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十一) 續 三千六百四十一
2019/01/19 03:37:09瀏覽89|回應0|推薦3
◎阿育王經
十卷。梁代僧伽婆羅(古代扶南國來中國
僧人)譯。是記述印度阿育王崇護佛法的事蹟
,以及摩訶迦葉乃至優波[毛+匊]多等異世五師傳持
法藏等因緣始末的史籍。收在《大正藏》第五
十冊。它和西晉‧安法欽所譯的《阿育王傳》
七卷同本異譯。此經全文總分九品,即貫串以
上史蹟分述為九個因緣。但經的原始目錄上漏
列了第三卷中的「毗多輸柯因緣」一目,而只
列作八品。其內容順序與晉譯本《阿育王傳》
大體一致,僅敘述上稍有出入和譯語上有些差
異。現只對照兩譯的品目開合作表如下︰
┌──────────────────┬───────────────┐
│晉譯本《阿育王傳》(七卷)          │梁譯本《阿育王經》(十卷)    │
├──────────────────┴───────────────┤
│(1)本施土緣(卷一)────────(一)生因緣(卷一)          │
│(2)阿育王本緣傳(卷一、二)────(2)見優波笈多因緣(卷二)  │
│                                   (3)供養菩提樹因緣(卷三)  │
│(3)阿恕伽王弟本緣(卷二)────────毗多輸柯因緣(卷三)    │
│(4)駒那羅本緣(卷三)───────(4)鳩那羅因緣(卷四)      │
│(5)半菴羅果因緣(卷三)──────(5)半菴摩勒施僧因緣(卷五)│
│(6)優波匊多因緣(卷三、四)────(6)佛記優波笈多因緣(卷六)│
│(7)摩訶迦葉涅槃因緣(卷四)                                   │
│(8)摩田提因緣(卷四)───────(7)佛弟子五人傳授法藏因緣(│
│(9)商那和修因緣(卷五)               卷七、八)              │
│(10)優波毛多因緣(卷五、六、七)─(8)優波笈多弟子因緣(卷九、│
│(11)阿育王現報因緣(卷七)           十)(缺)              │
└──────────────────────────────────┘
兩譯的比較︰在佛教歷史記載上,此經至
優波[毛+匊]多得郗徵柯而付法入滅即告終卷,晉譯
本則尚有其以後的三惡王出世與阿育王現報因
緣等事。在世代的序列上,關於阿育王的前代
系統,此經則簡單地敘列旃那羅笈多、頻頭莎
羅、阿輸柯三世,晉譯本則詳列有從頻婆娑羅
到阿恕伽的十二世;對於阿育王的後代,此經
敘列鳩那羅、三波地、毗梨訶缽底、毗梨沙斯
那、弗沙跋摩、弗沙蜜多羅六世,晉譯本則只
列駒那羅、貳摩提(一作貳摩留)、耆呵提、
弗舍摩、弗舍蜜多五世等。以上是兩譯的顯著
差異,但其根源則似同出一本。由於此經的原
本,是梁‧天監二年(503)由扶南國(今柬
埔寨)高僧曼陀羅自本國齎來,即為當時南海
流傳之本,而晉譯本則係太康二年至光熙元年
間(281~306)安息國(伊朗一帶)高僧安法
欽所譯,可能是西域流傳之本。在以上不同時
間地點輾轉傳誦或抄寫中,就可能產生有種種
差異之點,但這對於阿育王時代佛教的研究,
是有可互相參考的價值的。
關於此經的梵文原本,如經後附記(大正
50‧170a)︰「從阿育王因緣乃至優波笈多入
涅槃,外國凡三千一百偈,偈三十二字。」由
此可想見此經的篇幅。在譯文中,此經比晉譯
本較多保存了原來的偈頌形式,而晉譯本則多
改作散文。(高觀如)
附︰印順〈佛滅紀年抉擇談〉(摘錄自《妙雲集》下編{9})
阿育王傳的內容
(一)本傳的組織概說 《阿育王傳》,西晉惠
帝時(290~306)的安法欽譯,凡五卷(或分
七卷),十一品。異譯現存二本︰
