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十一) 續 四千八百二十五
2019/07/16 03:57:00瀏覽106|回應0|推薦2
◎無漏法(梵ana^srava-dharma,藏zag-pa-med-pah!i-chos)
「有漏法」之對稱。「無漏」指無煩惱、
無污染的境界。在阿毗達磨佛教體系中,「無
漏法」指無為及道諦所攝等無漏不隨增之法。
《大毗婆沙論》卷一三七(大正27‧706c)︰
「諸無漏法能損減有,能違害有,能破壞有。
」《俱舍論》卷一云(大正29‧1c )︰「虛空
等三種無為及道聖諦,名無漏法。所以者何﹖
諸漏於中不隨增故。」謂虛空、擇滅、非擇滅
等三種無為,及七覺支、八正道支等道聖諦之
法都無隨增煩惱之義,而能損減有、破壞有,故名無漏法。
擇滅是滅諦涅槃的道果,以離繫為性;非
擇滅由於緣闕,永礙未來法之生起;虛空唯以
無礙為性;此三種無為都無作用,不為諸漏隨
增之依處,故總稱為無漏法。此即無為之無漏
法。又,道諦三十七品屬有為法。其中,七覺
支、八正道支只通無漏,其餘四念住等通於有
漏、無漏。即將學、無學法總稱為道聖諦,此
即有為之無漏法。
說一切有部認為十八界中,意、法、意識
等後三界通有漏、無漏,但五根五境五識等前
十五界只限於有漏,如佛生身也是他所緣,隨
增其煩惱,故屬有漏而非無漏。然而大眾部等
認為,在佛身中的十八界都屬無漏。又,譬喻
者等認為,如非有情數之五境也非漏之所依,
故也都名為無漏。如《大毗婆沙論》卷一七三
云(大正27‧871c)︰
「分別論者及大眾部師,執佛生身是無漏法
,(中略)又彼說言,佛一切煩惱並習氣皆永
斷故,云何生身當是有漏。」
又,《順正理論》卷一云(大正29‧331a)︰
「譬喻論師違理背經,妄作是說,非有情數
離過身中所有色等,名無漏法。」
此外,《雜阿含經》卷二曾對有漏法與無
漏法加以分別,謂(大正2‧13b)︰
「若色有漏是取,彼色能生愛恚。如是受想
行識有漏是取,彼識能生愛恚,是名有漏法。
云何無漏法﹖諸所有色無漏非受,彼色若過去
未來現在,彼色不生愛恚。如是受想行識無漏
非受,彼識若過去未來現在不生愛恚,是名無漏法。」
■〔參考資料〕 《大毗婆沙論》卷四十四、卷七十
六;《雜阿毗曇心論》卷一;《阿毗曇甘露味論》卷上
;《俱舍論》卷十三、卷二十四;《俱舍論光記》卷二。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72717015e&aid=12811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