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十一) 續 二千四百六十八
2018/07/23 03:41:24瀏覽423|回應0|推薦2
◎竹溪寺
台灣省最古的寺院。位於台南巿區。創建
年代眾說紛紜,一說建於明‧永曆十五年(
1661),或說十八年末、十九年初;一說清
‧康熙二十二年(1683)所建,或說三十二年。
初名小西天寺,以寺旁綠竹茂密,林中溪流激
湍,故又名竹溪寺。後遭風雨侵蝕,堂宇陳腐
不堪,經清‧乾隆、嘉慶、光緒年間的三度維
修,寺貌煥然一新;復經民初以來歷代住持的
增建,遂具今日規模。本寺與開元、法華二寺
為清末至民初,全臺灣佛教的大本營。
■附︰《台灣佛教名剎》後部〈竹溪寺〉
永曆五年(1651)沈光文遇颶風漂流至台
灣,初播我國文化。十五年延王鄭成功率軍渡
台驅逐紅毛為復明基地,經置東都,設承天府
併天興、萬年兩縣治理。十八年嗣王鄭經放棄
金、廈回台,改東都為東寧,升天興、萬年二
縣為二州,裁承天府。是時經州守倡建梵宮於
南郊南溪之旁,顏曰「小西天」。此時有沈光
文所詠詩題︰「州守新構僧舍于南溪,人多往
遊,余未及也。」可以證明。沈氏詠此詩不久
因寓諷鄭經之賦被讒,幾罹不測,經變服入山
為僧,故小西天寺係在二縣升州之後,沈氏逃
禪之前,亦即在十八年末,或十九年初所建,
乃台島最早興建之寺院。嗣因南溪沿畔綠竹成
蔭,風景宜人,另名竹溪,因是寺名亦隨之稱為竹溪寺。
永曆三十七年即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
)鄭成功裔孫鄭克塽降清,經設一府三縣,府
名台灣府,縣為台灣、鳳山及諸羅等三縣。康
熙三十二年台灣府第二任知府吳國柱倡議於寺
旁建書院,士庶輦石輸材,諭禁不能止,稱為
竹溪書院,經塑肖像祀焉。此據清領後十一年
,即康熙三十三年最早纂修《台灣府志》有所
記載。該志對清領後創建之各寺年代均有記述
,竹溪寺則未記,似非在清領十一年內新建,
因年代已久,修志時已無法查考,或未便明記
所致,其創建年代即可證實係建自明鄭時期。
又據三十年第二任台灣府同知齊體物所詠「竹
溪寺」詩,有「梵宮偏得占名山,屼作蠻州第
一觀」之句,其含義為此寺占得名山且為台島
之第一寺院。
嗣因歷年既久,寺貌陳舊,於乾隆五十四
年(1789)經里人蔡和生倡修,煥然一新。至
嘉慶元年(1796)黃鍾岳等再募捐重修,二十
三年董事劉廷貴復修。光緒十二年(1886)候
補通判鮑復康重修。民國二年(1913)又經管
理人上官宏、林神等聘捷圓和尚為住持,銳意
整修,建蓮花寶塔(舊塔)於寺旁,弘法度
眾。十六年捷圓和尚將所積淨財全部捐出,採
取中西折衷型加以改建,後殿上層樓大悲樓,
係將大悲咒一0八句,每句畫一佛像,共繪成
一0八尊佛像,用以堅定信眾對佛菩薩之信
心。三十七年上人圓寂,由其高足眼淨禪師繼
承住持。眼淨德高望重,徒眾來歸。經開辦佛
學書院,培植僧徒,另新建蓮池寶塔於舊塔之
旁,廣度眾信,復改建廂房為樓舍禪室,以供
僧眾修持。六十年禪師滅度,由其高足然妙法
師接任住持,繼續擴增建設。因大殿歲時浸久
,棟桷朽壞,雨漏壁淋,屢修罔效,丹粉陳暗
,常圬無功。思更新而式廓,企重建復廣基。
承十方信眾踴躍捐資。採宮殿式,於六十五年
初興工,歷八星霜,至七十二年底全部重建完
竣,續辦佛學院,培育僧才。棟宇巍峨,掩映
於翠竹蒼松之間,使此最早之古蹟,勝駕舊日
之壯觀,成為古都之一觀光勝地,台南巿亦與
榮焉。惜然妙大師於七十六年二月十四日圓寂
,享年六十六歲。現任住持(1992)為常定法師。
〔參考資料〕 《中國佛教史論集》八(《現代佛
教學術叢刊》{87})。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72717015e&aid=113511112