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十一) 續 四千六百三十六
2019/06/26 03:25:54瀏覽114|回應0|推薦2
◎善導(613~681)
唐代大弘淨土教的一位高僧,後世尊他為
蓮社第二祖。他俗姓朱,臨淄(今山東臨淄縣
)人(一作泗州人)。幼年從密州(今山東境
)明勝出家,常誦《法華》、《維摩》諸經;
偶入經藏取讀《觀無量壽經》,大為欣賞。受
戒以後與妙開共研《觀經》,覺得只此觀念法
門,最易超脫,其他行業迂僻難行。
他常依《觀經》修十六觀,並慕東晉‧慧
遠結社念佛的高風,曾親往廬山叩尋遺範。後
更周遊各地,訪問高德。聞道綽在西河(今山
西境),盛弘淨業,即於貞觀十五年(641)
赴并州(今太原)石壁山玄中寺相訪。其時正
值嚴冬,旅途艱苦,道綽憫他遠來,即授以《
觀經》奧義。
貞觀十九年,道綽入寂,善導即赴長安,
盛弘念佛法門。他於唐‧永隆二年(681)三
月十四日,忽患微疾,怡然長逝,年六十九。
他的弟子懷惲等,葬其遺骸於長安終南山麓神
禾原,建寺立塔紀念,即今香積寺與崇靈塔。
西元1980年五月十四日,中國佛教協會與日本
淨土宗,雲集兩國佛徒,於此舉行了盛大的法
會,紀念善導大師圓寂一千三百年遠忌。
善導在長安廣行教化時,曾將所得的淨財
,書寫《阿彌陀經》數萬卷,又畫「淨土變相
」三百餘壁。近代新疆吐峪溝高昌故址發掘出
的許多古代寫經中,即有他寫的《阿彌陀經》
的斷片,卷末記有「願生比丘善導願寫」一段
題記(見[草-早+園]田宗惠《善導大師與捨身往生》)。
善導兼擅造像藝術。他在西京實際寺時,
唐高宗敕於洛陽龍門興造大盧舍那佛像,命他
監督造像工程。調露元年(679)奉敕於大像
之南建置奉先寺,為佛教東傳以來所開的最大
石佛之龕(見《金石萃編》卷七十五〈河洛上
都龍門之陽大盧舍那龕記〉,簡稱〈奉先寺像
龕記〉)。龕記文中並稱他為「檢校僧西京實
際寺善道禪師」(「道」與「導」的寫法雖然
不同,但由於西安碑林所保存的〈大唐實際寺
故寺主懷惲奉敕贈隆闡大法師碑銘〉中,有「
時有親證三昧大德善導闍黎」之語,且與善導
時代相合。其為同一善導無疑)。
善導日常持戒極嚴,常事乞食。澡浴以外
,不脫三衣。每合掌胡跪,一心念佛,非力竭
不休。後來宋代宗曉取異代同修淨土功高德盛
的七人立為蓮社七祖,置善導於慧遠之次,列
為蓮宗第二祖(見《佛祖統紀》卷二十六〈淨
土立教志〉)。
古代有兩位善導的說法,其說起始於宋《
新修淨土傳》中的二〈善導傳〉。後至十二世
紀時日本源空所著《類聚淨土五祖傳》中曾加
以引錄。十三世紀時良忠撰《觀經玄義分傳通
記》第一,載明《新修淨土傳》中卷有三十三
人的傳記,其中第二十五人為善導,第二十六
人為善道。此則前者為京師光明寺的善導,後
者為終南山悟真寺的善道。《佛祖統紀》於卷
二十七出〈善導傳〉,卷二十八載〈善道傳〉
,於此可以分清兩個善導的區別。
善導的著述,現存五部九卷。即《觀無量
壽佛經疏》四卷、《往生禮讚偈》一卷、《淨
土法事讚》二卷、《般舟讚》一卷和《觀念法
門》一卷。《觀無量壽佛經疏》,亦稱《觀經
四帖疏》。此疏主要敘述淨土法門的教相教義
,故又稱為教相分或解義分;其《往生禮讚偈
》等四部,敘述淨土法門的行事儀式,故又稱
為行義分。《觀經四帖疏》於八世紀時傳入日
本,流傳甚廣,後來日本高僧法然(即源空)
即依它創立日本淨土宗,並尊善導為高祖。
《往生禮讚偈》亦稱《六時禮讚偈》,說
明晝夜六時禮讚彌陀及觀音、勢至的儀式。《
淨土法事讚》上卷標題為「轉經行道願生淨土
法事讚」,下卷標題為「安樂行道轉經願生淨
土法事讚」,說明《阿彌陀經》轉讀行道的方
法。《般舟讚》具稱為《依觀經等明般舟三昧
行道往生讚》,是依《觀經》等說明修學般舟
三昧行道的方法。《觀念法門》具稱為《觀念