(1)劉宋‧元嘉中(435~453)求那跋陀羅(
Gun!abhadra)譯,名《無憂王經》。《出三
藏記》作一卷,缺本。其實,被誤編於《雜阿
含經》中,即二十三、二十五──兩卷;不分品。
(2)梁‧天監中(506~518),僧伽婆羅(
San%ghapa^la)譯,名《阿育王經》,凡十卷
,八品。此外,有《大阿育王經》,已經佚
失。現存梵文《Divya^vada^na》第二十六到二
十九章,與此相合。依西藏多氏《印度佛教史
》說︰殑世彌陀羅跋陀羅(Ks!emendrabhadra
)所編的《付法傳》,關於阿育王部分,依據
七種譬喻──「阿育王譬喻」、「阿育王教化
譬喻」、「阿育王龍調伏譬喻」、「法塔譬喻
」、「法會譬喻」、「黃金獻供譬喻」、「鳩
那羅(Kun!a^la)王子譬喻」。關於付法部分
,從阿難(A^anda)到善見(Sudars/ana),都有譬喻。
比對漢譯的三種譯本,彼此有增減處。《
阿育王傳》在印度,是有不同誦本的。宋譯最
簡︰阿育王部分,沒有王弟與王子因緣。付法
傳承部分,但略說授優波[毛+匊]多記,與法滅的故
事。晉譯與梁譯,大體相同;但梁譯缺法滅的
故事,晉譯又獨多「阿育王現報因緣」。(中略)
比對本傳的三譯不同,可論斷為︰晉譯的
《阿育王傳》,除〈阿育王現報因緣品〉,其
他的內容與結構,都是本傳的原有部分。梁譯
沒有法滅故事,然「未來三賊國王」的傳說,
見於佛記優波笈多因緣。宋譯沒有諸師相承部
分,然佛記優波掘多,即諸師相承的發端,也
已存在。沒有王子王弟因緣,然育王不傳位王
子,傳位於王孫,與晉譯、梁譯都相合。大概
的說︰宋譯以育王護法事業為重心,所以有所節略。
晉譯的〈阿育王現報因緣品〉,是宋、梁
二譯所沒有的。這實在是另一種「阿育王譬喻
集」,安法欽譯出而附編於本傳的。這不但因
為宋、梁二譯沒有,更由於內容與本傳不一致
,如龍王譬喻,請賓頭盧譬喻。這雖非本傳固
有的內容,然傳說也還是極早的,西元前後已存在了。
(二)本傳對於後代的影響 以阿育王、優波
[毛+匊]多為中心而編纂的本傳,成為大陸佛教公認
的史實。阿育王與優波[毛+匊]多,出於佛滅百餘年
,也是眾所共知的傳說。本傳的影響,非常廣
大,今舉一切有部的《大毗婆沙論》,大眾末
系的《分別功德論》,譬喻者馬鳴(As/vagh-
os!a)的《大莊嚴經論》,大乘中觀者龍樹(
Na^ga^rjuna)的《大智度論》,以見影響的一斑。
《大毗婆沙論》,編纂於西元二世紀中。
所敘因緣與本傳一致的,有補沙友──弗沙蜜
多羅毀法緣(卷一二五);商諾迦入滅緣(卷
十六);迦葉入滅緣(卷一三五);優波笈多
降魔化佛緣(卷一三五);拘睒彌法滅緣(卷一八三)。
《分別功德論》,為大眾部末派的論典。
與本論一致的,有善覺比丘誤入地獄緣;王弟
修伽跖路七日作王緣(卷二)。
馬鳴的《大莊嚴論》,也是二世紀的作
品。引用本傳的,有育王施半庵摩勒果緣(卷
五);優婆[毛+匊]多降魔化佛緣(卷九)。馬鳴引
用〈阿育王現報因緣品〉的,有大臣耶賒賣人
頭緣(卷三);育王宮女撥幕聽法緣(卷五)
;比丘口有香氣緣(卷十);夫婦自賣布施緣(卷十五)。
龍樹的《大智度論》,是西元三世紀的作
品,也曾引用本論。如王弟韋陀輸七日作王緣
(卷二十);阿輸迦宿生施土緣(卷十二、卷
三十二);如來遊化北天竺緣(卷九);迦葉
入滅緣(卷三)等。現報因緣中的比丘口有香
氣緣,也見於《智論》。
本傳為大陸佛教的早期傳說,為聲聞佛教
、大乘佛教界的共同採用,極為明顯。
■〔參考資料〕 《歷代三寶紀》卷十一;《大唐內
典錄》卷四;《古今譯經圖紀》卷四;《開元釋教錄》卷六。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72717015e&aid=124181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