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十一) 續 三千四百二十四
2018/12/16 03:35:05瀏覽153|回應0|推薦3
◎法苑珠林
一百卷。唐‧道世撰。收在《大正藏》第
五十三冊。道世字玄惲,當時因為避免和唐太
宗同名(世字),所以通用玄惲這個名字。他
俗姓韓,京兆長安人。年十二,出家於青龍
寺。精通律學,很有名。顯慶年中他曾參加玄
奘譯場的工作,後來又奉召與道宣同住西明
寺。顯慶四年(659)編成《諸經要集》二十
卷,後擴充為《法苑珠林》一百卷,花了十年
的工夫,至總章元年(668)才完成。蘭台侍
郎李儼替它做了序。此外他還著有《善惡業報
》及《敬福論》二十三卷,《大小乘禪門觀》
十卷、《大乘略止觀》一卷、《受戒儀式》四
卷、《禮佛儀式》二卷、《辨偽顯真論》一卷
、《敬福論》十卷(略本二卷)、《四分律討
要》、《四分律尼鈔》各五卷、《金剛經集注》三卷。
《法苑珠林》是類書體。在它以前,梁武
帝蕭衍令沙門僧旻、寶唱等採擇經律裡重要希
有異相,以類相從,編成《經律異相》五十卷
,開了佛教類書的先河。道世繼起作《諸經要
集》,鈔出佛經中有關的材料一千條,分三十
部一八0餘目,每部開始有「述意緣」,總序
一部的大意。其次有「引證緣」,廣引故事為
證。到了擴充成《法苑珠林》分一百篇,篇下
有部,也是以「述意」、「引證」居前,用《
要集》原文,共分六百餘部,末尾更有「感應
緣」,廣引實事為證。而且註出引用的典據。
本書原為一百卷,獨萬曆十九年(1591)
嘉興藏刻本析為一二0卷,今兩種版本並行。
本書從〈劫量篇〉起到〈傳記篇〉止,共
一百篇。撰述的宗旨,主要在於類鈔佛典,以
便學者檢索。其「感應緣」則用事實闡明罪福
的因果關係,增強對於佛法的信念。
本書的特色有兩點︰
其一︰博記名物典故,大都註明依據,不
作揣摩擬議、憑虛臆測的說法。本書引用的典
籍達四百多種,除佛經而外,兼及儒典讖緯以
及道教經典。道經有《道士法輪經》、《太上
清淨消魔寶真安全智慧本願大戒上品經》、《
老子昇玄經》、《老子西昇經》、《智慧觀身
大戒經》、《化胡經》、《靈寶消魔安志經》
、《老子大權菩薩經》、《靈寶法輪經》、《
仙人請問眾聖難經》、《仙公請問上經》、《
上品大戒經》、《昇玄內教經》、《智慧本願
戒上品經》、《仙公請問經》、《太上靈寶真
一勸誡法輪抄經》等。此外也旁涉雜史、稗史
,如《魏略》、吳均《齊春秋》、《列異傳》
、《旌異記》、《真人關尹傳》、宋躬《孝子
傳》、《神仙傳》、《周穆王天子傳》、《齊
諧傳》、《冥報記》、《冥報拾遺》、《搜神
記》、《續搜神記》、《幽冥緣》、《冪祥記
》、《冤魂志》等籍。無典據的也註明依據時
人某所說,如王同仁說、王玄策說、琬師說、
法雲說、崔義起家婢說、王之弘說等。
其二︰保存了一些珍貴文獻和史料,其中
關於內典的佚文,有《佛本行經》、《菩薩本
行經》、《觀佛三昧經》、《善權經》、《淨
度三昧經》等五十二種,從《開元釋教錄》以
來就未見原本的,此書卻有引文,還有屬於疑
偽經類的若干佚文。又其中關於外籍的佚文,
有《冥祥記》、《西域志》、王玄策《中天竺
行記》事,特別是後兩種對研究印度中世紀的
歷史地理有很大的參考價值,原書早已遺失,