阿彌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門》,是說明觀念佛
三昧的行相和入道場念佛與懺悔發願的方法。
此外,通常附於《觀念法門》之中的還有《依
經明五種增上教義》一卷。
又宋‧宗曉《樂邦文類》卷四載有〈臨終
正念訣〉一篇,署名作者為京師比丘善導,王
日休《龍舒增廣淨土文集》卷十二題作「善導
和尚臨終往生正念文」,內容文字大體相同。
古來關於彌陀的淨土問題,有報土和化土
的異說。攝論師以彼土為報土,認為凡夫不能
往生。迦才等認為彼土有報土和化土兩種︰地
上菩薩生於報土,凡夫二乘生於化土。慧遠認
為淨土是眾生的自業所感,隨凡聖階位而有高
下之別。善導的著述裏,則堅決主張彌陀淨土
為報土,並認為凡夫能入彌陀報土,以此樹立
了淨土一宗的教法。
善導認為凡夫乘著彌陀的本願力雖能往生
極樂淨土,但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往生的
正因,即所謂安心、起行和作業。安心,即具
足《觀無量壽經》所說的至誠心、深心和迴向
發願心,如是「具足三心必得往生」。起行,
即起身口意三業之行。身業是禮拜阿彌陀佛。
口業是稱讚阿彌陀佛及一切聖眾的身相光明及
淨土莊嚴。意業是專念觀察阿彌陀佛及諸聖眾
的身相光明及淨土莊嚴等。作業,即依以下四修法策勵
實行。(1)恭敬修,禮拜阿彌陀佛,身心恭敬。(2)無餘修
,即稱名憶念阿彌陀佛及淨土聖眾,不雜餘業。(3)無間
修,即修行三業乃至迴向發願,無有間斷。(4)長時修,
即以畢命為期,心行相續,誓不中止(見《往生禮讚偈》)。
善導
善導的弟子,以懷感最為知名,懷惲次之
(孟銑的〈釋淨土群疑論序〉說,「惲與感師
,並為導公神足」)。此外見於史傳碑銘的,
尚有貞固、淨業數人。懷感是長安千福寺沙門
,初學法相,博通經論。及謁善導,善導命他
入念佛道場,精誠念佛,三年後得念佛三昧,
著有《釋淨土群疑論》七卷行世(《宋高僧傳》卷六)。
懷惲,於長安西明寺出家,時善導在光明
寺弘法,他即趨侍座下十餘年,盡傳善導之
學。善導示寂,他於神禾原建造靈塔葬之,又
於塔邊構築伽藍,並造十三級大窣堵波。後依
敕為長安實際寺主,常講《觀經》、《賢護》
、《彌陀經》等,勸四眾專念彌陀名號。寂後
諡「隆闡大禪師」(見《隆闡法師傳》)。
貞固,鄭地滎川人,於汜水等慈寺從遠法
師出家;後於襄州遇善導,接受淨土法門,精
勤稱念阿彌陀佛。至廬山,住東林寺。至廣州
,邂逅義淨,同渡南海達於室利佛逝(見《大
唐西域求法高僧傳》卷下〈貞固傳〉)。
淨業,於弘道元年(683)出家,善講《
觀無量壽經》和《釋淨土群疑論》。他為香積
寺主二十餘年,勸修淨土行業,年五十八圓寂。(林子青)
◎附︰蔣維喬《中國佛教史》卷二(摘錄)
善導大師由柳樹投地自殺事,古有二說,
一即普通所傳,謂為捨身往生;一則反之,以
為《續高僧傳》載善導弟子等由柳樹投地而死
事,致有善導柳樹捨生之訛傳。據《續高僧傳
》卷二十七〈釋會通傳〉末所載︰「近有山僧
善導者,周遊寰宇,求訪道津。行至西河,遇
道綽師,惟行念佛彌陀淨業。既入京師,廣行
此化。寫彌陀經數萬卷。士女奉者,其數無
量。時在光明寺說法,有人告導曰︰今念佛定
生淨土不﹖導曰︰念佛定生。其人禮拜訖,口
誦南無阿彌陀佛,聲聲相次。出光明寺門,上
柳樹表,合掌西望,倒投身下,至地遂死。事
聞台省。」此當是門人捨生,無關善導。又道
宣律師撰《續高僧傳》時,善導尚存,不應有
此記載。其柳樹捨身之事,當係訛傳。竊思當
時極重捨身之行,而讚揚備至《僧傳》至特設
遺身一門,聚集此類之人,載入傳內,藉以增
高善導價值。乃并弟子事蹟而記之。然則善導
之捨身往生,其非信史,可斷言也。
證之今日淨土門所言之善導,即光明寺之
善導也。其書除《觀無量壽經疏》(四卷)、
《觀念法門》(一卷)外,有《往生禮讚》(
一卷)、《法事讚》(二卷)、《般舟讚》(
