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十一) 續 二千八百四十四
2018/09/22 04:33:20瀏覽151|回應0|推薦3
◎希運(﹖~850)
唐代禪僧,福州人,幼年在本州黃檗山出
家,後來因人啟發,到江西去參馬祖道一。那
時道一已經圓寂,於是往見百丈懷海,問道一
平日的機緣,懷海向他說起關於「豎拂」被喝
、三日耳聾的一段話。希運自稱得見道一的大
機大用,懷海印可他,說他有超師之見。希運
後來在洪州高安縣鷲峰山建寺弘法,並改其山
名為黃檗山,往來的學眾很多。會昌二年(
842),裴休在鍾陵(今江西省進賢縣)為廉
鎮(即觀察使),迎請希運上山安置在鍾陵龍
興寺,旦夕問道。大中二年(848),裴休移
鎮宛陵(安徽省宣城縣),又迎請希運至開元
寺,常去參問,並記錄所說,即為現行的《黃
檗希運禪師傳心法要》。當時黃檗的門風盛於
江南,圓寂後諡斷際禪師。有《語錄》、《傳
心法要》、《宛陵錄》各一卷行世。他的法嗣
有臨濟義玄、睦州陳、千頃楚南等十二人,而
以義玄最為特出。
希運繼承馬祖道一「即心即佛」的思想,
而力倡「心即是佛」之說。他說︰「諸佛與一
切眾生唯是一心,更無別法,此心無始以來,
不曾生,不曾滅,(中略)超過一切限量,名
言、蹤跡、對待,當體便是,動念即乖,猶如
虛空,無有邊際,不可測度。唯此一心即是佛
,佛與眾生更無別異。」但他認為這個所謂心
,不是見聞覺知之心,他說「此本源清淨心,
常自圓明遍照。世人不悟,以知識見聞覺知為
心。為見聞覺知所覆,所以不睹精本體。然本
心雖不屬見聞覺知,亦不離見聞覺知,但直下
無心,本體自現。」假如「當下無心,決定了
知一切法本無所有,亦無所得,無依無住,無
能無所,不動妄念,便證菩提」。又說︰「諸
菩薩與一切蠢動眾生同大涅槃性,性即是心,
心即是佛,佛即是法。」而發揮其心佛一如的
思想。希運的禪風即是沿這一思想基礎出發,
主張「心即是法、法即是心」,為反對以「見
聞覺知為心」,有時也以打、棒、喝等為接機
的方便。後來臨濟的宗風,即淵源於此。(黃懺華)
■附:希運禪師語錄選輯
(一)大唐國裏無禪師  (摘錄自《景德傳燈錄》卷九)
一日上堂,大眾雲集,乃曰︰「汝等諸人
,欲何所求﹖」因以棒趕散云︰「盡是喫酒糟
漢!恁麼行腳,取笑於人。但見八百一千人處
便去。不可只圖熱鬧也。老漢行腳時,或遇草
根下有一箇漢,便從頂上一錐,看他若知痛癢
,可以布袋盛米供養。可中總似汝,如此容易
,何處更有今日事也。」
「汝等既稱行腳,亦須著些精神好。還知
道,大唐國內無禪師麼﹖」
時有一僧出問云︰「諸方尊宿,盡聚眾開
化,為什麼道『無禪師』﹖」師云︰「不道無
禪,只道無師。闍梨不見︰馬大師下,有八十
四人坐道場,得馬師正眼者,止兩三人。盧山
(歸宗寺智常)和尚,是其一人。夫出家人,
須知有從上來事分。
且如四祖下,牛頭融大師,橫說豎說,猶
未知向上關[木+戾]子。有此眼腦,方辨得邪正宗
黨。且當人事宜,不能體會得,但知學言語。
念向皮袋裏安著,到處稱我會禪。還替得汝生死麼。」
「輕忽老宿,入地獄如箭。我才見入門來
,便識得汝了也。還知麼﹖」
(二)無心、忘心、空心(摘錄自《傳心法要》)
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雙忘,乃是真
法。忘境猶易,忘心至難。人不敢忘心,是恐
落空,無撈摸處。不知空本無空,唯一真界耳。(中略)
凡人皆逐境生心,心隨欣厭。若欲無境,
當忘其心。心忘則境空,境空則心滅。不忘心
而除境,境不可除,只益紛擾耳。故萬法唯心
,心不可得,復何求哉﹖(中略)
凡人多不肯空心,恐落空。不知自心本
空。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中略)
凡人欲修證,但觀五蘊皆空,四大無我,
真心無相,不去不來。生時性亦不來,死時性
亦不去,湛然圓寂,心境一如。但能如此,直
下頓了。不為三世所拘繫,便出世人也。
(三)心如日輪在虛空(摘錄自《傳心法要》)
如今末法,向去多是學禪道者,皆著一切
聲色,何不與我心心同虛空去、如枯木石頭去
、如寒灰死火去,方有少分相應。(中略)你
但離卻有無諸法,心如日輪,常在虛空,光明
自然,不照而照。不是省力底事﹖到此之時,
無棲泊處,即是行諸佛行,便是應無所住而生
其心。(中略)若你不會此意,縱你學得多知
,勤苦修行,草衣木食,不識自心,盡名邪行
,定作天魔眷屬。(下略)
(四)歸宗一味禪(摘錄自《黃檗禪師宛陵錄》)
有僧辭歸宗,宗云︰「往甚處去﹖」云
︰「諸方學五味禪去。」宗云︰「諸方有五味
禪,我這裏祇是一味禪。」云︰「如何是一味
禪﹖」宗便打,僧云︰「會也會也。」宗云
︰「道道!」僧擬開口,宗又打。其僧後到黃
檗,舉前話,師乃上堂舉此因緣云︰「馬大師
出八十四人善知識,問著箇箇屙漉漉地,祇有
歸宗較些子。」
(五)禮佛無所求(摘錄自《黃檗禪師宛陵錄》)
師在鹽官(齊安禪師)會裏,大中帝(唐
宣宗)為沙彌,見師於佛殿上禮佛,而問︰「
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眾求,長老禮拜,
當何所求﹖」師云︰「不著佛求,不著法求,
不著眾求,常禮如是事。」沙彌云︰「用禮何
為﹖」師便掌。沙彌云︰「太麤生!」師云
︰「這裏是什麼所在,說麤說細。」隨後又
掌。沙彌便走。
(六)不落階梯(摘錄自《黃檗禪師宛陵錄》)
問︰「如何得不落階梯﹖」師云︰「終日
喫飯,未曾咬著一粒米;終日行,未曾踏著一
片地。與麼時,無人我等相。終日不離一切事
,不被諸境惑,方名自在人。念念不見一切
相。莫認前後三際,前際無去,今際無住,後
際無來。安然端坐,任運不拘,方名解脫。努
力努力,此門中千人萬人,祇得三箇五箇。若
不將為事,受殃有日在。故云︰著力今生須了
卻,誰能累劫受餘殃」。
■〔參考資料〕 《宋高僧傳》卷二十;《祖堂集》
卷十六;忽滑谷快天《禪學思想史》。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72717015e&aid=116408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