而此書有十餘條引文,極可珍貴。(田光烈)
■附:陳垣《中國佛教史籍概論》卷三(摘錄)體製及內容
《法苑珠林》為類書體,將佛家故實,分
類編排,凡百篇。篇各有部,部又有小部,均
以二字為題。總六百四十餘目,引經、律、論分隸之。
每篇前有述意部,述意猶言敘意,以儷體
行之。每篇末或部末有感應緣,廣引故事為證
,證必註出典,與其他類書體例同。除引經論
,必以書名在前,曰︰「依某經某論曰」。引
傳記則書名或在前或在後,在前者如卷四〈日
月篇〉引《河圖》、《禮統》、《帝王世紀》
、《三五歷紀》等三十餘種,卷二十八〈神異
篇〉引《述征記》、《臨海記》、《地鏡圖》
、《述異記》等十餘種,卷三十六〈華香篇〉
引《異苑》、《幽冥錄》、《許邁別傳》、《
扶南傳》等三十餘種,皆書名在前,曰「某書
曰」,其在後者,則註曰「出某書」,或「見
某書」;數條同出一書者,則云「右若干條同
出某書」。間有失載,則傳寫脫落也。
凡近代耳聞目擊之事,無記載可述者,亦
必註明某人所說。如卷五〈阿修羅部〉引《西
國志》,云︰「余見玄策具述此事。」玄策者
,王玄策也。又引玄奘法師云︰「其人具向奘
法師述此。」卷十四〈觀佛部〉引麟德二年事
,卷四十六〈思慎篇〉引龍朔三年事,皆云︰
「京城道俗共知,不別引記。」卷十八〈敬法
篇〉引貞觀五年事,云︰「西明寺主神察目驗
說之。」又引曇韻禪師事,云︰「西明寺道宣
律師以貞觀十一年曾至彼中,目睹說之。」卷
五十七〈諍訟篇〉引永徽五年事,則云︰「左
近村人同見說之。」卷六十五〈救厄篇〉引武
德初年事,則云︰「道年幼自見琬師說之。」
卷七十六〈綺語部〉引永徽六年事,則云︰「
因向僧懺,具說此言。」皆表示其說有徵,不
為虛構,甚合史法,故清代漢學家特重其書。
流行與漢學
本書在類書中,與《北堂書鈔》、《藝文
類聚》同時。所引據典籍,除佛經外,約有百
四十餘種。其中徵引最多者,為王琰《冥祥記
》,凡百四十次,干寶《搜神記》百餘次,唐
臨《冥報記》七十次,顏之推《冤魂志》四十
次,郎餘令《冥報拾遺》三十五次,《續搜神
記》及劉義慶《幽明錄》、劉敬叔《異苑》、
祖沖之《述異記》各十餘次。其徵引三五次者
,當另撰《法苑珠林》引用書目。
《四庫提要》釋家類於《廣弘明集》後即
著錄此書,謂︰「佛法初興,惟明因果,達摩
東邁,始啟禪宗。因果如漢儒之訓詁,悉求依
據,其學核實而難誣;禪宗如宋儒之義理,可
以臆測,其說憑虛而易騁。此書作於唐初,去
古未遠,在彼法中猶為引經據典,較後來侈談
心理者固有間」云。
自《四庫》著錄以來,此書遂為漢學家所
注意,各家藏書志亦漸有其書,然所收悉為支
那本,即嘉興藏本,與古本卷數不合,常熟蔣
氏乃有百卷本之刻,《書目答問》亦以其有關
考證而著錄之矣。
劉毓崧《通義堂文集》十二有〈書法苑珠
林後〉,云︰「陳隋以上舊籍,唐初存者較多
,其無傳書者,可以為蒐討之用;其無足本者
,可以為校補之資,於藝苑學林,自有裨益,
不得因異端當斥,而遂不節取之」云。書之顯
晦固有時,然茍不與漢學家氣味相投,亦焉能
登之儒藏也。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72717015e&aid=121611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