一卷),此即五部九帖,或謂之五部九卷。《
觀無量壽經疏》為最重要,其〈玄義分〉、〈
序分義〉、〈定善義〉、〈散善義〉各一卷,
世稱《四帖疏》。淨土他力教法門,當以此為
集大成者也。
善導流念佛門,以龍樹《十住毗婆沙論》
之〈易行品〉,為其根源。自世親之《往生論
》,而曇鸞之《論註》,而道綽之《安樂集》
,以迄於善導諸書,益發揮光大。故欲詳他力
教之教義,應述以上諸書內容。又此等書可表
示漸次發達之跡,各能發前人所未發,明乎此
,則我國淨土教之教義,乃能判別,但稍嫌煩
瑣耳。且就淨土教考之,諸派見解各異,若欲
比較評論,殊非易易,故略而不述。
要之,善導之《觀經疏》,以佛對貪瞋具
足之凡夫韋提希,說此法門。以此法門,使末
世罪惡之凡夫,頓起覺悟,以反對「韋提希為
法身菩薩」之說,斥念佛為唯願無行別時意之
法門說。又非單以《觀經》十六觀為定善,在
十六觀中,分前十三為定善,後三者為散善。
又就《觀經》所說之淨土,破應身應土之說,
而為報身報土之說,皆最可注意者也。又《觀
經疏》之〈散善義〉,分念佛行者之行,為正
行與雜行︰正行者,讀誦、觀察、禮拜、稱名
、讚嘆供養五種;雜行者,乃其他一切之行,
胥迴向之,而為往生之資。以其類似五種正行
,而非淨土往生之直接行,故名雜行。又於五
種正行中,分正定業與助業︰正定業者,行、
住、坐、臥,不論時間之久暫,一惟心稱彌陀
名號於口,即以稱名為正定業。其他四種,皆
屬助業。此五種正行,出自《往生淨土論》之
五念門︰五念門以觀察門為中心,而此五正行
,別加稱名之一行為中心者也。夫立別時意趣
論者,以三種散善中,「下品往生者,惟稱佛
名,亦能往生。」為唯願無行,故以為方便。
然善導之主張,反以稱名為《觀經》之精神所在也。
除《觀經四帖疏》外,其他四部,世稱具
疏。其中《觀念法門》明修觀佛、念佛兩三昧
之法。餘三者中,《往生禮讚》明通常六時之
行法,即晝夜各三度佛前之行法,謂之六時行
法。《法事讚》明臨時之行法。《般舟讚》明
由《般舟三昧經》所行之定心別時念佛之行法
,即莊嚴道場,自十七日至九十日,定日數念
佛,即常行念佛之謂也。
善導之念佛,與唐代之法相、華嚴、禪宗
、密教異,最初即不與上流社會接近,以博下
級人民之信仰為務,故善導滅後,學者及位置
高尚之僧侶,繼承法統者,此宗甚少。善導之
弟子懷感禪師,著《釋群疑論》(七卷),同
時草堂寺之飛錫著《念佛三昧寶王論》(三卷
)。玄宗朝,廬山有承遠者,居廬山西南巖石
下,頻教專念之道,其建彌陀寺也,不知始於
何時,世稱彌陀和尚者,即此人也。承遠之弟
子法照,代宗時為國師,宋‧遵式《淨土略傳
》謂為善導再誕。法照著有《五會法事讚》(
一卷)、《大聖竹林記》(一卷)。德宗貞元
中,少康法師,深慕善導,弘淨土之教,世稱
後善導。著有《二十四讚》(一卷)、《瑞應
刪傳》(一卷)。此外憬興有《大無量壽經連
義述文讚》(三卷)、元曉有《大無量壽經宗
要》(一卷)、《遊心安樂道》(一卷),皆
唐代人物。憬興、元曉,皆新羅人也。其《無
量壽經》之解釋,與淨影、嘉祥之疏並稱,世
號《無量壽經》四大註疏。
■〔參考資料〕 望月信亨著‧印海譯《中國淨土教
理史》;《淨土宗史與宗師》、《中日佛教關係研究》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65}、{81});道端良秀《唐代佛
教史研究》、《中國淨土教史研究》;大原性實《
善導教學研究》;岩井大慧《善導傳一考察》;常
盤大定《支那佛教研究》;《淨土思想》(《講座‧
大乘佛教》{5});《不安欣求》(《佛教思想》{8})。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72717015e&aid=127757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