退失,速得成就。
次應學調氣。調氣者,先想出入息,從自
身中一一支節筋脈亦皆流注,然後從口徐徐而
出。又想此氣,色白如雪,潤澤如乳。仍須知
其所至遠近,還復徐徐從鼻而入,還令遍身中
乃至筋脈,悉令周遍。如是出入,各令至三。
作此調氣,令身無患冷熱風等,悉皆安適。然後學定。
輸波迦羅三藏曰︰汝初學人,多懼起心動
念,罷息進求,而專守無念,以為究竟者,即
覓增長不可得也。夫念有二種,一者不善念,
二者善念。不善妄念,一向須除;善法正念,
不令復滅。真正修行者,要先正念增修,後方
至於究竟清淨。如人學射,久習純熟,更無心
想,行住恒與定俱,不怕不畏起心為患,虧於進學。
次應修三摩地。所言三摩地者,更無別法
,直是一切眾生自性清淨心,名為大圓鏡智。
上自諸佛,下至蠢動,悉皆同等,無有增減。
但為無明妄想客塵所覆,是故流轉生死不得作
佛。行者應當安心靜住,莫緣一切諸境。假想
一圓明猶如淨月,去身四尺,當前對面不高不
下,量同一肘圓滿具足,其色明朗,內外光潔
,世無方比。初雖不見,久久精研,尋當徹見
已。即更觀察,漸引令廣,或四尺,如是倍增
,乃至滿三千大千世界,極令分明。將欲出觀
,如是漸略,還同本相。
初觀之時,如似於月,遍周之後,無復方
圓。作是觀已,即便證得解脫一切蓋障三昧。
得此三昧者,名為地前三賢。依此漸進,遍周
法界者,如經所說,名為初地。所以名初地者
,為以證此法昔所未得,而今始得,生大喜悅
,是故初地,名曰歡喜,亦莫作解了。即此自
性清淨心,以三義故,猶如於月。一者自性清
淨義,離貪欲垢故。二者清涼義,離瞋熱惱
故。三者光明義,離愚癡闇故。
又,月是四大所成,究竟壞去。是以月世
人共見,取以為喻,令其悟入。行者久久作此
觀,觀習成就,不須延促,唯見明朗,更無一
物。亦不見身之與心,萬法不可得,猶如虛空
,亦莫作空解,以無念等故。說如虛空,非謂
空想,久久能熟。行住坐臥,一切時處,作意
與不作意,任運相應,無所罣礙。一切妄想,
貪瞋癡等一切煩惱,不假斷除,自然不起。性
常清淨,依此修習,乃至成佛,唯是一道,更
無別理。此是諸佛菩薩內證之道,非諸二乘外
道境界。作是觀已,一切佛法恒沙功德,不由
他悟,以一貫之,自然通達,能開一字演說無
量法,剎那悟入於諸法中,自在無礙,無去來
起滅,一切平等。行此漸至昇進之相,久自證
知,非今預說所能究竟。
輸波迦羅三藏曰︰既能修習,觀一成就
已。汝等今於此心中,復有五種心義。行者當
知︰一者剎那心,謂初心見道一念相應,速還
忘失,如夜電光,暫現即滅,故云剎那。二者
流注心,既見道已,念念加功,相續不絕,如
流奔注,故云流注。三者甜美心,謂積功不已
,乃得虛然朗徹,身心輕泰,翫味於道,故云
甜美。四者摧散心,為卒起精勤,或復休廢,
二俱違道,故云摧散。五者明鏡心,既離散亂
之心,鑒達圓明,一切無著,故云明鏡。
若了達五心,於此自驗,三乘凡夫聖位,
可自分別矣!汝等行人初學修定,應行過去諸
佛祕密方便加持修定法,一體與一切總持門相
應,是故應須受此四陀羅尼。陀羅尼曰︰
唵 速 乞叉摩 [口+縛] 日囉
(此陀羅尼,能令所觀成就。)
唵 底 瑟吒 [口+縛] 日囉
(此陀羅尼,能令所觀無失。)
唵 娑 頗囉 [口+縛] 日囉
(此陀羅尼,能令所觀漸廣。)
唵 僧 賀 囉 [口+縛] 日囉
(此陀羅尼,能令所觀廣,復令漸略如故。)
如是四陀羅尼者,是婆[言+我]梵,自證法中,
甚深方便。開諸學人,令速證入。若欲速求此
三摩地者,於四威儀,常誦此陀羅尼,剋念用
功,勿暫虛廢,無不速驗。汝等習定之人,復
須知經行法則。於一靜處,平治淨地,面長二
十五肘,兩頭豎標。通頭繫索,纔與胸齊,以
竹筒盛索,長可手執。其筒隨日右轉,平直來
往,融心普周,視前六尺。乘三昧覺,任持本
心,諦了分明,無令忘失。但下一足,便誦一
真言。如是四真言,從初至後,終而復始,誦
念勿住。稍覺疲懈,即隨所安坐。
行者應知入道方便深助進,如脩心金剛不
遷不易。被大精進甲胄,作猛利之心,誓願成
得為期,終無退轉之意。無以雜學惑心,令一生空過。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72717015e&aid=128148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